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故事讓人醉

博山——這個位於魯中山區的千年古城,不僅以歷史底蘊豐厚著稱,不僅以陶瓷琉璃出類拔萃而聞名,更 以數不勝數的故事傳說讓人稱道。她像一塊具有超強向心力的磁石,吸納召喚著她的子民;她像一個捨得給與、捨得付出、捨得奉獻的母親,把源於她的故事傳說化作一縷縷陽光,一絲絲雨露,一份份養料,沐浴了人們,潤澤了人們,滋養了人們。於是乎!她的人民和所有關心她,敬仰她,愛戀她的人士,傾聽著她的故事,感到滿足了,愉悅了,陶醉了,便油然升起一種痴愛她的情愫了! 於是乎,古老的博山城愈發顯得清明靚麗了,愈發顯得朝氣蓬勃了,愈發顯得活靈活現了!於是乎!妖嬈的博山,美麗的家鄉就敞開胸懷,等待著每一個走近她的人們,等待與人們傾心交流的一瞬了。好了,不再贅言,請看下面兩則故事, 親身感受一下博山的不凡吧。

故事一、“大力士”石老蘭

話說古時,一個遊方道士雲遊至博山東北方的安上村,老道能掐會算,會陰陽八卦,懂五行之術。他看到安上村鍾靈毓秀欣喜不已,於是登上北山頂放目遠望,果然看到安上村的一座山上有祥瑞之氣縈繞,他掐指一算,斷定安上村不久就會出一個甚至幾十個超凡的大力士。

果然,時間不長,一家姓石的老夫妻老來得子,此子與常人有異,骨架大,嗓音大,飯量更大,因為是老來得子,所以取名叫“石老蘭”。

光陰似箭,目月如梭,轉眼間石老蘭已長到十五六歲了,雖只有十五六歲,卻已長成一副成年人的大骨架。他身高兩米多,據老輩人傳說,石老蘭能一跨腿坐在別人家的屋簷和牆頭上休息。他天生神力,力大無窮,幫父親幹活用的工具都是特製的。筐子、钁頭、鋤頭都比平常的傢什大好幾倍,推東西的車子也是很大很結實的一種。這些工具別說讓人用了,就是看一眼也覺得眼暈,可石老蘭卻運用自如,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傳說有一年,秋收之後,正是農閒時節,石老蘭和鄰舍家的五六個同伴到西河村去看戲,上西河必須翻過東山才行。從家裡走時已近黃昏,當走到西河時天就黑了,戲剛要開場。他們找好地方只好站著看戲。這時卻聽到“撲通撲通”兩聲悶響,從石老蘭胳肢窩裡掉下兩個碌碡,同伴們被嚇了一跳,人們沒注意到他從哪弄了兩個碌碡,一問才知道,他是從東山上一個閒置的場園裡趁大家不注意時搬的,要當看戲的座位。你瞧這石老蘭,他到底有多少勁呀,從東山到西河也有七八里山路啊。

博山故事讓人醉

俗話說:“屋漏偏遭連陰雨,船破又遇頂頭風”,就在石老蘭二十五六歲正是長力氣能吃飯的時候,他的父母卻相繼去世,孤獨一身的石老蘭生活無著,陷入困境,從此,他只好靠打短工幹零活維持生計。石老蘭飯量忒大了,他吃一頓飯能頂八九個人吃一天的,一般人家根本管不起他。

那時候,村裡的鄰舍百家有紅公事他幫助抬轎,有白公事他幫著背棺,有打牆蓋屋的就幫人家推石頭、和泥。他有個怪脾氣,幹完活從不要工錢,只讓主人家管他吃頓飽飯。據說他吃上一頓飯好幾天才能再吃上另一頓。

為了餬口,石老蘭經常上渭頭河的大甕廠幹活,久而久之,甕廠的掌櫃聽說石老蘭天生神力,就想親眼見識見識。有一天歇工後,甕廠的掌櫃在廠裡閒逛,正好石老蘭也和幾個夥計在廠子的一個角落裡聊天,掌櫃的突發奇想,踱到石老蘭身邊指著場子裡的一堆碳說:“老蘭,聽說你很有勁,今天你要是一次把那堆碳挑起來,碳就歸你了,你看咋樣?”

