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抗日英雄李家鈺?

沉靜的海

“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1944年5月21日,國民革命軍第36集團軍司令李家鈺在豫中會戰失利撤退中,為掩護友軍撤退,被日本便衣隊襲擊,不幸中彈,為國捐軀,用生命踐行了生前豪言。他是抗戰中繼張自忠將軍之後,第二位殉國的集團軍司令。



李家鈺畢業於四川陸軍軍官學校,服役於川軍鄧錫侯部。隨軍參與討袁戰爭。後在對北洋軍閥的作戰中,勇敢善戰,屢立戰功,軍職不斷升遷,1924年任川軍第1師師長。後川軍內戰,李家鈺部與鄧錫侯分裂。

1933年10月,李家鈺任四川“剿匪”第3路總指揮,連吃敗仗,令蔣大為光火。川軍經整編,李家鈺任104師師長,兼四川第一綏靖區司令官,駐守西昌。


抗戰全面爆發後,李家鈺晉升第47軍中將軍長。國難當頭,他滿腔義憤,請纓殺敵。他豪言“男兒仗劍出四川,不滅倭寇誓不還”,表達了與敵誓死決戰的情懷。1937年9月,李家鈺率部出川抗戰。部隊徒步行軍4千餘公里,於12月抵晉東南前線。在這裡,他與共產黨人通力合作,奮勇殺敵,共赴國難。

1938年春,李家鈺率部在東陽關、長治一帶與日軍展開撕殺,入侵日軍為下原熊彌的108師團104旅團,兵力1萬餘人,裝備精良。李家鈺部浴血奮戰,日軍遭受重創,李家鈺部也付出極大犧牲。後與八路軍合作,成功收復平陸等多地,立下戰功。


1939年,李家鈺任第36集團軍總司令。次年,日、偽軍入侵晉城以南天井關,李家鈺率部聯合抗日遊擊隊,迎頭痛擊來犯之敵,敵人傷亡逾千人。

1940年後,李家鈺率部駐防河南陝縣、澠池一帶。李家鈺多次聯合八路軍、抗日遊擊隊主動出擊,重創日軍,繳獲大量槍支彈藥。

1944年4月,日軍為打通大陸交通線,發起豫湘桂戰役。在豫中會戰中,岡村寧次調集14餘萬兵力擊潰

第一戰區蔣鼎文、湯恩伯部30餘萬大軍,國軍緊急西撤。為部隊有序撤退,李家鈺主動請纓,擔任臨時總指揮,負責掩護友軍撤退。5月,在雲夢山阻擊戰中,日軍遭李家鈺部重創,李家鈺為友軍撤退爭取了時間,所部也付出巨大犧牲。5月21日,李家鈺率集團軍總部在秦家坡被日軍包圍伏擊,總部官兵200餘人全部陣亡,李家鈺不幸中彈,壯烈殉國。

李家鈺將軍殉國後,被追贈二級上將。國民政府頒佈褒揚令,入祀忠烈祠,舉行隆重國葬。川軍名將,為國成仁,英名永存!


歲月是一條河流

1937年冬天的山西黎城縣,遍地冰霜,氣溫寒冷驚人,東陽關下,一支穿著單衣草鞋的軍隊突然出現。當地人印象中,這支軍隊都是10多20歲的年輕人,對待居民很有禮貌。這支軍隊就是四川抗日名將李家珏部,國民革命軍第47軍。

李家珏四川蒲江縣人,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

早年李家珏曾參與護國討袁。1927年任四川邊防軍總司令,1936年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7軍,李家珏任軍長。

七七事變後日寇大舉進攻,國家危難之際,李家珏懷報國之心,在報紙上發佈通電,請纓前線殺敵。蔣介石遂命47軍出川抗日。出川前李家珏賦詩一首:男兒仗劍出四川,不滅倭寇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是青山。豪氣干雲。

李家珏率領47軍1.8萬人,從駐地西昌出發,輾轉1500公里,歷時40多日,到達山西抗日戰場。所部被編入22集團軍,佈防於太行山一帶。

由於受到共產黨抗日統一戰線的感召,李家珏致力於國共合作,與駐地周圍的八路軍保持密切合作關係。

早年李家珏曾參與“圍剿”紅軍,多次被紅軍打敗,因此李家珏對八路軍的游擊戰術非常感興趣。還專門向劉伯承請教,並派手下將官到八路軍總部接受游擊戰術培訓。

1940年時,李家珏奉蔣介石命令包圍了八路軍3個師,朱德致電他:“其相兄,蔣軍出動攻我,我受不了時,要從你的防地缺口走出去。”

