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不問是修養,看穿不言是智慧

人生旅程中,沒有人會一直保持順風順水。誰都難免有敗走麥城的時候,也難免有陷入低谷的時段。

有些人的不幸,需要你的關心和安慰;而有些,卻只是需要別人的假裝不知。他需要幫忙時,自然會和你訴說;如果人家不願說,你裝作一無所知,最好。

此時,明知不問,是為人處世的智慧;和善的無聲揮灑,也是你最好的修養。千言萬語,不如不問,不如不言,才是最大的安慰。

明知不問是修養,看穿不言是智慧

與人交往,彼此難免都有露拙的時候,而此時若不顧談話對象,尤其當面對心胸狹隘之人時,看破就說破,很容易禍從口出,好心變成驢肝肺。

三國時的楊修,很聰明,能看破曹操的心思,要命的是他管不住嘴,屢次把曹操的意圖解釋給別人聽,搞得領導很下不來臺。最後曹操找了個機會,將楊修殺了。

用其所長,避其所短,

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明知不問是修養,看穿不言是智慧

智者在給予批評或建議的時候,總能很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既達到了目的,又顧全了對方的面子。

真正的修養,不僅是宏觀的道德,更有那些細節的溫度。有了這細節之溫,人與人之間充滿了溫情,生出了暖意,有了這細節之溫,凡事更加完美,更能感受到人性的尊嚴。

曾國藩以大學士、兩江總督治軍於安慶,開幕府攬人才,一時稱盛。有個叫楊長年的幕僚,寫了篇《不動心說》呈給曾國藩,曾國藩讀完,置於案頭。

當時曾氏門下有一得意門生李鴻裔,看後就從旁題詩予以譏諷:“二八佳人側,鴻臚大鼎旁,此心皆不動,只要見中堂。”結果捱了曾國藩一頓狠批。曾說:“那些人以此為名,我就以此來要求、拘束他們。何必道破他們內心的想法呢?”誰的人性會純又純,粹又粹?

明知不問是修養,看穿不言是智慧

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俗話說:“揭人不揭短。”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不要揭別人的短處,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一點過失都沒有的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雖然他們時刻都能看到,但是他們想盡量把短處隱藏起來,因為這是他們最不想讓世人知道的事情。

明知不問是修養,看穿不言是智慧

真正有修養的人,從來明知不問,因為他們知道:每個人都不想直面自己曾經的短處,那個時候的他們也是最脆弱的時候。

真正智慧的人,都懂得對的時間說對的話,即便知道真相,也不會貿然出口,因為知而不言才是大智慧。

當然,如果你若是能夠敢於直面自己的短處和脆弱,並且善於調侃自己,也是一種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