“行行,行。” 石老蘭二話沒說,趕緊到場裡找來兩個特號大甕,拾掇停當,把碳都裝起來,正好裝了滿滿兩大甕,都冒了尖了,石老蘭緊緊腰帶一哈腰就挑了起來,他挑著碳在場子裡來回走了五六趟,掌櫃的一看真是服了,石老蘭也沒歇肩挑著碳就出了門,順著礬場、萬山這條路把碳挑回了家。回家後石老蘭把碳送給了鄰舍家,鄰舍家管他吃了三頓飯。

從那以後,石老蘭一回能挑千斤碳的事就傳開了。

常言道:“人怕出名豬怕壯”,大力士石老蘭的名字傳開後,一些江湖人也想見識見識,他們轉彎抹角總想找石老蘭比試比試。石老蘭卻不想出風頭,他儘量躲著避著。有一回,趕淄川西關集,石老蘭正好和三個江湖之人碰了頭。那三個人各執兵刃在手,一個使棍,一個使戟,一個使月牙大鏟。這三個人塊頭也挺大,他們三個呈“品”字形把石老蘭圍在當中就要動手。石老蘭也不驚慌,他問那三個人;“幾位想幹啥,想欺負人?”

使棍的人回答:“聽說你就是安上村有名的大力士石老蘭,今天在此幸會,想討教討教,你看咋樣?”

“咋著討教,嗯?”石老蘭不解地問。

使方天戟的人說:“咱們較較勁,我們三個人每人打你一拳,如果能把你打倒,就說明你徒有虛名。根本稱不上大力士。要是打不倒你,我們就承認,你是大力士,還讓你挨個揍我們一拳,你看行不行?”

“行,行,就這麼辦。”石老蘭說完就騎馬蹲襠式站好了。他屏息寧神做好應戰準備,三個江湖人暗使眼色先後出拳打石老蘭。使戟的先發招打了石老蘭一拳,石老蘭紋絲未動,接著使棍的也發一拳擊打石老蘭,石老蘭還是沒挪動地方,最後使鏟的又惡狠狠地發出一拳,可是一拳打完,石老蘭還是分毫未動。這時,圍觀的人們就暴發出陣陣喝彩,“石老蘭贏啦,石老蘭不愧是大力士呀,……”該輪到石老蘭打那三個人了,可是,那三個人卻畏首畏尾,後退著像是要蹓,圍觀的人卻不答應了,他們七嘴八舌指責那三個江湖人。無奈,那三個江湖人只好站在那裡等著捱揍。石老蘭並沒有下狠心打那三個人,他知道冤家宜解不宜結,何況他們之間也並無任何仇恨,點到就是,不能傷了他們。於是,石老蘭站定身體發三拳,分別打在三個江湖人身上。頃刻間那三個江湖人向後倒退七八米遠仰面跌倒,這時石老蘭趕忙上前扶起他們,連聲道歉:“對不起,對不起,得罪了。”那三個江湖人羞愧難當,抱拳還禮“承讓了,承讓了,我們有眼不識泰山,請恕罪,後會有期。”從那以後,石老蘭的名字又在江湖之中傳開了,江湖上稱石老蘭是安上村第一個“仗義”之人。

博山故事讓人醉

傳說,有一年夏天,石老蘭去西河打短工,給一個大戶人家鋤棒槌地。大戶人家的地都在西山上,大小算起來也有二三十畝地,主人領著石老蘭來到地裡指著一片片棒槌地說:“這就是我家的地,你儘量鋤,工錢不會虧待你。石老蘭卻說:“我不要工錢,鋤完地你只要讓我吃頓飽飯就行,別的我啥也不要”。主人一聽,滿口答應。主人走後,石老蘭把主人家給他拿來的鋤拾起來,把自己帶的鋤柄拿過來,從背婁裡拿出自己特製的大鋤頭,裝在鋤柄上,荷,那鋤頭比平常的鋤頭大出好幾倍,收拾停當之後石老蘭便開始幹活。

不知不覺已到中午,主人家便準備了一些飯菜用藍子裝著送到地裡,想給石老蘭墊補墊補。誰成想,到了地裡一看,石老蘭竟坐在堰邊的樹蔭下打磨鋤頭,地已經全部鋤完了,主人怎麼也不能相信,他放下籃子挨塊檢查棒槌地,確確實實是鋤完了,而且鋤得相當好,很乾淨,真是老把式乾的活。主人不解地問:“你是咋鋤的?咋這麼快?”。石老蘭嘿嘿笑了起來,他從腚底下摸出自己的大鋤頭給主人看了看,主人一看鋤頭就全明白了。主人二話沒說就把石老蘭約到家裡,給他拿來剛攤好的軟和煎餅,端上一盆渣豆腐,石老蘭放開肚子吃了起來,到底吃了多少個煎餅,石老蘭也記不得了,最後一大盆糊子都攤完了,石老蘭也算是吃完了,他摸著肚子說:“差不多、差不多了,不吃了吧。”隨後,又喝了一鍋飯湯才走了。