臨告辭時,朱德交給李家珏一本用於聯繫的密碼本。這個密碼本後來在李家珏犧牲時,被電報員埋在土中。

皖南事變後,李家珏由於和八路軍聯繫密切,蔣介石準備扣留他,幸好衛立煌保護,加上他又找到蔣介石侍從室錢大鈞疏通,才躲過一劫。


1938年,李家珏還在兼任中國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的朱德指揮下,連續打了長治保衛戰和東陽關保衛戰。共殲敵1000多人,47軍傷亡也上1000人。東陽關現在還有一個川軍抗日紀念碑。其後李家珏多次浴血奮戰,英勇殺敵,共擊斃敵寇1.5萬餘人,戰功卓著,長官衛立煌舉薦他升任36集團軍總司令。

1941年四川前線慰問團到李家珏部隊靈寶駐地勞軍,李家珏親書“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以明以死報國決心。

1944年5月,在豫湘桂會戰中,40萬國軍潰敗,李家珏自願承擔部隊撤退殿後任務。臨戰前他預料戰事艱難,給兒子發去電報:與敵決死,以完素志。

李家珏戰鬥中屢次重創日軍,後來在三門峽陝縣張汴塬旗杆嶺被日軍包圍,中彈犧牲之前,他還掏出筆記本鋼筆,記下:“速調104(師增援)”。沒有寫完就倒下去。李家珏也是抗戰後期,中國犧牲的最高級將領。

李家珏犧牲後,國民政府為他在成都舉行國葬,遺體安葬於成都紅牌樓。好友柳亞子悲痛撰寫輓詩:萬里中原轉戰來,前世忽報將星頹,歸無先軫如生面,化碧長弘動地哀。

1984年,李家珏又被國家追認為抗戰犧牲的革命烈士。2014年又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後世極盡哀榮,總算不負所報。


滄海歷史春秋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到處是青山

川軍是抗戰中的一大軍事力量,而李家鈺則是川軍團中的中流砥柱。做為一名川系將領,他打出了川軍的威風,他是川軍在抗戰中犧牲的最高職位的將領,他和戰死前線的張自忠一樣,以集團軍總司令的身份血染戰場,這種氣魄,雖死猶榮。



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川軍便多次通電南京國民政府請求支援前線,而老蔣在同意之後,川軍便踏上了外御日寇的征途。在此之前,李家鈺將軍對日寇的暴行是極其痛恨,在出川之際賦詩一首:“男兒仗劍出四川,不滅倭寇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是青山”。此一去,九死一生,力戰報國而抗擊日寇,但最終卻再也沒有回來,其後血染豫中。



在出川之後,時任軍長的李家鈺率領其麾下的兩個師靠著雙腳,走過陝西,走到山西,走過了四千多里路,他懷揣著抗日夢想,拿著落後的武器,他率領川軍終於來到了抗日前線。此後其率領部下轉戰于山西,河南等地,給予了日寇多次沉重的打擊,而且他在前線和八路軍關係親密,有過多次合作,收腹了多處失地,並且在1939年榮升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



但在之後的豫中會戰中,由於日軍進行了嚴密的部署,而第一戰區中原王湯恩伯並沒有採取有效的應對之策,使得十萬日寇大勝四十萬國軍,而這四十萬國軍更是一路潰敗,連連丟城失地。

而在這場戰役中,李家鈺則率領三十六集團軍軍部緊急撤離,在撤退途中陷入日寇的包圍圈,最終中彈身亡,時年五十二歲,在其死後,國民政府追贈其為陸軍上將,而戰區司令長官蔣鼎文和戰區副司令長官湯恩伯最終都被撤職。


風流倜儻張四少

李家鈺是抗戰時期犧牲的職銜僅次於張自忠的國軍高級將領。應該說,李將軍是“老革命”,1909年考入四川陸軍小學第四期,畢業時適逢保路運動和武昌起義相繼爆發,他以學生軍的身份參加了辛亥革命,時年二十出頭。民國建立後,李家鈺升入四川陸軍軍官學堂第一期,後因反對四川都督胡景伊而出走南京,參加孫中山發動的“二次革命”討袁之役。

