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對於中國人來說,燒香拜佛再熟悉不過了,不過我敢打賭,有個“中國第一大廟”,但凡見識過它魅力的人,都會承認自己想象力匱乏。在這裡,絕對沒有知識盲區,任何難認的、複雜的牌匾都被撤下,換上通俗易懂的“正殿”和“大殿”。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到這裡來的人們拜財神、拜官神,拜學神、也拜車神……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任何你想拜的神仙,都能在兩天內出現。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這裡的廟,是用彩鋼板搭的。你不用管它是唐代還是宋代建築,它就是21世紀建築。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這裡的“功德箱”不拘泥於形式,氣質超然。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這裡,是易縣宗教商業步行街——奶奶廟,當地村民承包了這裡的廟,按照自己的意願來佈置佛像和壁畫。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因為過度商業化的奶奶廟,易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當做是佛教藝術的反面教材。漸漸地,我們忘了,5000年前,這個地方是黃帝部族聚居、祭祀的根據地。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易縣地理位置(河北省保定市)

這裡曾經真的有令人自豪的佛教藝術:易縣有16尊遼代三彩羅漢像,毫不遜色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最精作品。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易縣三彩羅漢

不似唐三彩人物那麼抽象。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唐三彩 貴婦玩猴俑

也不像宋代畫家為了表現宗教崇拜,把羅漢畫得比人大十倍百倍,有的表情還十分誇張。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宋 劉松年 《羅漢圖》局部

易縣遼代的三彩羅漢與人等身,它在繼承唐代風格的同時,又獨樹一幟,造像的人體比例恰當,結構精準。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三彩羅漢

即使是傳統佛像造像中異常大的耳朵,也因為高度寫實的面部襯托,並未引起觀者不適。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學與考古博物館藏三彩羅漢

藏於大英博物館的羅漢結禪定印的一雙手,可以與達·芬奇筆下蒙娜麗莎的手媲美,這二者堪稱是繪畫界和雕塑界的雙璧。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大英博物館藏三彩羅漢

不光是對人體結構刻畫精益求精,遼代的造像技藝突破了源自印度的馬土臘貼體溼衣(馬土臘:地名,貼體溼衣:像被水浸溼了一樣,緊貼身體)和犍(jiān)陀羅程序化衣褶的舊傳統,(犍陀羅:南亞次大陸國家名)衣料的質感、肌體的結構近乎完美,袈裟的紋路也作了相應的變化。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三彩羅漢

我們不確定這組羅漢像的作者創作時,是不是像西方畫家一樣參照了模特,可以確定的是,他沒有把羅漢神化,我們甚至可以根據羅漢像對應到廟裡有名有姓的和尚,如果他們都還在人間的話。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加拿大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三彩羅漢

所以,為什麼這幾尊遼代羅漢造像,偏離了傳統佛教藝術的規範,開始無限像真人呢?著名學者陳師曾先生對這種中國式逼真的解釋是:在五代和宋初,就有王齊翰、張元簡主張“用世俗相貌處理佛教藝術”。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藏三彩羅漢

雖然宗教藝術要為宗教內容服務,但它並不能脫離時代背景獨立存在,宋代商品經濟空前發展的背景下,市民階層不斷擴大,各種題材的繪畫、雕塑作品出現,佛教藝術因此受到衝擊,開始世俗化。梁思成先生這樣評價易縣羅漢的寫實:其第三量之觀察至精微,故成忠實表現,不亞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最精作品也。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三彩羅漢(圖片來自博物館官網)

往往,無上輝煌背後也是無限唏噓,細心的朋友應該也留意到了館藏信息,這些唐以來寫實主義最高成就的雕塑,全部流散國外,國內蕩然無存。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俄羅斯艾米塔什博物館藏易縣羅漢殘像

原藏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曾被認為毀於二戰戰火,實際上是被蘇聯紅軍帶回國了。(圖片來自網絡)

1912年,一個叫帕金斯基的德國人,專程到中國來搜尋佛教造像,在當地人的帶領下,他爬進了位於半山腰的睒(shǎn)子洞,本以為能在洞裡發現覬覦已久的三彩羅漢,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心灰意冷。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1912年睒子洞(帕金斯基攝)

原來早就有古董商搶了先,連夜將洞裡的羅漢運下山了。帕金斯基不甘心空手而歸,繼續打聽,很快消息傳來,當地衙門沒收了兩尊羅漢,本以為到這裡唯一的希望也破滅了,誰料衙門表面上是嚴禁出售文物,實際是眼紅村民賺得盆滿缽滿,帕金斯基如願以償買到了兩尊羅漢。所以,這算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嗎?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按順時針方向分別為:波士頓美術館藏遼代夾紵羅漢像頭部 芝加哥博物館藏遼代夾紵羅漢頭部 納爾遜博物館藏遼代夾紵羅漢像頭部 西雅圖亞洲藝術博物館藏遼代夾紵羅漢像頭部

故事講完,我已經開始腦補大家的反應了,可能有人嘆息:“好可惜在國外……”也可能有人會說:“幸好被盜走了,不然現在連渣都不剩了。”

中國可以與蒙娜麗莎相媲美的寶貝,大多數人都忘了!

朋友,後面這種想法很危險!他們當這些是戰利品在炫耀,不是保護!如果這種邏輯成立,那我是不是可以保護一下你的珠寶什麼的?殖民國對被掠奪國家文物的保存、研究,客觀上確實促進了文化的傳播,但,這不能用來證明文化掠奪的合法性!老祖宗不是早就說過了嗎?絕對不能因為小善而無視大惡。

最後,我想重申的觀念是:不管文物到了哪裡,這片土地上的歷史無增無減,就在這裡等著我們去探索,正如我們不能因為易縣羅漢像在國外,就否認它存在的意義。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