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死後 仗劍載酒浪子行 小李飛刀成絕響

古龍死後 仗劍載酒浪子行 小李飛刀成絕響

古龍,本名熊耀華,臺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

《天涯·明月·刀》:唯一連載被叫停的小說

一個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究竟要做個什麼樣的人,通常都是由他自己決定。

——《三少爺的劍》

讀過古龍小說的人都知道,浪子是當然的主角,而朋友、女人和酒則是永恆的主題。有人比喻說,古龍是李白,金庸是杜甫,因為前者好酒、浪漫,而後者給人的感覺則更為沉穩。從他們各自外在的性格來看,這種比擬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是如果換以作品的角度,可能這話就要反過來說了。古龍早年生活坎坷,嚐盡世間炎涼,所以小說中多有對底層社會與複雜人性的表現;而金庸出身世家,生活優越,反映在他的武俠世界,是天馬行空的“成人童話”。

古龍早期作品沿襲臺灣的司馬翎、香港的金庸等前輩作家的故事架構,無非是熱血青年闖蕩天下的故事。因為急於換稿費謀生,所以不少小說都屬於粗製濫造,讓人無法卒讀。以1965年《大旗英雄傳》為分水嶺,古龍作品發生了質變,到了中期,有了《武林外史》、《絕代雙驕》等名作,後期更是有《多情劍客無情劍》、《楚留香傳奇》、《陸小鳳傳奇》、《歡樂英雄》等大作出爐,它們的主人公沈浪、李尋歡、楚留香等,大都身世飄零,經歷坎坷,寂寞孤傲,但他們又是聰明、冷靜、富有極強邏輯思維的智慧型人物,在小說中破解一個個謎題。

對人性的探究是古龍中後期作品與以往武俠小說最大的不同,他說,“武俠小說中已不該再寫神,寫魔頭,應該開始寫人,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人!武俠小說中的主角應該有人的優點,也應該有人的缺點,更應該有人的感情。”因此古龍的小說中沒有那些或真或假的歷史背景,而直觀地描摹社會江湖中真實的人,如《武林外史》中的沈浪固然是一位大俠,但性格懦弱。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天涯·明月·刀》改編自古龍同名小說,寫作於1974年,它既是古龍創作生涯中具有轉折意義的重要作品,同時也是古龍唯一一部在連載時被叫停的小說。“原因是許多讀者不習慣古龍的快節奏,蒙太奇筆法,去函報社表示要‘退報’,嚇得報社老闆請出東方玉等前輩武俠作家連載,而中斷了古龍的作品。”其實在開始連載《天涯·明月·刀》時古龍就說過,“我自己也不知道它是不是能給讀者一點‘新’的感受,我只知道我是在盡力朝這個方向走。”他在行文中採用了一種散文詩化的筆法,以致飽受非議。

古龍後來回憶說,“一部在我一生中使我覺得最痛苦、受挫折最大的便是《天涯·明月·刀》。因為那時候我一直想求新、求變、求突破。”刻意求變無疑會加深作者的寫作難度,而成稿之後又不能被讀者喜歡,那種痛苦是我們所無法體會的。然而這部小說註定要在武俠小說史上留下一席之地,古龍語言簡潔、有力、幽默、著力於意境營造,且富有哲理的特點在這部小說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天涯不遠。明月在心。歸程在即。

──人的生命本就是一段歷程,生命的意義在於這一歷程本身。

只要你去找,你就一定能夠找到。”

至少在今天看來,用這種文字寫武俠小說,依舊當得起“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八個字。

但是當這部小說被重新翻拍成電視劇,引領收視潮流的時候,所有的“古迷”想必都是吐槽無力,甚至無法完整地看完一集。事實上,由於古龍在作品中常以大段的對白推進情節,而武功招式又快速、簡潔,使其改編向來都是一個大難題,無論是翻拍哪一部小說,大多數時候都只有人物名字與小說相同,其他情節就全然與古龍無關了。

古龍最早被搬上銀幕的是《流星蝴蝶劍》,由倪匡推薦,楚原導演,邵氏出品,一面世就大受好評。其後,邵氏公司相繼把包括《天涯·明月·刀》、《楚留香傳奇》、《白玉老虎》、《英雄無淚》等二十多部名作拍成電影,無不大賣。楚原拍的古龍片是至今為止,拍古龍拍得最為神似的。然而在古龍看來,楚原既不能完全忠實原著,其塑造的人物也與他心中想象的有所差距,所以還是不大滿意。古龍決定投資電影公司,親自編劇、導演。可惜的是,所謂“隔行如隔山”,古龍拍出來的片子,他自己都不好意思拿出來給人看,就是好友倪匡都不例外。

