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總第101期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梅里雪山下,穿梭在森林中的護林員

雨崩村,隸屬雲南德欽縣雲嶺鄉,是梅里雪山腳下的一個藏族自然村。

碧藍如洗的晴空下,是一片連綿不斷的青山綠樹,各種不知名的野花在叢林間爭相盛開,綻放著如雲霞般絢爛的色彩。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村民們誰都說不清,這個村莊到底有多少年的歷史,但他們都知道,自己從一生下來,就一直受到神山卡瓦格博的保護,沒有人能比得上他們對神山的崇敬,是卡瓦格博養育了他們,養育了這個村莊。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所以雨崩村時至今日,依舊保持著淳樸的民風,保持著平均分配製度。村民們崇尚自然,靠耕作和冬夏牧場過著自給自足,寧靜而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

雨崩村群山簇擁,人煙稀少,全村只有四十五戶人家,一百多人,自古只有一條人馬驛道通向外界,至今仍無公路可通行。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在這裡,除了徒步或騎騾子,並沒有別的“交通”方式。

去雨崩村,就要從梅里雪山腳下搭車,往西藏方向走十公里,在雲南西藏兩省交界的地方左轉下到海拔兩千多米的瀾滄江大橋,再一路向西直到西當溫泉,現代交通工具到這裡也就完成了它的全部使命。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下車後到雨崩村,需要上坡12公里下坡6公里,這18公里的山路通常要走上7-8個小時,從海拔2560米起,翻越3700米的埡口,要爬45度乃至60度的坡。

這段不平坦的路途告訴你想要看見的世外桃源並沒有那麼容易到達,即便騎騾子也需要六,七個小時。

所謂的山高路遠便是如此。正是因為這樣的天險,才造就雨崩村這樣的隱世之境。進入雨崩村,雖有為了貨物運輸和遊客出入而設的駝隊,但沿途部分險道,依舊得下馬靠腳步去丈量這些險峻之地。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雨崩,其名在藏語中意為“經卷”。如此神聖的兩個字總是令人忍不住去猜想在它背後的故事,但問來問去,得到的都是當地人一個若有若無的微笑。

不過世人是如何發現這個藏匿於梅里雪山背後的世外桃源的,倒是有著一致的傳說:

雨崩在很久以前並不被外界所知,後來,梅里雪山後有一個老人常到瀾滄江邊的西當村借糧,西當村的人誰也不知道老人從哪裡來,於是便有人跟蹤他,可走著走著就不見了。後來,有一個人就想出一個辦法,當老人再來借糧時,西當村人說“這次不借給你青稞,也不借麥子,借給你小米”他們在老人將口袋扛上肩膀時,乘機在口袋上扎一個洞。小米一路灑著,村民們緊跟著找到一塊巨石下,小米不見了。他們奇怪極了,眾人掀開巨石,卻發現下面有一個村子,雨崩這才被發現。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雨崩的吸引力不止是它柔情地臥倒在梅里雪山念慈母峰下,而且它還曾經見證過極樂世界守護神的洗禮全過程。

由於地形的關係,雨崩村分為上雨崩和下雨崩。

下雨崩位於山脈峽谷中的窪地,上雨崩則依山勢而建。上下雨崩中間僅有幾百米的相隔,卻要行走約40分鐘的山路。上村可以通往攀登卡瓦格博的中日聯合登山大本營,而下村通往雨崩神瀑,沿途可以看到古篆天書、五樹同根的奇景。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由於長期與外界隔絕,雨崩村仍然保留著不少純樸的藏式民俗,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藏族村落之一。

這是我們尋色之旅的第三站。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梅里雪山消融的冰雪形成的雨崩神瀑、最美的雨崩神湖、春天被杜鵑花包圍的雨崩冰湖、尼農峽谷都在這裡,但它們不是我們記錄的主題。

