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阿里成功背後的商業祕訣:前線團隊儘量小,中臺支撐儘量大

商界有兩個人喜歡看軍事:一個是軍人出身的任正非,另一個則是馬雲。馬雲的過人之處在於,不僅僅愛看,他還把最新的作戰體系應用到了阿里巴巴組織架構中。

二戰時,美軍以軍為單位作戰;越戰時,以營為單位;中東戰爭時,10人左右的極小班排去作戰。

必看!阿里成功背後的商業秘訣:前線團隊儘量小,中臺支撐儘量大

美軍之所以能靈活作戰,敢放這麼小的團隊到前面,是因為有非常強的導彈指揮系統,有非常強大的中後臺能力,能支持這樣的小團隊快速做判斷,並且引領整個進攻完成。

船小好調頭,後面有靠山!馬雲把這套理論總結為“大中臺,小前臺”,讓中臺足夠強大,讓前臺足夠靈活。他還將這套理論應用到了阿里巴巴身上。

這套理論要治的,就是每個大企業都存在的通病:部門各佔山頭、屁股決定腦袋、內部制衡力量大等等。

馬雲希望讓前臺的一線業務更敏捷,可以更快速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而中臺則能夠整合整個企業的數據能力和產品技術能力,對各個前臺業務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必看!阿里成功背後的商業秘訣:前線團隊儘量小,中臺支撐儘量大

大家熟悉釘釘、飛豬、口碑等阿里巴巴的一系列創新業務,都是在中臺技術部門的支持下,快速成長起來的。

把軍事理論,應用到企業發展,馬雲的佈局在多年後大家才逐漸看懂。

現在,茅臺、中石化、中策橡膠等等企業都在應用這套阿里巴巴輸出的技術體系,來構建自己的中臺系統。

浙江人民引以為傲的“最多隻跑一次”項目,也以這套技術體系為支持,讓打破數據孤島、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路。

不得不說“中臺戰略”牛,馬雲有遠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