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水肥一體化”技術受追捧 21個市州都想把它“帶回去”

“確實太好了,唐老師能不能來指導下,我們建個專家大院”,武勝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盛情相邀。省農科院園藝所研究員唐麗剛走下講臺,就被團團圍住,“我看到了基層和企業對這個技術的迫切需求”,研究設施農業10餘年,“水肥一體化”技術受到追捧,在唐麗意料之中。

1000畝地9個山頭,一管澆遍

5月31日下午,與會代表來到簡陽市周家鄉山地果園。這是一片佔地1500畝的簡陽晚白桃栽植基地,除林地外果園約1000畝。果園山勢起伏、地形複雜,僅山頭即有9個,垂直高差40多米。在這樣的條件下,水肥一體化能否順利實施?

眼前的事實讓人們信服。從山底的“首部”取水、過濾、配肥、進主管,到山腰的幹管、支管,滴灌管等,一整套設施如行雲流水,延伸入林中、樹根……過去,這裡澆一次水、施一輪肥,需要10餘個工人幹半個月,如今,僅用1個工人人工操作配肥和管理系統,3天即可完成全園水肥澆灌。“可節約一半的水,30%的肥,節省人力最明顯”,唐麗說。

大規模、大業主投資的果蔬基地可用水肥一體化,那麼小塊的、個體的散戶農民有沒辦法用上這套設施?

在新都區泰興鎮,2600畝的省農科院示範基地,集中了上百位農業專家的試驗田、科研地,他們的作物各不相同,要求也不一樣,“和農民的小塊、分散經營有相似之處”,水肥一體化覆蓋了的試驗田和大棚地。

“我們設計了共用的首部、主管網系統,各位專家只需要接入自己的支管和滴灌管就行”,在坡度垂直高差20米的枇杷林,他們應用了壓力補償滴灌技術,使山腳和山頂滴頭的出水量是一樣的,避免了過去山腳水多山頂無水的現象。

去年全省示範推廣百萬畝

據省農科院園藝所不完全統計,去年底,全省果蔬水肥一體化微灌技術示範推廣面積上百萬畝,每畝果蔬作物降本增效1200元以上,節本增收超過10多億元,節本增收效果顯著。

在省農科院的支持下,唐麗團隊開展水肥一體化微灌技術研究10餘年,吸取了美國、以色列等國外先進經驗,形成了擁有自主產權的多項專利,並在果蔬生產中得到轉化運用,切實解決生產中的現實問題,同時在打通作物栽培和設施農業方面積累了非常多的經驗,這也是她受到追捧的原因——

“農村現在沒人種地了,年輕人更是大都出去打工了,如果不撂荒,還要向現代化農業發展,水肥一體化技術肯定要大面積推廣、使用”,成都市農委相關人員介紹,成都近年來大規模發展獼猴桃、醜柑、茶葉等經濟作物,設施農業得到了極大發展,水肥一體化將得到更大力度推廣。

“這套技術已趨成熟,既可適用於大園區+單一大業主,也適用於大片區+多業主,分散小農戶也可用,能滿足各種地塊、作物的不同需求”,省農科院副院長張雄說,省農科院將通過院地合作、院企合作,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微灌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