初見雨崩,如撥開密雲,現一片青天。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濃密的綠色不斷奔入眼簾,高大的樹木和別緻的木屋在一起,卡瓦格博山和天際線在一起,純樸而強大的味道蔓延在這裡的每一個角落。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雨崩的人們維持了幾百年來的農耕畜牧的傳統生活方式。木質結構的平房,用山石搭建庭院的圍欄,悠然行走於土石路上的牛羊與騾馬,無不顯示著這個村落的與世隔絕和寧靜安詳。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他們種青稞、小米、玉米、土豆等農作物,但只能自給自足。近幾年來雨崩徒步的遊客增加,糧食需求變大,幾乎平均每戶每年都要從外面買近千斤的糧食。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這裡至今沒有通公路,依舊保持著半農半牧。到了耕種、收割等農忙季節,親戚、鄰里之間都會集中勞力,把幾家活集中起來,忙完一家,再忙下一家。

每年的深秋是雨崩村能見到最多外人的季節,大批來自青海、西藏、四川藏區的藏民,都會徒步跋涉來到這裡朝拜神山卡瓦格博,藏民們把這種苦行的朝聖方式,叫作“轉經”。

他們吃青稞炒麵,喝酥油茶、酸奶和青稞酒。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他們養騾子和犛牛,但不賣不殺,騾子滿足旅客的騎行,犛牛的奶用來製作牛奶和酥油茶。

也有些人家,養鬥牛參加比賽,贏家能獲得一筆不小的獎金。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除了旅遊收入之外,採蟲草和松茸等藥材也是他們很可觀的經濟來源。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老村長勞頂是雨崩村的傳奇人物。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一是因為他萬能。

能修高壓電,能修拖拉機、能修打麥子的柴油機。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無師自通學會這些手藝,對於村裡人,從來只象徵性地收一點材料費。

二是91年的那段往事。

講起這段往事,就不得不說說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卡瓦格博。

梅里雪山是他的陰差陽錯的別名,這是進入雨崩前最著名的地方。

除了壯觀的日照金山奇觀和濃厚的宗教氣息,無法征服和著名的山難事件也讓卡瓦格博蒙上了一層神秘且令人敬畏的面紗。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自登山史開啟以來,人類陸續登上了海拔8000米以上的14座山峰。然而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海拔僅有6740米,卻是一座從未有人登過頂的處女峰。

1991年,中日曾經組建聯合登山隊嘗試登頂,卻發生了一場重大山難,十七人無一生還。也正是這次山難,引發了一場世紀爭論,讓這座山峰引起了世人前所未有的關注。

這支登山隊的隊員中三分之一的人都有8000米以上的登山經驗,並配備了最先進的裝備。

在他們的登山生涯中,這座六千米級的雪山在他們眼裡實在沒有什麼特別。

沒有人能夠預料,這一隊信心滿滿的登山隊員,會在這樣一次看似普通的登山行動中折戟沉沙,震驚中外。

要知道,這是一隻由中日的精英登山人員組成的隊伍,主力登山隊員有十四人,主體是日本京都大學登山隊。

登山隊的背後有著日本大財團的支持,隊員們又彙集了中日登山精英,拿下這座雪山,他們認為只是時間問題。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1991年的那場山難,幾乎讓日本登山界的精英全都埋身於卡瓦格博峰上。他們中最年輕的世倉俊一和工藤俊二,當時都只有21歲。

最令人不解的是,十七個活生生的人和一個營地就那樣人間蒸發了,之後的搜索隊也從未找到他們的痕跡。

直到遇難者家屬來過之後,登山隊員的遺物和遺骸才逐漸被找到。

1998年7月18日下午3點,明永村村民尚木達瓦等三人在400多米的夏季牧場趕牛回家時,發現了一些花花綠綠的衣服,散落在三四個足球場那麼大的範圍內,等他們走近,就陸陸續續地看到了海拔表、照相機,直到登山者的殘骸出現在他們的眼前,他們終於明白了這些東西是什麼。

