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茶葉為何越來越難銷售?

春曉一葉

天福茗茶(06868.HK)和謝裕大(430370.OC)這些上市茶企的業績下滑趨勢明顯,進一步證實茶葉作為農特產品難賣的現實。

天福茗茶的總營收從2014年的16.89億元跌到去年的15億元,淨利潤幾乎腰斬,可以說日子並不好過;謝裕大是第一家在內地上市的茶企,營收微降,但是去年的淨利潤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2.37%。

實體店關店、暫停業務的茶企也不在少數。雖然不少茶企新增了電商業務,收效也不一定好。

論其原因,一方面,源頭茶葉原料以及人工採摘、加工成本陡增,有的茶區幾乎每年都漲,茶企要保住10%的合理利潤,必須漲價,可是到了終端的門店,涉及房租、物流等開支,要保住合理利潤自然要將這個負擔轉嫁給客戶。

就算是目前火爆的小罐茶,淨利潤其實也沒有多少。

就不少門店或者茶企推出的線上業務來說,不可能在短期內對業績形成很大的貢獻,互聯網紅利早已過去,獲客成本高昂,搞電商只能說是增加一種售賣方式而已。

再從茶葉消費心理來看,茶葉從來都排在柴米油鹽醬醋的後面,不算生活必需品,目前喝茶的一般是覺得喝茶是一種身份象徵或生活方式而已,每日必須喝茶的茶油子不一定能撐起店裡的生意,一般老茶客只會選平價實惠但對於店家來說利潤微乎其微的茶葉,因為得保住客戶不流失。

所以,不少茶葉店包括天福的店裡以售賣茶點、茶具等附加產品來增加營收,但總體改變不了茶葉難賣的格局。

傳統茶葉銷售已經走到一個十字路口,要麼硬撐,要麼轉行,不過,雷軍去年投資線下茶店,應該也是線上+線下的模式。


斑馬消費

靠譜喝茶,就關注茶靠譜”提示:茶葉是暴利的印象在許多消費者心裡紮根市場亂象多,以次充好,以仿冒真,消費者無從選擇超低價格的茶用所謂的實惠強化茶葉暴利的消費者印象,劣幣驅逐良幣。


高價茶和天價茶充斥市場,讓消費者碰不起


茶葉的價格,在不是很懂茶業行情的消費者眼裡,水太深,看不懂。再看一看市場的茶葉表現,所謂的牛肉、牛欄坑肉桂數萬元一斤,普洱春茶拍出66萬元一斤,金駿眉數萬元一斤,明前西湖龍井上萬元一斤,等等,在許多人看來,不過是一片葉子的茶,能有這樣的價格表現,那只有一個問題:暴利。所以,消費者不知道該買什麼樣的茶葉,才能夠有足夠的性價比。既然這樣,那就謹慎一些,能不買就不買,畢竟,柴米油鹽醬醋茶,茶還是放在最後一位。而有一部分消費者,則轉向了立頓這樣的品牌快消茶,價格實惠公開透明,品牌誠信度更高。這導致了我們的茶葉越來越難以銷售。而實際上呢,我的老家種有數萬畝鐵觀音,但很多茶農放棄了春茶的製作。原因很簡單,成本高企,而銷售艱難,即使勉強賣出去,價格也不划算,加上春茶製作缺乏好的天氣,乾脆就不採,等秋茶了。


茶葉不好銷售,另一重大原因是缺乏信任


其實,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很多消費者並不在意買高價茶,但他們在意買了高價茶,但是貨不對。最近,悟空問答上出現了很多的提問,比如明前茶是什麼時候的,怎麼挑選優質的西湖龍井等。大家都有小心,怕花了大價錢買茶葉,自己卻當了冤大頭,被騙了。這樣,消費者還不如捂緊口袋。以明前西湖龍井為例,消費者要辨別陳茶與新茶,外地龍井與西湖產龍井,外地扁平茶與西湖龍井,明前茶與雨前茶、春末茶的區別,這也太累了。加上價格高企,誰買都會謹慎小心。


