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說一個人是哪裡人時,是指出生地、戶籍、籍貫還是祖籍?

先看一個例子:

南宋理學家朱熹,公元1130年生於南劍州尤溪(今福建省尤溪縣),由於其父朱松在外做地方官,朱熹少年時隨其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後來又求學僑寓於延平、建州、建陽、崇安一帶(今南平市到武夷山市)。

當我們說一個人是哪裡人時,是指出生地、戶籍、籍貫還是祖籍?

徽州

可是,歷史記載朱熹的籍貫是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人。徽州婺源,本屬安徽徽州(今黃山市),建國後劃歸江西。為什麼?因為朱熹的父親是徽州婺源人,其只是在福建做官。

當我們說一個人是哪裡人時,是指出生地、戶籍、籍貫還是祖籍?

如今的婺源屬於江西

那麼,朱熹是哪裡人?安徽、江西、福建都能找到出處,也都可以把朱熹當作自己省的名人。

因此,朱熹,出生於今福建尤溪縣,籍貫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原屬於安徽徽州。

那麼,當我們說一個人是哪裡人時,究竟是指出生地、戶籍還是籍貫?

我們再來看《常住人口登記表》上籍貫怎麼填:

籍貫--填寫本人祖父的居住地。城市填至區或不設區的市,農村填至縣,但須冠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名稱或通用簡稱。

戶籍,又稱戶口,指的就是一個人的戶口所在的。

當我們說一個人是哪裡人時,是指出生地、戶籍、籍貫還是祖籍?

籍貫與戶籍不同

出生地,這個沒有異議,出生的地方。

那祖籍呢?

對於普通人來說,祖籍一般和籍貫是相同的,但對於祖上數代外遷的,祖籍就比較難確定。

祖宗十八代,以自己為基準,向上: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天祖父,烈祖父,太祖父,遠祖父,鼻祖父。

向下: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來孫,晜孫,仍孫,雲孫,耳孫。

除非你是一個名人,否則這個祖籍自己是很難確定的,如果祖上沒有經常遷徙,就是祖父的戶籍所在地。

我們說一個人是哪裡人,一般是按籍貫,可是當今社會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這個本來在古代不成問題的問題開始變成了問題。

比如,一個人出生在江蘇,在浙江工作,妻子是安徽人。他們的兒子出生於安徽,但在浙江長大。那麼他們的兒子是哪裡人?他們在江浙皖以外的省份出生的孫子又是哪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