以後就又傳開了,說石老蘭力氣大,飯量大,一頓能吃一盆糊子攤的煎餅。

傳說,在一個閒暇的日子裡,石老蘭在村北的四槐樹那裡玩耍,天交下午,飢渴難耐的石老蘭正欲起身回家,忽見從萬山那邊的官道上來了一夥人,這夥人有八九個,合力抬著一根又粗又長的木頭往前趕,這些人來到四槐樹下,累得實在夠嗆,便想在這裡歇一歇。他們慢慢把木頭放到地上,這八九個人東倒西歪,橫七豎八便沒了正形,唏噓叫苦之聲不絕於耳。石老蘭好奇之心陡然升起,他好像也忘了飢餓,於是,便走上前去探問緣由。這夥人告訴石老蘭,他們是順便幫人往城裡運送木料,說是城裡的一個大戶人家要修建祠堂所用。這些人是從西河輾轉到此,走到這裡實在是走不動了,就順便在樹下歇一陣子。

石老蘭探明原由,心裡不覺一喜,也許是興之所至,他有一搭無一搭的跟這夥人閒扯開來。石老蘭說:“俺看你們累的實在不行了,從這裡到城裡最少也還有10來里路,天也快黑連,你們抬著木頭走到半夜也到不了家,依俺看,咱這樣,你們要是信得過俺,明天早晨俺趁著趕集的功夫,給你們把木頭捎過去,你們看,行不行?”石老蘭說完後便瞅著那夥人。那些人一聽石老蘭的話,認為是天大的好事,心說可幫俺們解了勞頓之苦了。於是就齊聲答應下來。可他們轉念一想,天上哪會掉餡餅呀,跟人家又素不相識,人家憑啥無緣無故給咱幫忙?於是,他們就問石老蘭:“你給俺捎木頭該不會是白捎吧?總得要些好處吧?”石老蘭聞聽便笑嘻嘻地說:“我不要錢,也不要糧,也不要地,只要你們能讓我吃上頓飽飯就行。”那夥人一聽,覺著很淡,不就是管頓飯嗎,沒啥了不起。於是,他們就答應石老蘭,木頭捎到地,管石老蘭一頓飯。商量妥當,這夥人放心地走了。

到了明天,也就是現在的七八點鐘光景,石老蘭便獨自扛著木頭趕往城裡。到了城裡約定的地點,找到了那夥人,那些人看清楚真是石老蘭一個人扛著木頭,個個驚奇不已,嘖嘖稱讚石老蘭:“乃神人也”。

商議好的事,無論如何是不能變的,那些人便隨份子湊錢給石老蘭張羅飯。聽說他們讓各自的家裡人和麵烙單餅,一個時辰左右,這些人拿著各自烙好的單餅,給石老蘭送來。石老蘭也沒有好歹,找塊乾淨石頭,讓他們把餅放在石頭上。這些人一共烙了多少張單餅,誰也沒法數,據說他們把單餅斂合斂合,用三根竹筷子從中間插下去,整整插了三筷子單餅。我估算了一下,一根筷子按20公分算,三根筷子也得60公分長呀,60公分高的一摞單餅,那也是很驚人的呀。要論斤兩,也得有20多斤吧,可石老蘭竟好不費事的吃下去了,那些人看著石老蘭光吃單餅,沒有菜就著,就割來一大塊豆腐,用半盆盛著,再倒上些醬油,讓石老蘭就著餅吃,石老蘭是來者不拒,把單餅和豆腐吃個淨光。吃完單餅,那些人又用鐵筲給石老蘭提來半筲不稠不薄的飯湯,不大一會功夫石老蘭把半筲湯水也喝完了,吃完飯喝完湯,他拍拍肚子,像是很舒服的樣子。那夥人看到石老蘭吃下這麼多飯食,個個目瞪口呆,他們試著問石老蘭:“你覺著咋樣?吃飽了沒?”石老蘭聽罷,嘿嘿一笑,說:“啥飽不飽的,反正是肚子裡有食了,不覺得那麼飢困了,不過,也算湊合吧。”眾人一聽石老蘭的話,更加驚詫,他們知道,真正遇上茬了,石老蘭真像是大力神下凡呀。這夥人想再去弄些飯食給石老蘭吃,可石老蘭擺擺手說:“算了,不再麻煩了,俺走連。”沒走幾步,石老蘭又回頭說道:“今兒雖然只吃了個半飽,心裡也挺恣,謝謝了。”

