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王維的詩被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唐朝著名詩人王維是我國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與孟浩然並稱為“王孟”,他也是我國文人詩的代表,被尊稱為“詩佛”。蘇軾評價王維詩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要理解這一評價涉及到中國的審美特徵、詩的特徵和詩人的特質。

中國人的審美特徵源於中國的歷史。中國具有5000年的文明,創造了世界燦爛的農耕文明,而農耕文化與自然緊密相關,因此,對自然的理解、感悟成為中國人審美的重要取向。二十四節氣的建立便是這方面重要的體現。基於此,中國人的審美特點在於天人合一、物我兩忘。中國的琴棋書畫都集中地體現了這一點,山水畫、田園山水詩派也成為具有中國符號的象徵,這是中國藝術與其他國家藝術最鮮明的區別。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張藝謀導演利用現代聲光技術很好地展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審美情趣,令世界歎為觀止。

為什麼王維的詩被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山水田園詩是中國重要的詩派,陶淵明、謝靈運、孟浩然、王維、直至清代田園詩派,一脈相承。而王維更是在自然田園山水之中增加了禪意。王國維先生評論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為“千古壯觀”,評價他的田園詩境為“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而中國藝術從來都是書畫同源,詩畫同宗,所追求的詩情畫意審美情趣正是如此。所以說,蘇軾評價王維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不僅僅是對以王維詩的評價,也是對中國藝術審美的準確定位。

為什麼王維的詩被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從王維詩人的稟賦來看,他不僅僅是一名詩人,也是著名的畫家。錢鍾書先生在評論他的畫畫時說王維是“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可見王維畫技藝之高。王維處於唐由盛轉衰時期,過著半隱半士的生活,長期在終南山的隱居經歷使他的詩和畫具有自然的靈性和禪意,所以,他的山水田園詩不僅僅有自然的意味,更帶有他入世與處室之間的徘徊和掙扎,所謂的詩言志的體現。所以,王維不僅是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也是文人詩的代表,是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審美結合。實際上,王維不僅是詩人、畫家,他對音律也十分有造詣。中國名曲《陽關三疊》便出化於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新雨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所以,在蘇軾評價王維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詩、畫之外,還應加上樂,才更為全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