古龍一生所創作的小說,其具體數字已很難考證,能確定的武俠小說大約有七十部,其他散佚的作品、由古龍弟子丁情代筆的小說、冒名古龍的偽作大約有二三十部,所以世面上署名古龍的武俠小說,曾經有上百部,筆下的李尋歡、楚留香、陸小鳳、沈浪、蕭十一郎,早都已是讀者心中不可替代的名俠。

古龍死後 仗劍載酒浪子行 小李飛刀成絕響

古龍(左)與好友倪匡是一對患難之友

為生存而寫武俠小說

一個人如果要做一件事,最好就不要問它的結局,因為所有的結局到了真正終結時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要做一件事的時候,只該問這件事,是不是應該去做,是不是值得去做,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是不是能夠讓別人快樂!讓自己振奮!因為生命只不過是一段過程而已。

——《楚留香傳奇·午夜蘭花》

古龍原名熊耀華,祖籍江西,出生年份眾說紛紜,其中1938年生於香港說最為通行。在內戰烽火猶未結束的1950年,他隨家人遷居臺灣。其父是臺灣的公務人員,但是在他上高中時,父母因感情破裂而離異。遭此變故的古龍隨即離家出走,在朋友的幫助下,落腳在臺北浦城街。此後的古龍一邊打工謀生,一邊讀書上學,還曾一度加入當地的四海幫,因經常與人火拼,以致身上刀傷累累。所以,古龍小說中的浪子,無一不是他自己早年生活的寫照。

古龍很小的時候就有一個文學夢,11歲的時候就已經在嘗試寫小說了。他第一次發表的作品是一首新詩,19歲上高中時,古龍的小說處女作《從北國到南國》發表,為他掙得了人生第一筆稿費。這無疑堅定了古龍靠文字吃飯的信心,只是稿酬微薄,遠遠不足以為生,所以當古龍從淡江英語專科學校肄業的時候,他去美軍駐臺北顧問團當了一名圖書管理員。

當時武俠小說正風靡臺灣,諸葛青雲、司馬翎和臥龍生“三劍客”聲名如日中天,他們定期組織沙龍活動,與各路朋友在杯酒觥籌間縱談天下。古龍憑著自己讀書積累下的廣闊視野,以及千杯不倒的酒量,也成為他們沙龍上的常客。“三劍客”有時忙於應酬,就會指點古龍,讓他幫忙代筆,使報紙上的連載不至於中斷。久而久之,古龍對寫武俠小說也就輕車熟路,開始了獨立創作,1960年就有了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蒼穹神劍》。這一年時間裡,古龍又接連出版了《月異星邪》、《劍氣書香》、《湘妃劍》等6部小說,真正走上了賣文為生的道路。

古龍最初從事武俠小說的寫作,純粹是為生計所迫。那個時候,臺灣出版商為了降低售價,一部數十萬字的武俠小說,都會印成幾十個薄本去賣。古龍通常就會先寫上十萬字的小說,找到出版商,讓他們預付20本的稿費。出版商見古龍開頭寫得懸念迭起,通常也就照辦了。但這之後,古龍就會消失不見,拿著所得的稿費請客吃飯,在酒桌上揮霍一空。而出版商唯有拿著半部書徒喚奈何。連著這麼做了幾回之後,自然就不會再有出版商敢於同古龍合作了。既然到了沒錢可賺的地步,古龍就不得不端正態度,拿出真本事,好好地埋頭創作了。

古龍將寫稿視為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他先會洗淨雙手,換上最舒適的衣服,然後坐在書桌前,伸手打開抽屜,拿修甲工具,把指甲修得乾淨整齊了,才會動筆寫作。當思路流暢的時候,古龍一個小時能寫三四千字,但是沒有靈感的話,就一個字也擠不出來。每當思路停滯的時候,古龍或者猛抽香菸,或者乾脆把耳朵貼在牆壁,凝神靜聽,似乎牆會告訴他怎麼把故事推進下去。

古龍通常會在下午5點左右開始動筆,為了克服自己的“拖延症”,他會先請一些朋友去某個餐館等候。因為要寫完後才能出發,所以古龍不得不拋下一切雜念,全力投入到武俠世界中去。當然,那些朋友們如果趕上古龍靈感枯竭的當口,那就只能長久枯坐,盼著請客人早早出現。

即使名揚天下,但賣字為生,也終究不是文人的理想生活。古龍在《一個作家的成長與轉變》一文中,不無悲涼地說,“為了吃飯、喝酒、坐車、交女友、看電影、住房子,只要能寫出一點東西來,就要馬不停蹄地拿去換錢。”

