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跟著宗教走

字母跟著宗教走​​

一、字母跟著宗教走


“字母跟著宗教走”是字母學的一條規律。這條規律基本上符合歷史事實,但是也有例外。字母跟著宗教走,實際是文字跟著文化走。文化永遠從高處流向低處,後進民族採用先進民族的字母,是自然趨勢。

人們往往以為拉丁字母是基督教的神聖文字,其實基督教沒有神聖文字。《聖經》從古到今用多種文字書寫。《舊約》原來用希伯來文書寫,其中少數片段用阿拉馬文書寫。希伯來文本失傳了,前3世紀中葉從阿拉馬文譯成希臘文。《新約》最初用希臘文書寫,405年從希臘文譯成拉丁文,後來譯成各種近代文字,20世紀後期有《聖經》譯本二百五十種,分章的《福音書》有一千三百種。比較:伊斯蘭教的《古蘭經》以阿拉伯文為神聖文字,“更改一個字母就要天崩地裂”。

1—2世紀,基督教傳入羅馬帝國,起初遭到排斥和鎮壓,313年得到認可傳播,380年定為帝國的國教。拉丁文只有部分貴族學習,廣大群眾都是文盲。基督教起初用口語對文盲傳教,後來用拉丁(羅馬)字母拼寫各地民族語言,翻譯《聖經》,於是歐洲各民族有了最初的文字。從羅馬帝國統一用拉丁文,到各國分別創制民族文字,是西歐走出黑暗時代的文化昇華。

歐洲近代各國文字都起源於《聖經》的註釋,或者《聖經》的片段翻譯。遺留至今的最早手跡年代,法文為842年,意大利文為960年,西班牙文為10—11世紀,其他文字更晚。愛爾蘭接受基督教比較早,引進的字母變成愛爾蘭變體羅馬字。英文經過三次字母改革,起初用原始的魯納字母,後來用愛爾蘭變體羅馬字,最後用近代羅馬字。《聖經》在1382年初次譯成英文,1611年重譯成為英王欽定本,1961—1970年間改譯成現代英文。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東西兩半,西羅馬信奉天主教(以及後來的新教),用拉丁字母;東羅馬信奉希臘正教,又稱東正教,用西裡爾字母,又稱斯拉夫字母。“字母跟著宗教走”,這時候明顯起來了。在歐洲中東部從北而南,形成一條字母分界線,線西用拉丁字母,線東用斯拉夫字母。斯拉夫民族一半信奉天主教,用拉丁字母,如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一半信奉東正教,用斯拉夫字母,如保加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前南斯拉夫分裂後,塞爾維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信奉東正教,用斯拉夫字母;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信奉天主教,用拉丁字母。

拉丁字母跟隨西歐帝國主義傳遍美洲、大洋洲、漠南非洲,以及部分亞洲。拉丁字母的傳播,不僅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還依靠強大的文化力量。伊斯蘭教奧斯曼帝國瓦解後,土耳其在1924年主動放棄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這是對神聖的阿拉伯字母的反抗,也是伊斯蘭教國家“西化”的開端。“二戰”之後,有更多的伊斯蘭教國家採用拉丁字母,例如非洲的索馬里,東南亞的印尼和馬來西亞。沒有天崩地裂,只是時代前進了。

二、印度字母不來中國

印度教和佛教傳到南亞和東南亞,印度字母都跟著一同傳去。今天留下作為國家文字的有尼泊爾、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在中國作為少數民族文字的有藏文和傣文。可是,印度佛教大規模傳來中國,印度字母沒有跟著來到中國的漢族地區。“字母跟著宗教走”出現了最大的例外。什麼道理呢?這有兩個原因。

(1)印度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字國家,向來言語異聲、文字異形,沒有“書同文”的傳統。佛教普度眾生,反對專用一種特權階級的文言梵文,主張兼用各地人民的語言和文字。印度獨立後,規定印地語為全國共同語,同時規定11種“邦用語言”。

(2)中國有高度的文化和悠久的文字,擋住了印度字母的滲入。可是,擋住了印度字母,沒有擋住印度宗教。為什麼呢?中國文化是現世文化,缺乏來生文化。“學而優則仕”是貴族教育,忽視大眾。佛教是來生文化,而且是大眾文化。佛教鑽了中國文化這個大空子。佛教對於中國,很像基督教對於羅馬帝國。羅馬文化側重現世、忽視來生,側重貴族、忽視大眾,基督教填補了羅馬文化的空缺。

中國傳統文化有薄弱環節,歡迎印度文化的補充。例如建築術,中國有高臺,沒有高樓。亭臺樓閣,沒有超過三層的。阿房宮有高樓嗎?《阿房宮賦》描寫它的廣大和奢靡,沒有說它高聳。齊雲、落星,最高有幾層?佛教有七級浮屠,說明七級,表示高聳,使人望而生羨,肅然起敬。寶塔是許多名勝古蹟的最高點。印度的建築術彌補了中國的不足。

佛教還傳來印度的因明學(邏輯)、數學、雕塑技術、說唱文學(變文)等,豐富了中國文化。

少數民族在中國多次建立地區政權和全國政權,他們原來文化落後,貴族中間也很少有識字的人,所以特別歡迎佛教。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少數民族起了重要作用。佛教傳播完全不依靠武力後盾。

印度佛教傳來中國,為什麼中國儒學沒有傳去印度?這是文化的流動規律在起作用。文化像水,水性就下。中國文化不如印度文化,所以中印文化來而不往。從印度角度來看,中國接受印度佛教,中國就屬於印度文化圈。這一重要歷史事實,過去避而不談。其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取長補短,這有什麼不光彩的呢?中國歷史上曾向佛教文化一邊倒,全盤西(天)化,居然青出於藍,這正表現了華夏精神的包容和博大。

——摘自 周有光《大家小書: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