還傳說,有一年春上,石老蘭在南山上幫人家拾掇春地,挖出了一塊一米多高有六七百斤重的長方形太湖石,石頭上坑坑窪窪,還有許多天然形成的窟窿眼,樣子很奇特。收工後,石老蘭用橛柄挑起來,揹回家擺放在大門口,誰承想這塊太湖石竟成了石老蘭與眾鄉鄰訣別的永久性的紀念物了。

後來,聽說因生活無著,石老蘭陷入極度的困境之中,長時間的貧困,把他折磨得不成樣子,加上石老蘭天生耿直,決不會幹那些偷雞摸狗的事情,他掙扎在死亡的邊緣。時間不長,他竟被活活餓死了。

從此以後,安上村便永遠失去了一位性情剛直且又讓人敬畏的人。

石老蘭沒留下任何錢財,只留下門口那塊太湖石。據傳說,他死後曾多次託夢給本村的長者,說自己又伏身在太湖石上,他說他是安上村人,決不離開安上。你別說,從側面看,這塊石頭的確像一個人頭,頭、鼻、眼、嘴清楚著呢。

滄海桑田,日月輪迴,這塊老蘭石被永久性保留下來。前幾年,和石老蘭同宗同族的人借安上村蓮花山公園建成之際,把這塊“老蘭石”獻了出來,“老蘭石”被擺放在公園裡,成了蓮花山公園的一大景觀。

博山故事讓人醉

故事二、“活神仙”——石秀

石秀,可不是水滸傳裡所描寫的拼命三郎,經多方打聽和查證,得知其為博山安上村一位石姓的先人,關於活神仙——石秀的種種傳說,並非杜撰和編造,確有其事。

眾所周知,自古以來博山以琉璃製品、陶瓷器皿和煤炭生產蜚聲海內外,而安上正處於幾個大的產煤地之間,所以從古到今安上村就以生產優質煤炭而聞名遐邇。為了生計,安上人從古到今多下井者,他們長年累月置身於井下,可謂四塊石頭夾著塊肉,其艱難和危險是可想而知的。

相傳,石秀精通煤礦上的方方面面,尤其對井下的情況更是瞭如指掌,爛熟於心。對井下的通風、頂板、暗河、老空裡有沒有水,水勢大小等情況更是掌握得分毫不差,在井底下跟他幹活的人從來沒有因意外事故受過傷。石秀每次下井,總是走到一條大巷子裡去觀察情況,在大巷子裡他必然要仰起頭用嘴吮一點頂板上的淋水,親自嘗過之後,覺得沒有危險時,才讓礦工們開始幹活。

有一次下井後,石秀照例到上翻的滴水頭那裡去舔水觀察情況,這次他覺得有異常,於是立刻讓手下人從井下的木柱裡挑了一根最粗最結實的頂在滴水頭那裡,用引板墊好了,然後才讓手下人開始幹活。過後手下的人們問他為啥在大巷裡支上根木柱,石秀卻嫣然一笑,不作回答。他還有個怪毛病,要想從他嘴裡套出關於井下技術方面的話,那比登天還難。誰知嗑瓜子磕出臭蟲來,一些平素裡和石秀有“過節”的人,這時卻藉機找石秀的茬,他們說石秀不安好心,故意把柱子支在路中間是想讓他們挨碰,是不想讓他們好好掙飯吃。他們天天吵著讓石秀把柱子撤走,可石秀不聽他們的,他深知這根柱子的重要性。可那些不知好歹的人卻把狀告到大掌櫃那裡去了。他們說石秀如何如何逞能,私自把柱子支到大巷裡,影響了幹活等等等等說給大掌櫃聽。這個大掌櫃也是個糊塗蟲,軟耳朵,他聽了別人的告狀,竟不分青紅皂白數落了石秀一頓,最後硬是讓石秀把那根柱子撤走了。

這回石秀可真是寒心了,他沒想到大掌櫃連一點起碼的常識也不懂,他根本不聽石秀所說的有透水的危險,撤走木柱的當班石秀就收拾了傢什,憤然離開礦回了家。人雖然回到家但心還在礦上,石秀不放心那些天天跟著他幹活的弟兄,這些人根本不懂井下的情況和知識,如果一旦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無奈之下,石秀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讓原來跟他幹活的人每天下班前從大巷裡那個滴水頭子上帶些水給他,他每天通過嘗滴水頭上的水,就知道井下水勢發展的情況。石秀暗地囑咐著跟他幹過活的工友們,教他們如何幹,如何使棚子,如何聽動靜,大家照石秀的法子幹,也算安全,沒出什麼事。

