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汽車四驅分奧迪四驅和其他四驅,如何評價這一說法?

一個小瓦力


奧迪的全時四驅自然沒的說,以Quattro之名嘛,多大的招牌呀,性能絕對可以,但像這種“奧迪四驅與其它四驅”的狂言自然是奧迪粉說的,本人認為Quattro對比寶馬、奔馳的全時四驅還是有優勢的,但世界上優秀的全時四驅又不是Quattro一家。

Quattro出身於賽道而並非民用車,所以從出身上看Quattro就帶著“光環”。其次就是真正的Quattro四驅系統是配備Torsen(託森)中央差速器,這個“託森”好啊,名氣大呀,很多朋友聽說新款奧迪Q5車準備棄用“託森”的時候,就說這款車肯定沒有銷量了,我幹打賭Q5的銷量還是會很好,整天在城市裡跑來跑去,真用不著“託森”。Torsen到底多強大我也沒仔細研究,朋友們可以自行百科一下,說的比我明白。我想說的是,Quattro四驅系統真正出名的原因在於,其一是上文說了源於賽道,其二是真正的Quattro的核心為Torsen,Torsen是一套純機械的的差速器,不存在任何的電控系統參與,司機也不能進行手動干預,所以它具備很高的穩定性、可靠性、靈活性。朋友們可以看看那些拉力賽車,幾乎拆掉了所有電子設備,甚至連轉向助力都沒有,為什麼?就是為了讓車手能更加真實的瞭解車子的狀態,而不被電子系統所迷惑,所以“託森差速器”依靠獨一無二的機械性,成為拉力賽車的首先,所以“託森”就代表了“專業、性能”。所以一直沿用“託森”的奧迪Quattro就有著非常大的名氣,也可以這麼理解Quattro的強大之處在於“託森”,沒了“託森”的偽Quattro也就稱不上什麼強大一說了,畢竟“託森”貴嘛,但一些高端車還是會保留的。


上文說了Quattro的強大源於“託森”,所以不應該分“奧迪四驅”與“其它四驅”,而是應該這樣分,“託森差速器四驅”與“非託森差速器四驅”,這麼分更具有說服性。畢竟採用“託森差速器”的並非只有奧迪Quattro,比如也同樣是拉力賽常客的“斯巴魯Sti”所採用的DCCD四驅系統,同樣有采用“託森差速器”(如下圖),只不過在後橋上。


而DCCD四驅系統的實際表現也並不比Quattro差,在雪地、脫困方面DCCD甚至還要比奧迪Quattro要更強。其次還有號稱地表最強的四驅系統:三菱家的第四代S—AWC,伴隨著傳奇車手“馬基寧”在WRC賽場上奪取4連冠,雖然沒有什麼新意,但實際的性能表現很好,也並不比Quarrto差啊。

所以與其說奧迪Quattro強大不如說“託森”強大,事實上採用“託森差速器”的四驅系統也沒有太差的。傳統的Quattro的確強大,但也沒強大到天下無敵的狀態,比如DCCD、S—AWC的性能都不比Quattro差,只不過三菱、斯巴魯的車主甚至不及奧迪的百分之一,說出來的話也自然沒有分量了。


非專業車評

奧迪四驅強在公路上。

榛名要強調 Quattro不是一個單純部件,是一個系統。

而且像現在的Quattro也不只是託森差速器,冠齒差速器也是一種新風格。

奧迪採用的是機械差速器,電子限滑的方式。大多數的奧迪車只有開放式差速器,中央差速器只管前後軸。電子限滑EDL:Electronic Differential Lock準確翻譯叫電子差速鎖,是通過ABS單獨給打滑車輪施加制動力的方式完成電子限滑。

所以榛名要說雖然託森差速器是個機械結構,但是Quattro是個電子系統。

這是奧迪RS系列廣泛採用的冠齒差速器結構。比起託森差速器的結構更加小巧,節約了2KG的重量。賽車的減重重要性無需多言。而且由於多片離合器的存在扭矩調節範圍更加寬廣。工作原理呢:車輪打滑時,連接前後軸的兩組對稱的冠齒產生了轉速差,行星齒輪發生相對旋轉,立刻擠壓打滑一側冠狀齒輪壓緊離合片,讓更多動力傳遞至未打滑的驅動軸。一旦前後輪恢復到同時抓地的狀態,行星齒輪就會歸位停轉,前後輪的扭矩分配又立即回到默認的40:60。

目前RS7呢結構上又恢復了蝸輪蝸桿,但是你又不能說他是託森差速器。奧迪方面稱呼是冠齒差速器。據我觀察這個結構只應用於採埃孚8AT上,至於雙離合統一使用的是RS5那樣的冠齒結構。

當然奧迪得意也就只能在公路上逞能了,越野的話牧馬人瞭解下。

分時四驅還是最靠譜的,也是最傳統的結構。從二戰的威利斯吉普一脈相承。

也不是說別人一無是處,只是說和奧迪這個沒有四驅就無法發揮最大性能不同。

寶馬有Xdrive 車迷就喜歡他們家後驅。


榛名說車

理論分析就不做了,確實研究也不夠,隊列一些數據實在也很乏味,但是自從15年6月提回A4 allraod14款,倒是很有些使用體會。之前也買過4驅,也就是途勝V62.7,那是最最廉價的四驅,何種四驅結構沒研究,只知道超過40公里4驅解除,實際行駛毫無與前驅的差異感,經常陷車而尷尬。

A4AR提車後去了一趟淡水月亮灣,在沙灘上跑了幾圈,引來不少詫異的目光,因為這裡只要是普通轎車,無不陷入砂裡無法脫困,因此當地有幫著抬車的營生,12年我的邁騰B7L2T就遭此困境,當時花的300大洋請他們抬出,但是A4AR卻能行走如常,引起很多回頭,看著都很納悶,轎車也有不陷沙灘的,奇怪。

15年10月去西藏,回程走察察丙,也就是從察隅縣穿越到察瓦龍再到丙中洛,完成280公里“無人區”駕駛。由於10月底前這段路已經分成8個標段開始施工拓寬,路上到處都是亂沙石灘,見我開一輛奧迪轎車跑這段路,就沒有不表示懷疑的,好幾個都勸我別走啦,走不了,但是A4AR憑藉良好的Quattro4驅不僅走過來了,還比較的輕鬆。我不否認地盤的護板遭殃嚴重,幾乎沒有一塊完好,排氣管的消聲鼓被撞變形,尾喉外伸有2釐米,方向也輕微跑偏,但關鍵是單車無全尺寸備胎跑出來了,這就是奧迪QUATTRO的實力。

QUATTRO4驅不是用來在泥濘的道路上脫困用,但是對付鬆土、雪地、溼滑、軟沙地等是極其得心應手,對於城市為主的普通駕駛已經非常理想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