打造陽光透明財政 達州通川實施鄉鎮財政資金績效分配法

“現在好了,再也不像以前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耗在跑項目、要錢上,現在按照績效分配資金,我們就能集中精力扶貧攻堅和發展民生,還可以自己集中財力辦一些急事、難事。”達州市通川區雙龍鎮鎮長張玉龍站在剛剛建好的為民服務大廳裡感慨地說,如果沒有績效分配法,這個為民服務中心就很難建成。通川區績效分配法實施以來,不僅讓雙龍鎮受益,磐石鎮、青寧鄉等鄉鎮領導也深有感觸。

讓財政分配在陽光下進行

鄉鎮財政的資金怎麼分配?如何分配?分配的依據是什麼?如何做到資金分配公開、透明和公平?為打造陽光透明財政,通川區財政局把從嚴治黨落實到財政工作上,堅持刀刃向內,自我揭短亮醜。為有效克服“跑部錢進”的病詬,切實防範資金分配的腐敗行為,2017年,通川區在全區23個鄉鎮辦委實施鄉鎮財政資金績效分配法。通過近一年的運行,較好地解決了財政資金分配、使用、監管等問題,建立了權責清晰、財力協調的區、鄉財政關係。

據瞭解,鄉鎮財政資金績效分配法根據鄉鎮財權與事權匹配原則,綜合考量鄉鎮運行、管理、發展等方面因素,設置人員經費、公用經費、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其他公共服務支出共4大保障類,按照人口、幅員面積、績效評價、脫貧攻堅等11個標準對鄉鎮財力按照比例進行分配。

通川區財政局副局長陳傳玲說:“績效分配法不僅促使財政資金分配的制度化、透明化,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激發了鄉鎮的活力。”

財政績效分配法的實施以來,鄉鎮幹部把爭取資金的精力轉移到抓黨建、謀發展、惠民生上來,帶來了三個明顯變化。首先,消赤化債,緩解社會矛盾;其次,築巢引鳳,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再次,整治城鄉衛生,美化人居環境。

讓總理強調的績效管理落到實處

“在今年國務院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著重強調了所有財政資金都要實施績效管理,以此為契機,我們將探索資金績效評價。”通川區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黃本松表示,資金分配只是一個方面,解決了公平分配的問題。資金使用效果怎麼樣?產生了什麼作用?要進行評價,還要加以運用。

說得好不如干得快,經過多方論證,通川區財政局制定了《鄉鎮財政資金績效分配評價辦法》。5月8日,通川區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工作正式在青寧鄉開啟。績效評價指標按照預算分配、執行管理、履職效果3個大類設置,細化為21項36個評分標準,對社會關注度高的“三公”經費控制率、政府採購執行率、公務卡執行率、脫貧保障、黨風廉政建設等情況列為重要內容,予以績效評價。得分前三位的鄉鎮,在公用經費上增加0.2、0.15、0.1個係數,對排名後三位的鄉鎮,按對應系統減少公用經費。

為確保績效評價做到客觀公正,通川區財政局引入第三方機構進行評價,並對評價過程進行監督,對評價指標進行驗查,發現有遺漏或失實的,及時通報,督導第三方進行整改,使評價工作結果真實客觀。

讓鄉鎮既要有動力也要有壓力

作為第一個受到評價的青寧鄉,該鄉鄉長符代富說:“以前,我們側重於要錢、花錢,績效評價實施後,我們感覺到,更要注重把錢使用好,規範了我們的用錢行為。”

第三方評價機構負責人熊述凡說:“在評價過程中,我們的確發現了一些鄉鎮在財政資金使用上存在不規範的問題,及時向區財政局作了彙報。”通過逗硬的績效評價及結果運用,強化了鄉鎮黨政主要領導“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意識,並相應建立了鄉鎮績效考核機制,提升了財政資金使用的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