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提出发挥侨乡优势 建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

发展实体经济 扩大经济总量

江门市提出发挥侨乡优势 建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

江门市长刘毅

刘毅坦承,截至2017年底,江门市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分别达到463.44亿元、337.7亿元、99.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3.8%、24.1%,经济快速增长,但总量太小。下来,江门将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在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方面,继续抓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贯彻落实省“珠西战略”,以省出台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出台江门市的三年行动方案。以轨道交通、汽车制造、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装备为重点方向,积极打造新的优势产业集群。瞄准国际国内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开展精准招商,产业招商,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关键技术、有市场前景的重大项目。推动重大装备项目尽快落地见效,对电机产业城、优美科新能源材料等重大项目,明确时间节点,着力提高开工率、达产率;另外强化创新引领,培育产业新动能。

江门市提出发挥侨乡优势 建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

比利时优美科项目在江门落户建设

今年,江门将积极参与“中国制造2025”珠三角国家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围绕省提出的汽车、家电、电子信息、机器人等四个产业主攻方向,结合江门市原有的产业基础,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相关扶持政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将重点抓好企业技术改造创新,积极组织实施技术改造导向计划,落实技改奖补政策,开展“智能制造”、“机器人应用”工程;积极创建省级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多层次支持企业采取不同模式建设研发机构,通过技术改造创新,提升机电五金、电子电器、水暖卫浴、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实现转型升级;同时还要抓好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继续落实骨干企业及后备骨干企业培育方案,力促形成一批从亿元、十亿元到百亿元级梯队的龙头骨干企业。支持和鼓励大长江、无限极、领益智造(原江粉磁材)等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大型骨干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形成集群式发展。

今年江门将大力推动金融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统筹整合各类产业扶持资金(基金),支持有潜力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力争每年都有一定数量企业上市,壮大发展资本市场“江门板块”,实现以资本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绿色发展。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力推进节能降耗,扎实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广应用清洁生产。

不等不靠 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

在谈到江门如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刘毅表示,江门市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抢抓机遇,发挥自身优势,高起点、高质量为大湾区做好服务。一方面,加强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粤港澳合作需要什么创新平台、产业平台,我们就去搭建这些平台。按照将要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加快规划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大广海湾经济区启动区的开发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银湖湾滨海新城;围绕南海战略,依托广海湾深水港、临港产业园区,加快海工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发展;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提供平台,积极承接珠三角核心区产业投资溢出。

另一方面,加快构建大湾区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体系。不等不靠,提前谋划,主动对接,加快形成互联互通、全方位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大交通格局,更加凸显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的区位优势。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全国要完成铁路投资7320亿元。江门市将抓住机遇,加快构建以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为中心的轨道交通网络。目前江门最迫切的就是要有高铁连接、穿过,这样江门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承东启西重要节点和重要枢纽城市的地位才能更加凸显。江门市参加本次全国“两会”的人大代表和兄弟市一起提交两条关于高铁建设的建议,分别是深江肇高铁、南宁至深圳高铁,希望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这两条高铁对整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将构建起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大西南新的高速铁路通道,有助于完善大湾区高铁网络布局,实现大湾区东西两翼均衡发展。此外,还将加快推进建设连接大广海湾的交通基础设施,加快黄茅海通道、中开高速等项目的建设,对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推进建设江门大道南(东)线和(西)线,启动银湖湾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使出入大广海湾更便捷。

筑人才高地 夯实发展后劲

在谈到人才建设方面,刘毅表示,江门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着力优化人才环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流得动、用得好。去年以来,江门市积极实施“人才强市十四条”,高标准规划建设全国首家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启动打造江门“人才岛”,开展市领导“1对1”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等。2017年全市引进院士1人、博士后15人、博士87人、硕士758人,数量均比往年有明显增长;全市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达1.5万人,高技能人才连续6年每年增加万人以上,总数达12.6万人。

今年江门市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政策,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入托、出入境等突出问题。同时,将重点加快三个人才载体建设:一是加快江门“人才岛”建设,为大湾区聚集人才,启动总投资额超50亿元项目建设,未来五年投入将超过300亿元,加快环岛景观带升级改造、国际教育培训中心、人才公寓等项目建设。二是高标准建设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加快引进博士后人才。三是加强省市共建,全力支持五邑大学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