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始,地黃丸系列,已成為養生保健佳品

王綸《明醫雜著》:“補陰之藥,自少至老,不可缺也。”

自古始,地黃丸系列,已成為養生保健佳品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陰虛火動難治。火鬱當發,看在何經?重者則從其性而升之。實火可瀉,黃連解毒之類。虛火可補。有補陰,火即自降,炒黃柏、生地黃之類。”

六味地黃丸

不止一個專家提倡年過40歲的男性吃六味地黃丸,因為到這時候各種各樣的慾念“為非作歹”也多年了,難免上火,難免消耗陰氣。這也充分證明了朱丹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理論。就是說,即便沒有疾病,陰虛也比陽虛更容易發生,需要用藥物把陰補上去,他因此定製了“大補陰丸”。現在我們用的六味地黃丸與其同理,而後者作用和緩。

六味地黃丸最初是明朝錢乙開給小孩子的方子,因為孩子的體質是稚陰稚陽的,無論是陰還是陽都很稚嫩,經不起力量過大的藥物;六味地黃丸很平和,一共六味藥,三味是補的——生地黃、山藥、山茱萸,三味是瀉的——澤瀉、茯苓、牡丹皮。三補三瀉,補洩平衡了,補起陰來就不會上火了。

據說康熙四十九年,曹雪序的祖父曹寅當時任江寧織造,患病兩月未愈,臥床不起。康熙獲知,親賜六味地黃湯,曹寅遵旨服藥,很快就疫愈了,後來又繼續服用六味地黃丸,身體健旺勝前。可見,那時候人們已經將六味地黃丸作為養生保健品了。

六味地黃丸的適應症很多,包括糖尿病、慢性肝炎、慢性腎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總之都是消耗性疾病,遷延日久,傷到了陰,吃六味地黃丸等於是在收拾虛火造成的殘局,修復被傷害的體質。

六味地黃丸藥性平和,對症的服用者為手腳心熱、嗓子發乾、怕熱,夜裡睡覺會出汗(一般是盜汗,就是在醒後發現自己一身是汗)。這個時候未必有明確的疾病,是處於一種功能紊亂,屬於亞健康狀態,吃六味地黃丸可以改變紊亂,防止其進一步發展。

需要注意,雖然六味地黃丸是平補平瀉,但畢竟是偏於補陰,配方中陰柔的藥多一些,吃後會妨礙消化功能,如果脾胃功能不強,最好間斷地吃,長期連續服用就會影響胃口了。也可以適當喝一些健脾胃的茶,如陳皮等。

杞菊地黃丸

杞菊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了枸杞和菊花。當陰虛導致眼睛、耳朵異常時,如眩暈耳鳴、羞明畏光,適合吃這個藥。如果眼睛的問題更突出,可以用更有針對性的明目地黃丸,它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了石決明、白蒺藜、枸杞等,如干燥性角膜炎、老年性淚腺萎縮、白內障早期等都可以使用。

麥味地黃丸

麥味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了麥冬和五味子。麥冬是用來增加滋陰功能的,五味子是收斂的,這兩個藥和人參配,就是著名的生脈飲,現在已有輸液劑型,救治休克時可以用,可見其補益的力量。人參是補氣的,另外兩個藥是防止精華的進一步散失。所以這個麥味地黃丸也稱“八仙長壽丸”,它的保養性質比其他幾個地黃丸都要明顯。

知柏地黃丸

知柏地黃丸在地黃丸系列中有更加明確的方向性,其針對的虛火比前幾個適應症要明顯,適用的患者會有如下症狀:感到頭目暈眩,耳鳴耳聾,手腳心、胸口覺得發熱,腰膝痠痛,男人有遺精,女人有潮熱,兩顴發紅、發熱。還有牙痛,不是因為發炎,只是莫名其妙地痛,咬東西牙根沒勁兒。知柏地黃丸是地黃丸系列裡清虛火作用最強的一個,因為知母和黃柏的苦寒特點,用起來也比其他幾個地黃丸要謹慎,腰痠腿軟和手腳心發熱是這種病人的典型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