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之前必須懂的關於賺錢的三個階段

理財大家肯定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理財是一件貫穿我們整個人生的事情,今天,融兒就詳細的講講,我們人生前半段中的三個賺錢階段。

當然,按照年齡排的三個階段並不適合所有人,畢竟有的人生贏家20歲就結婚生娃了,乃萌可以直接看第三階段,但大多數在一二線城市拼搏的同學們基本可以參照這三階段好好規劃。

初入職場階段——22-27歲

學習理財

對於剛剛畢業,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理財應該只是你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

這個時期的同學們幾乎沒什麼存款,那麼它所能夠帶來的投資收益,可能也遠不及個人工作收入的增加。

所以在資本積累的初期,通過努力工作賺錢才是王道。

50歲之前必須懂的關於賺錢的三個階段

但工作賺錢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理財,因為理財並不只是買理財產品這樣簡單。

所以,在這個階段,學習如何理財是重中之重,要養成做預算和記手賬的好習慣,不肆意消費

第一階段總結:

1.瞭解自己當前的財務狀況

2.初步學習理財知識

3.增加收入,量入為出

職場進階階段——27-32歲

瘋狂攢錢

27~32歲,正常來說應該是職業發展的蓬勃期。

這個年齡段,大家都已工作了幾年,踩過很多坑,對社會和財富也有了一些認識,而且工作多年,或多或少會攢下一些積蓄。

此時就要啟動財富雙引擎,讓勞動收入和理財收入來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

拋開日常消費和簡單的娛樂消費之外,攢錢就是王道,因為一般來說,在人生的這個時期,我們會面對更多的財務需求,大部分都需要為下一個人生階段做出準備,請務必將理財目標都逐一列出來。

你當下的理財目標是什麼?

買車?買房?

是否能實現?

是否一定要實現?

多長時間實現?

50歲之前必須懂的關於賺錢的三個階段

目標量化後,實現就是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請從眼前著手,從短期目標開始行動。

深記一點,我們理財的目的就是用金錢這種籌碼通過理財規劃去完成一個個目標。

第二階段總結:

樹立長遠的理財目標

邊理財邊夯實基礎

還沒有對象的該找對象了

成家立業階段——33歲以後

家庭理財

融兒身邊的朋友大多數都是在33歲以後才結婚的,這對於很多城市來說可能是偏晚的。

但這也有一個好處,就是33歲,你對事物、社會、人情冷暖等都有了一個較為深刻的認知,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捨棄什麼。

尤其是成家之後,從個人理財變成了家庭財富管理,這會讓人完成一次蛻變。

對,你昇華了。

你再也不是那個以前想買什麼就攢錢買什麼的執拗青年了,你會為了他/她,更多的思考如何讓家庭變的幸福。

50歲之前必須懂的關於賺錢的三個階段

你以前積累的各種經驗那個時候就開始發揮作用了。

在這個階段,家庭合理規劃的重要性遠要超對於收益的追求,光設定目標還不行,還需要首先清楚自己家庭的財務狀況,瞭解日常生活中資金的流出與流入,這是我們說家庭理財的基礎。

所以我們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理清財務狀況

首先做三張表格

三張表分別是:家庭資產負債表、家庭月收入表、家庭月現金流量表。

網上有很多模板,我就不細說了,做表就是讓你知道,家庭的財務狀況是否健康。此處參考汙老師之前兩篇文章《想做人上人?接著來測測財務健康吧~~》和《做好這兩項,你比80%的人都有錢!》

50歲之前必須懂的關於賺錢的三個階段

如果健康又小有盈餘的話,你就要考慮在穩定的基礎上,如何加大金融產品和理財產品的投入。

如果不健康,又該在哪些地方做節省,哪些地方需要重新規劃。

設立具體目標

這時候的目標就不是我們要旅遊、要買表、買這買那了。

家庭一旦組成,我們要考慮的目標就從那些愛好和活動上,轉成車、房、保險、子女教育金、養老金、雙方父母贍養費等等一系列長期的目標。

當然,制定目標時需要考慮用多長的時間來籌備和實現目標,達到目標後有什麼樣的生活或財富品質要求,估算需要有多少的資金量來作為本金,還有需要以什麼樣的方法和方式去實現目標,並將目標量化到更細的方面。

擬定具體策略

如何合理安排家庭資產,分為幾個重要賬戶,各自配比多少,又該選用哪些合適的理財工具?

以融兒為例,我除了定投基金,還買了股票和融客網的理財產品。

當然,對於不懂的小白來說,買一些年化10%左右的理財產品是最佳選擇,沒必要非去玩些高操作、高風險的產品,要知道利益和風險永遠是並存的,而且是成正比的。

在已經成家立業的階段,求穩才是上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