誰知,連著好幾天沒人給石秀送滴水頭子的水了,他無法預見井下的情況,找人一打聽才知道,這幾天大掌櫃讓工人連軸轉,加班加點,工友們累得實在夠嗆了,就忘了送滴水頭子的水了。過了幾天,工友們又把水送給石秀,石秀接過水仔細的嘗試,他不禁大驚失色,大叫一聲:“不好要出大事。”他急忙問井下還有沒有人幹活,工友們說還有一個班的人沒上井,在加班幹活。石秀一聽二話不說,喊著他們就朝井上跑去,石秀邊跑邊對其中的一個說“你趕快去通知大掌櫃,讓他趕緊叫井下的人上井,底下要透水了。”於是那人飛奔而去,石秀一行人一直趕往井上。

誰料到,當石秀他們趕到井上的時候,井下早就“過了空”。老空裡的水噴湧而出把井全淹了,井下的人全部淹死了。石秀聽到這一噩耗,頹然坐到地上,耷拉著頭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心裡覺得悶極了,就象有人在他胸口壓了一塊巨石,他想大口喘氣,可就是喘不上來,他痛苦地坐在地上,眼裡充盈著悲痛的淚水。他心裡後悔極了,他後悔當初不該使性子離開礦,他又覺得自己很自私,為了照顧自己的臉面和情緒,為了明哲保身,竟然一點委屈都吃不了,和“小人”一般見識,真是小肚雞腸呀,他想, 要是不離開礦,就算是忍氣吞聲,又有什麼?我可以保護著窮哥們不受傷害呀,人們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可我的肚裡咋就連片小樹葉也盛不了呢?我要是不走,井下的人還會死嗎?他們對我雖有不敬之處,可“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長了,他們就會理解我這番苦心呀,我咋就走了呢?嗨!石秀獨自坐在地上悔恨不已,他心裡又象是被人用刀子剜了一下,痛的很喲。他仰天長嘆:“石秀啊石秀,你枉為人也,你不是大丈夫啊”。······

這時大掌櫃也風風火火趕到礦井上,他聽說井下透了水,礦工們全部被淹死了,驚得他一腚做到地上不省人事。·····

從那次透水事故後,石秀心裡一直悶悶不樂,愁眉不展。他覺得啥也沒意思,覺得人實在太可憐了,特別是下苦力的窮礦工,他們更是可憐,整天吃不飽穿不暖,四塊石頭夾著塊肉,沒日沒夜的幹,到頭來卻突遭橫禍,實在太不公平了。難道這是命中註定的?嗯?石秀百思不解,愁腸百轉,心裡的疙瘩總也解不開。是呵,這個疙瘩誰能解開呢?石秀沒白沒黑的想啊,想啊,他總覺得,井下透水是和他有關的,因為他知道井下老空裡的水早晚會壓下來。他是有辦法破解的,可他卻走了,走了。沒再主動想辦法控制,真是不可理喻呀。石秀鑽了牛角尖,怎麼也鑽不出來了,誰曾想,沒過一二年他竟抑鬱而死。

博山故事讓人醉

石秀死了,安上村的鄉親們真疼得慌,他們深知石秀精通井下的事,他們都明白,如果沒有石秀這些年來在井下領著大夥幹,還不知道要出多少大事故呢。鄉親們從心底感激和懷念石秀,他們真正把石秀當作了井下的保護神。每年的陰曆六月初一石秀的生日之際,鄉親們攜壺提漿,著酒佈菜,敬上時鮮果品,糕點,焚香化紙,在石秀的墳前頂禮膜拜,祈求石秀的在天之靈保佑安上村村民特別是下井諸人平安無事順順當當。······

還別說,從此以後,凡是安上村下井的人很少在井下遭橫事,但也偶爾有之,這已經是很不容易了。於是從那以後,安上人便把石秀叫做“活神仙”,即煤礦守護神的意思,後來有人又把石秀稱做“黑山爺”了,之所以稱其為“黑山爺”,可能是與煤炭和井有關。以後每年的六月初一人們雲集於石秀的墓前,祈福、求瑞。後來安上人乾脆把石秀的神位供奉於安上村的石大夫廟裡,並塑了金身,供世世代代瞻仰紀念了。

  • 王秀東
  • 博山作協會員
  • 成人組
博山故事讓人醉

主辦:山東省旅遊發展委員會

協辦:山東省作協 澳洲山東同鄉總會 澳中文聯

法國山東商會 德國山東同鄉會 加拿大齊魯同鄉會

執行團隊:山東海岱傳統文化研究發展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