軍閥混戰那些年,李家鈺先後升至第28軍第1師師長、四川邊防軍總司令等職,巔峰時期統轄三個師、四個混成旅,共有步兵二十二個團,防區包括遂寧、樂至、安嶽、潼南、簡陽、華陽等縣及蓬溪縣一部。1936年11月,南京國民政府任命李家鈺為第47軍中將軍長,下轄第104、第178師。

1937年8月,李家鈺致電蔣介石,主動請纓,“國難至此已達最後存亡關頭,應懇鈞座立即下令全國,一致動員,揮師應戰,還我河山,嚴懲群奸,以雪公憤。職軍正事整編,士氣激昂,倘蒙移調前方,誓當執芟赴難”。9月,第47軍從駐地西昌奔赴華北前線。此後數年,這支川軍子弟兵一直活躍在晉南抗日戰場,始終與中共保持良好關係,曾派營長樊德厚等人到翼城地區,向八路軍學習游擊戰術。1939年冬,李家鈺升任第36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47軍和第17軍。1941年,部隊移防河南,集團軍總部駐澠池,負責擔任黃河河防。

1944年5月,日軍從茅津渡渡過黃河,李家鈺率部轉進,行至秦家坡附近時,被日軍追上,先頭部隊第178師改道側行,第104師奉命斷後。由於豫西山區地形複雜,混戰中,集團軍總部只剩下特務營第2連可以掌握。21日,李家鈺在組織反擊時肋部為手榴彈炸傷,但仍坐在麥地上繼續指揮戰鬥,繼而頭部再次中彈,跌下麥地崖坎身亡。6月22日,國民政府追晉李家鈺為陸軍上將。

李將軍犧牲後,《新華日報》發表《悼李家鈺將軍》短評:“中原大戰,我將士英勇,李家鈺將軍在此役中殺敵殉國,是應受到全國尊敬的,我們哀悼李家鈺將軍抗戰殉國,希望前線將士都抱為國犧牲的決心

!”




馮傑

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革命軍先後在戰場上犧牲了兩位集團軍總司令,一個是大名鼎鼎的張自忠將軍,另一個就是名聲並不大,但同樣壯烈的李家鈺將軍。

在出徵抗日之前,李家鈺是四川的一個小軍閥,畢業於四川陸軍軍官學校,原屬於鄧錫侯部,後獨立成為一個小軍閥。李家鈺既參與了四川軍閥的混戰,也沒有落掉對長征途中紅軍的圍剿。但是當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如同所有的川軍一樣,沒有任何保存實力的想法,李家鈺帶領自己所有的家底——47軍的兩個師,率部出征。

李家鈺率領47軍,步行數千裡到達山西戰場與八路軍等抗日隊伍共同抵抗日寇。李家鈺率部多次與日寇激戰,給敵軍以重創。1939年冬,李家鈺積功晉升為第36集團軍總司令。1940年開始,李家鈺率部在河南駐紮抵禦日寇。



1944年,意大利已投降,而盟軍面對法西斯德國已全面掀起反攻,而面對日寇,太平洋戰場的美軍也節節勝利。唯一失敗的,就是在中國戰場上的蔣介石大軍。1944年,為救援中南半島的日本孤軍,侵華日軍發動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的豫湘桂戰役。日寇首先集結10多萬大軍,向河南的國民黨軍隊進行了進攻。


豫中會戰中,被稱河南人民稱為四大害之一的湯恩伯集團,麾下40萬大軍一觸即潰。時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的蔣鼎文,卻棄守洛陽,不戰而逃。失去指揮的國民黨軍隊,不得不撤往豫西。本就被國民黨視為雜牌的李家鈺,在撤退過程中,因掩護友軍,被日寇包圍,壯烈犧牲。

李家鈺將軍率部出戰,從出川抗戰以來,始終處於抗日隊前線。麾下的川軍,雖然裝備落後,待遇遠遠不如國民黨嫡系部隊,但他們抗日鬥爭高昂,為民族和國家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無愧於抗日英雄的稱號。


鳶飛九天2018

小便,凡是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不論將軍還是士兵,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凡是替蔣賊介石賣命殘害同胞的都是狗屎。哪怕你以前抗過日,但後來又屠殺,殘害同胞了,那些人就是狗屎一堆。


閒庭漫步159496711

1944年中期了,全世界各反法西斯戰場都捷報頻傳,唯有蔣公公治下的國軍還在打敗仗,而且敗得比以前哪次都慘,史稱“豫湘桂大潰退”,果粉們不知道這段歷史吧?李家鈺就是在這場大敗仗當中被敵人屠殺掉的,非常可憐的將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