9塊9現象干擾市場,恰恰說明茶人對消費者不瞭解


你說你的茶葉成本高,所以賣得貴,那消費者會說,人家9塊9還包郵,怎麼講?關於9塊9包郵的茶到底如何,我在有關回答當中已經有具體分析,這裡不再贅述。當然,這種銷售也是合法的。而巨大的價格差,使茶葉給消費者的暴利印象更加強烈。茶葉這一商品的特性,是在品評上有時依賴主管感官審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消費者還不是具有一定的審評水平時,適口為珍,已經限制了對好茶葉的想象。而另外一方面,茶葉製造者對茶葉消費者的需求還不夠了解,過分強調茶葉的高端與稀有,曲高和寡。


靠譜喝茶,就關注茶靠譜。歡迎留言交流。


茶靠譜


先自我介紹一下 我是勐庫某個海拔1800米山頭村落茶農 自家純古樹去年賣260 今年320漲了60塊每公斤


做為一個資深普洱茶茶農 我覺得我也是有發言權的



一般的勐庫古樹茶好的才兩三百來塊(幹茶一公斤) 茶商啥也不幹 就拍拍照片 就把利潤翻了個翻(最低都是兩到三倍的價格) 甚至這個是以茶山上收的小樹冒充古樹 這對茶農來說不公平的



現在的茶葉價格也不低 茶農不要求漲價 只尋求良好發展






本人小學畢業 感覺沒把自己想的用文字表達出來 我覺得就應該是 茶農保證質量(生態 無農殘化肥催長 大樹小樹分明 ) 茶商保證品質(黑白分明 不弄虛作假 同時監督茶農茶圓管理 )茶友把關 監督茶企 茶商 這樣才能保證中國傳了幾千年的茶文化得到長線發展


天痴普洱

如今茶葉市場特點是:(1)團體市場走好,(2)品牌茶葉加強;(3)細分品類較著。總體來說市場生長可用三個字來歸納綜合:“穩、進、好”——穩的名目在安靖,進的走向在連續,好的態勢更較著!

我國茶葉行業生長前景預測

自茶葉問世以來,從沒有被其他產物替代過。在飲料市場競爭劇烈的當代社會,其它飲料也不成能庖代茶葉。茶是安康飲料,是文明飲料,這是其它飲料所不成比力的。特別是科學手藝的前進,越來越閃現出茶的真正價值。茶葉生長的前景是亮光的。

國內市場

從國內市場看,中國國內是一個大市場,是一個茶類需求多樣化的市場。茶是中國的“國飲”,國內有13億生齒,跟著經濟的生長,人們安康意識的加強,餬口程度的進步,茶葉的市場成漫空間很大。

按照中國茶葉通暢協會公佈的《2017中國茶葉斲喪市場報告》表示:2016年,我國茶葉年斲喪量到達181萬噸,年添加9萬噸,添加率到達5.2%;茶葉市場發賣額到達2148億元,增幅14.9%。估量2017年全年,我國茶葉市場斲喪量將到達187萬噸,斲喪額2280億元。

斲喪群體數目穩步上升,2016年我國茶葉斲喪群體已達4.78億人。

構造調解,品牌斲喪趨向較著。各地茶葉斲喪市場不變,遍及出現禮物茶、高檔茶小幅減量;中檔茶、大宗茶發賣正常,有小量添加的態勢。茶葉市場總體年發賣額中,品牌茶葉市場發賣額添加接近兩成,實現1872億元;非品牌茶葉市場發賣額為276億元,茶葉品牌斲喪名目加倍安靖。

所以,從市場上來講,茶葉發賣是添加的,若是你說茶葉發賣難,必定是本身出現了問題。

問題一樣平常呈如今以下幾個情形:(1)品牌;(2)品種;(3)品質;(4)渠道;(5)營銷;(6)外部跨界競爭。

1 品牌

茶葉是個很是成熟的市場,在成熟的市場裡,競爭的主體是品牌。有品牌者,得全國。

然而,如今國內茶葉市場遍及存在“有品類,無品牌”的情勢,像“福建鐵不雅觀不雅觀音”是個很是著名的茶葉品類,可是哪家品牌好呢?我們看下“2014年雙十一茶葉全類別品牌排行”。

2 品種

綠茶、名優茶、特種茶等茶葉將脫銷不衰。在中國,各類茶類和品種都有不合的斲喪人群。茶類構造根基上與市場需求是相順應的。綠茶是出口的首要茶類,也是拓展國際市場的重點。名優茶首要市場在國內,近年來斲喪熱度很高,將會繼續一段時代。特種茶主若是烏龍茶、普洱茶,因具有怪異的品質特色和保健功能,受到越來越多斲喪者的喜歡,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擴大。