他們立刻跑下山來,將這個消息通知了村裡,傳到了當年的組織者耳中。就這樣,十七具遺體才逐漸被發現,時隔七年之後才回到了人間。

遺體發現後,卡瓦格博之爭愈演愈烈,許多專家聚集在德欽縣,就如何保護這座山發表看法,爭論一時十分劇烈。會議結束時,大家達成了一個共識:

“我們要保護這座山,並且永遠不讓人再來攀登卡瓦格博。”

2000年,當地政府頒佈法令,明令禁止攀登這座雪山。

這是中國第一座因其文化和信仰而備受尊敬、禁止攀登的山峰。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這段不願被提及的往事,被拍成了一部禁播多年的紀錄片《卡瓦格博》。

然而,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在91年那場雪崩中遇難的十七人裡,除了14位登山隊成員,還有另三位雨崩村民,他們,是為了給山上的隊員們送補給物資的。

而當初,原本送物資的一共是四個人,而那個唯一的生還者,就是勞頂。

今年57歲的勞頂,在講起這段故事時,顯得異常平靜,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也許他的福,就是一輩子在雨崩安然地生活吧。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雨崩村,還有個特別的職業,叫護林員。

每一屆的護林員,只有一人,但這個人並不是誰都可以,需要全體村民投票選出。

而成為護林員,除了善良、愛護野生動物、身體好還不夠,你還得是一本行走的森林地圖,是一個深諳森林動物習性的專家。

思那定巴是現任護林員,他的工作就是巡山。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然而巡一次山至少需要一整天,有時候需要在山上過夜,所以需要帶齊乾糧、帳篷、被子、工具等必備物資。

巡山的主要工作,除了拆除各種偷獵者設下的捕獵陷阱外,還要及時查看森林裡的病蟲害與火情並報告方位。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有趣的是,思那定巴用一個在各大應用市場裡下載不到的APP報告方位和行蹤。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但他是快樂而滿足的,他看到了不走進深山裡就無法看到的美景和各種珍稀的動植物,這種滿足,還影響了他19歲的兒子其米此仁。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而其米此仁最大的心願,正是希望能成為父親一樣的護林員。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雨崩跟我們之前拍攝的大多數村落都不太一樣。

不僅只是因為它的難以到達,而是在這100多人的村落裡,有三分之二是年輕人。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他們很少有人想過要離開雨崩,包括護林員思那定巴的兒子其米此仁,大學畢業之後也想要回到這裡。

六年前的雨崩村還沒有通電,村民和遊客洗澡、取暖、給手機充電都是奢望。沒有電,村民每個月有十天要去山裡撿柴,也沒時間去賺錢。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變化始於2012年,雨崩村通電之後,旅遊條件越來越好,遊客一年比一年多,這六年也是雨崩村發展最快的五年。

在這之後,雨崩村民接觸了世界各地的人,學會了用手機,連護林員思那定巴也用上了APP,外出的年輕人迴歸故里,經營起客棧、馬伕的生意。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以前連普通話都說不好的馬伕,現在都會時不時來上一句“OK”。

不用撿柴了,生態環境更好了,遊客多了,家裡養個567匹馬,每年賺個十來萬,在如今的雨崩村已經成為很平常的事。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儘管出趟門要八個小時,儘管巡一次山需要好幾天,但我們從這個僅180人的村落裡,看到了它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路線:

昆明-香格里拉客運站-德欽客運站-西當村-西當溫泉-雨崩上村

最佳旅遊時間

雨崩的最佳旅遊時間是秋冬之際,這個時候的雨崩色彩斑斕,如同夢幻般的童話世界。這個時候的雨崩天高氣爽,非常適合進入雨崩。沒有雨季的困擾,沒有泥濘的道路。

住宿

雨崩住宿大多是民宿,也有一些客棧,設施條件都比較有限。最好帶上睡袋、防蚊液和手電。

翻山越嶺18公里才能到達的村落,不通公路也沒人捨得離開的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