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60萬大軍,歷史七年 這場戰爭到底為了什麼

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有個自詡為“十全老人”的自戀皇帝,因為他覺得自己有著令世人都佩服的"十全武功",他就是乾隆。

在這個所謂的"十全武功"中,排第二的就是"大小金川"戰役,"大小金川"可謂是乾隆時期最傷兵,傷財,耗時的戰爭了。
投入60萬大軍,歷史七年 這場戰爭到底為了什麼

乾隆如此耗盡國力的去平定大小金川之戰,到底是為了什麼呢?其中就有些人說了,乾隆打這場戰爭是為了抓住一個人,那麼這個人到底有是誰呢?

第一次平定金川戰爭是在在公元1746年的時候,大金川的土司莎羅奔野心勃勃,想要吞併小金川,所以把小金川土司的印信給搶走了。莎羅奔不僅奪走了小金川土司的印信,還四處興兵攻打他附近的其他土司,搞得百姓怨聲載道,民怨沸騰。

一般這種事情呢,歷朝歷代的處理方式都是差不多。乾隆知道了之後,便從中調解,希望大家出來談談,讓一切都隨風而去,就不追究了。但是莎羅奔陽奉陰違,本來已經答應的好好的,沒想到回去不久之後又翻臉挑動戰爭。

清朝政府見此,便從1747年開始,連續派遣了張廣泗,傅恆和嶽鍾琪等人進行平叛,終於在公元1749年的時候,暫時平定了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的叛亂。

但是,穩定只是暫時的,第二次金川戰爭又開始了。這次是大小金川的土司們聯合起來要自己獨立,共建美好家園。

於是在公元1766年的時候,大金川的土司索諾木和小金川的土司僧格桑兩個人聯合起來一起造反,發動叛亂。降而復叛,是最讓人頭疼和憤恨的。

此時的乾隆早已經龍顏大怒,於是派遣了阿爾泰,溫福等大將繼續進入大小金川平定叛亂,在經歷了長達5年的平叛戰爭後,公元1776年,清軍終於徹底平定了大小金川。
投入60萬大軍,歷史七年 這場戰爭到底為了什麼


第一次平定金川從1747年到1749年,一共歷時兩年;第二次平定金川從1771年到1776年,一共歷時五年;兩次加起來,一共歷時七年。

其中乾隆還殺了四位大將張廣泗、訥親、阿爾泰、溫福,都是因為作戰不利。清朝政府總計一共投入了近六十萬兵力,而且所耗費的錢財高達七千萬兩,打仗確實是一場非常“燒錢”的戰爭啊。

乾隆打這場戰爭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這也是幾百年來,很多人在不斷爭論的話題。有人說,乾隆打這場戰爭其實是為了鞏固清朝政府“改土歸流”的政治改革,保證西南方的穩定。也有人說清朝政府之所以耗費巨資平定大小金川,是為了打擊分裂勢力,維護清朝的統治。

然而近些年,有部分學者還提出,乾隆打這場戰爭其實是為了抓住西南地區“反清復明”的明朝遺民首領王秋。因為以土司謀士王秋為首的漢人一直都把西南地區當作“反清復明”的大本營,給清朝的統治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威脅,如果不完全剿滅這股勢力,等他們發展起來了,必定會後患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