古龍的女人緣

等第一次愛情變質淡忘後,往往就會有第二次;第二次往往也會變得和第一次同樣真,同樣深,同樣甜蜜,同樣痛苦。

——《大地飛鷹》

古龍筆下的俠客們,李尋歡、楚留香、蕭十一郎,個個都英俊瀟灑,倜儻風流,但是他本人卻是其貌不揚,甚至有幾分醜。身高只有1.56米,頭大如牛,而且中年後身寬體胖,以至倪匡戲稱他是“正方形”的身材。古龍在《大人物》中塑造了一個名叫楊凡的人物,“矮矮胖胖的年輕人,圓圓的臉,一雙眼睛卻又細又長,額角又高又寬,兩條眉毛間幾乎要比別人寬一倍。”但這正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後來終於贏得了美貌大小姐田思思的芳心。顯然在古龍的心目中,楊凡正是自己理想中的化身。

但是相貌上的劣勢從未影響古龍的女人緣。他的初戀是舞女鄭莉莉,他們相識後就隱居在臺北郊區的瑞芳鎮。那段時間古龍得以沉下心來,安心讀書和寫作。很多人看古龍小說中既沒有歷史背景,也不引經據典,就以為古龍不讀書,沒有金庸和梁羽生的文史功底。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古龍在讀大學時,手不釋卷,尤其閱讀了很多西方小說,大仲馬、毛姆、海明威、傑克·倫敦等都在其涉獵之內,為後來獨創風格打下了基礎。在瑞芳鎮居住的時候,古龍的稿費還相當微薄,但每次領過稿費後,還都是會買一大堆新書回來。

古龍這段“紅袖添香”的感情僅僅維持了三年,其間鄭莉莉為古龍生下一子,取名為熊小龍。作為天生浪子的古龍,既渴望有一個溫暖的家庭,但卻又不願被家庭所束縛,所以最終厭倦了安逸的生活,重回江湖。鄭莉莉母子則被古龍拋棄,後來熊小龍隨母姓,改名鄭小龍。

不久,古龍與另一位舞女葉雪相遇,他們同居後也生有一子。隨後,他結識了還只是一名清純高中生的梅寶珠,才子佳人很快步入婚姻殿堂。古龍有了嬌妻,也生下第三子,但溫馨的家依舊鎖不住古龍那顆浪子的心。他一旦放下筆就會跑出去呼朋引伴,尋歡作樂,留宿旅店,常常幾天都不回一次家。梅寶珠終於忍無可忍,離開了古龍。

為古龍送行的朋友與酒

酒的好壞,並不在它的本身,而在於你是在用什麼心情去喝它。一個人若是滿懷痛苦,縱然是天下無雙的美酒,喝到他嘴裡也是苦的。

——《邊城浪子》

病後酗酒,終於導致舊病復發,搶救了三天三夜,古龍才從鬼門關被拉了回來。病床上的古龍,對於秀玲說:“真對不起你,也對不起那些愛過我的女人。”於秀玲回答說:“只要你知道了,今後我們會生活得很愉快的。”這次對話後不久,古龍就再次昏迷,再也沒有醒來。古龍臨終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怎麼我的女朋友都沒來看我呢?”——那是1985年9月21日晚6時零3分。

古龍因酗酒而死,但在他死後,朋友們還是想要他能與美酒相伴。最後,他們決定買上48瓶XO來為古龍陪葬。當時每瓶XO要4000塊臺幣,有人擔心會被盜墓,所以建議把酒瓶的蓋子打開,每瓶都喝上一半。倪匡傷痛欲絕,不僅自己當場就拿起酒來大喝,還對已死多日的老友說:“古龍,你也來喝一點。”說著就給古龍嘴裡倒上了一點酒,誰知古龍嘴角竟流出了血。倪匡拿手帕擦乾血跡,作為永久的珍藏。

古龍一生交友無數,視朋友高於一切,他的弟子丁情曾對人說,“古大俠雖然不能缺少女伴,可是他常會為了朋友,而捨棄他心愛的女人。他總認為女人可以再找,朋友知己卻是難尋,怎麼可以舍朋友而重女人呢?”在那些朋友當中,倪匡被他稱為“我一生中最親近最親密而對我最好的一個人”,他們當年甚至常會在各有七八分醉意的時候,給對方打長途電話,一個在臺灣,一個在香港,互訴心中抑鬱。

古龍死後 仗劍載酒浪子行 小李飛刀成絕響

倪匡談及古龍時曾說,“提到古龍熱淚盈眶算什麼,我是一想起就心如刀剜,所以實在不願提啊!”30年前,古龍的訃告就是出自倪匡之手,其文中的一些話恰是對古龍最好的懷念:“本名熊耀華的他,豪氣干雲,俠骨蓋世,才華驚天,浪漫過人。他熱愛朋友,酷嗜醇酒,迷戀美女,渴望快樂。三十年來,以他豐盛無比的創作力,寫出了超過一百部精彩絕倫、風行天下的作品。開創武俠小說的新路,是中國武俠小說的一代巨匠……他的作品留在人世,讓世人知道曾有那麼出色的一個人,寫出那麼好看之極的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