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府:五道廟和方觀承

提起保定府來,聽老輩子人講,早先的保定府,主要街道的交叉路口處都建有一座五道廟,幾十個交叉路口竟建起幾十座大大小小的五道廟,幾十個交叉路口建起幾十座大大小小的五道廟。

保定府:五道廟和方觀承

有的至今遺蹟還在,這在全國來說,恐怕也是蠍子拉屎——獨(毒)一份,為啥要建這麼多五道廟呢嗎,這還得從方觀承說起。方觀承是安徽桐城人,清朝乾隆年間,他進京趕考路過保定府,那工夫的保定府,雖說不像現在,可也夠熱鬧的,方觀承見這地方不賴,就想多待上幾天,歇歇腳再走。

他一摸口袋,壞咧,盤纏花淨了,吃什麼呀?他琢磨了琢磨,只好把幾件隨身替換的長衣短袖送進了當鋪,可那能值幾個子兒呢?沒吃幾頓飽飯又餓起肚子來,方觀承咬了咬牙,只好挨門乞討,要起飯來,這天,從清早兒起來,一直到太陽壓山,方觀承趕了幾十家門口,竟然沒一家肯給他水米沒沾牙,連渴帶餓,頭暈目眩。

不由地對保定府的老百姓帶上了幾分憎恨,到了晚上,無處安身,只好住進了城隍廟,一來又飢又渴,二來又累又氣,剛剛躺下,就感覺渾身發冷,發起了高燒,好不容易熬過了一宿,第二天早起一看,把方觀承鼻子都氣歪了,原來不知是誰耍嘎,黑夜往廟裡潑了一盆涼水,把他唯一的一件補丁的大褂給凍住了,你說氣不氣人,這不是越渴越吃鹽,欺辱老好人打病人嗎?

正在他左右為難的工夫,忽見一個五十上下的中年男人,手裡拎著食盒,到廟裡進香許願,原來此人是保定府東大街“”上三源“蠟鋪的老闆,來廟進香,求城隍爺保佑他的作坊財源茂盛,買賣興隆,等他燒了香,磕了頭,一轉身,見方觀承穿的破破爛爛,臉色蠟黃。

保定府:五道廟和方觀承

單身一人坐在廟裡,有些納悶,便問他姓字名誰,哪裡人,為何住在這裡?方觀承便將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說了出來,可能是到廟裡進香求財的緣故,老闆大發慈悲,忙說:既然如此,你乾脆搬到我的鋪子去吧,白天多少幫我乾點活,晚上你還可以溫溫功課,你琢磨著怎麼樣?

方觀承一聽,立刻上前跪倒,叩謝蠟鋪老闆,他在蠟鋪裡熬過了一個來月,覺得身子壯實多了,便辭別了老闆,前往京師趕考,也可能是方觀承交上了好運氣,這個之前要飯的叫花子,竟然平步青雲,當上了直隸總督,在保定上任。

方觀承上任之後,為了感謝蠟鋪老闆,就發出了一道命令:凡是重要接道路口,都要修建五道廟,那工夫,總督可是個不老小的官兒啦,一省之長,命令如山,那個敢不遵從?沒過多久,保定府個重要街道路口處的大小五道廟都先後修建起來。然後方觀承又規定所有的五道廟內,晚上一律點上蠟燭,還要通宵達旦,燈火通明。

你想啊那麼多的五道廟,都要徹夜通明,那得需要多少蠟燭?這樣一來,“上三源”的蠟燭可就供不應求了,不管生產多少,總是一搶而空,沒多少工夫,蠟鋪的老闆就發了一筆橫財。

保定府:五道廟和方觀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