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有道教三山:“米陽山”又是怎麼回事兒?

在保定城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東有三羊不吃草,西有兩雞不打鳴。”說的就是保定城東有三個村,村名掛陽字。即中陽、大陽、米陽:城西有兩個村,村名掛汲,即大汲店、小汲店。

這裡說的是“三羊”中的米陽村。

這個村在保定城東三十里處,現有二百戶人家,村四周是幾十裡的平原,年年豐收,歲歲有餘,人們安居樂業,和周圍幾個村一樣,米楊村掩映在樹木的綠蔭裡,很是秀美。

保定有道教三山:“米陽山”又是怎麼回事兒?

現在的廟

所不同的是,這個村子的正中央,拔地而起矗立著一座高四五丈,方圓三、四畝地的一座土山。這座土山,是米陽村人們的大救星,一九六三年,河北省發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無數村子被淹沒,千百見房屋被沖毀,很多人淹死在洪水中,米陽村正處於水流之中,三百多間房子全部沖毀。

但由於大家都登上了米陽山,居然沒有一人死亡,現在這座土山還被縣有關部門定為文物保護起來,這座土山的由來,還有一個優美的傳說。

傳說在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搬來十幾戶人家,他們經摸索落腳在保定城東三十里的平原上,經幾代人的辛勤勞動,這個村莊逐漸興旺起來,由於大米、小麥年年豐產,家家囤裡盛滿了大米,小米,村裡人就給自己村子起了個名字,“米陽”。

後來,王母娘娘得知人間改朝換代,連年征戰,人丁減少,就派她身邊貼身侍女下凡,敕封為“老母奶奶”讓她給人間帶來一批童男童女,讓他們廣佈下凡,使人類繁衍不斷。

老母奶奶下凡後,四下張望,只見保定城東南方紫氣升騰,但地廣人稀,正是她落腳的好地方,她便搖身一變,變成一個要飯的丐婆走進一個村,一打聽這村叫大莊,是一個集市,趕集的人摩肩接踵,太熱鬧了。因此,她覺得沒有留下的必要。扭頭出了村。

她經過刺刺地、沈家坯、御城、東安、小望亭,這些村莊不是名字太俗,就是人口眾多,只得再向北走。這天,她手提竹籃,衣衫襤褸的進了米陽村,村裡人一見來了個要飯的老太婆,都很可憐她,於是東家請,西家叫,張家給她買了新衣,李家買了個新鞋,老母奶奶深受感動,決定在這個村落腳。

她把這個打算告訴了村裡面的人們,大家都很高興,因為幾天的相處,人們都喜歡上了個這個勤勞。儉樸,和藹可親的老人。大家決定在村中間的空地上給她蓋了兩間房子讓她居住,但她一再拒絕,說自己有辦法,這天是正月十四,老太婆說有事要出門,第二天在趕回來,可這村的大人小孩誰也沒見她出村,她卻失蹤了。

保定有道教三山:“米陽山”又是怎麼回事兒?

米陽山近況

正月十五是小年,當人們凌晨起來燃響鞭炮的時候,大家驚奇的發現,在村子正中的空地上,突然出現了一座高四五丈,方圓三四畝的土山,山上蒼松翠柏,九九八十一間大廟,雕樑畫棟,金黃色的廟頂在旭日照樣下閃閃發光,全村老小爭先恐後地爬上山,大家在正中的大殿上發現了老母奶奶的彩色塑像,細一看,都驚呆了,這個不是在我們村要飯的老太婆?

當天晚上,老母奶奶給村裡的人們託了個夢,告訴大家,可以到山上的廟去“栓娃娃”有求必應,從此以後,米陽村和方圓幾十裡的村莊的人們一批又一批地到山上栓娃娃,他們到廟裡跪一會,禱告幾句,然後把佛臺上的小布娃娃拿回家中,布娃娃有男有女,你缺什麼就栓什麼。也真靈,你栓去什麼,家裡就生個什麼。從此這周圍的村莊人丁興旺,米仰山的香火也就終年不斷。

紀念之後,老母奶奶認為這一帶的人口不少了,就向北走了十五里,在國公營村落了腳,一夜之間,國公營村出現了幾十間的大廟,老母奶奶又往那裡顯聖去了,但米陽村周圍的人們永遠不會忘記老母奶奶的恩惠,每年正月十五這個米陽山出現的日子,四周村莊的人們都會前來聚會。

保定有道教三山:“米陽山”又是怎麼回事兒?

國公營奶奶廟

唱戲、踩高蹺、耍獅子、上刀山,可熱鬧了,拴娃娃的人們還是不少,也還和原來一樣靈驗。

“七”“七”事變後不久,一支日本的軍隊佔據了米陽山,周圍的人們可遭了秧,日本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米陽山的香火滅絕了。

一天夜裡,人們正在睡夢中,忽聽外面嗶嗶剝剝地響,當人們走來一看,原來是山上著了火,八十一間大廟和滿山松柏在烈焰中顫抖,大火燒了三天三夜,一連日本兵都死在了火海中,人們都說:“老母奶奶給人們帶來了幸福,也給作惡的日本鬼子應有的懲罰!”

從那以後,米陽山都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如今富起來的米陽村的人們,正打算重修米陽山,讓它回覆以前的樣子,並把米陽山改造為旅遊勝地,讓人們消夏避暑,把美好的傳說將給人們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