我們看下,2011-2014年中國茶類電商 B2C市場生意規模,如下圖:

你賣的是什麼茶品,也影響了你的發賣。

3 品質

跟著斲喪程度的晉升,斲喪者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發賣茶葉的品質也影響了斲喪者的選擇。

而品質的浮現不是你說很好就很好,而是必要證明你發賣的產物品質很好才可以。

4 渠道

電商渠道、社群渠道對傳統店肆發賣有了很大的影響。互聯網的精準數據營銷也對銷量有很大的影響 。你的渠道是什麼?

5 營銷

短期促銷或容許以給你來必定的銷量,而對付團體發賣的添加必要考慮的長期的營銷計策。你是否接納對了營銷編制?是否擬定了營銷計策?

6 外部跨界競爭

從網易嚴選到“小罐茶”再到小米“平仄茶葉”,大量跨界本錢湧入茶葉行業,伴隨而來的是全新的運營思緒。新的運營形式雖然發賣規模有限,但小業態各具特色、亮點頻出、靶向性強,搭配組合構建起市場生長中的新氣象籠統。這個新氣象籠統也同時影響著有品類無品牌的發賣,同時影響著傳統的茶葉發賣。

總結

若是,你想讓你的發賣加強,必要從根柢上去考慮,你賣的茶葉是否是品牌?是否有品質保證讓斲喪者有很強的信託力?發賣的茶葉品類是否有遍及的人群?你是否讓你的渠道最大化了?你的營銷是否擬定了長期的計策?你是否把本身當做品牌了往來來往做了?

用一句話總結,你是否有品牌思維抉擇於你發賣的添加力量。


斜槓先生zy

最近關注了一下企業對茶葉的營銷運作,發現了很多怪現象:

  一是把茶葉品種當做品牌。在中國悠久的茶發展史中,只有產地品牌,而沒有產品品牌。龍井、鐵觀音、碧螺春、普洱、銀針等都是名茶品種,但不是茶品牌,而且每個品種都是以產地為茶品質的衡量標準。把茶品種當做茶品牌的結果就是,任何企業都可以把產品冠上龍井、鐵觀音等,造成市場上充斥著品質各異、價格各異的茶品,結果消費者霧裡看花,市場缺乏信任度。

  二是把文化作為營銷戰略。在整個茶葉行業,貫穿茶葉上下游產業的企業都在宣揚茶文化,集體陷入文化怪圈無法自拔。從茶品名稱、傳說、賣點、包裝等等,都在裝古董、裝內涵,把一個消費商品行業做得像考古、收藏行業一樣。從產品、終端到廣告、宣傳,企業一直在現代消費者面前裝大師、裝專家。彷彿離開文化,茶就不能喝了,就不是消費品了。這種單一的營銷手段,使行業缺乏創新,更難以激發新消費者。

  三是忽視現代消費者的需求。茶品就是商品,企業必須迴歸營銷本質----關注消費者需求,而不是單一地做文化包裝。作為現代消費者,特別是日漸崛起的80後、90後這些生力軍,為什麼不選擇喝茶呢?根據我們的調查顯示,這些時尚人群不喝茶的原因來自四個方面:一是認為喝茶沒趣味,是中老年喝的,不夠時尚;二是認為喝茶不方便,流程繁瑣;三是認為喝茶使人興奮,影響睡眠;四是茶葉太苦澀,不願意品嚐苦味。實際上,這些消費者的真實問題,企業都沒有解決,而是一味地傳播文化,這樣只能讓消費者漸行漸遠。

四是過分的炒作來哄抬價格。前幾年港臺一些資本炒家,發現國人對茶文化的盲從及對茶葉本質的模糊,而選擇了在口感上容易被人所接受的普洱茶作為對象,大肆進行炒作。在2004年之前,普洱茶的價格很低,買一公斤鐵觀音、烏龍茶的價格,可以買10公斤以上的普洱茶。從2005年開始,那些幕後炒家就重金投入媒體的輿論造勢。據說其中一個大炒家集團在普洱茶概念的推廣上耗資2億元。很多股東一開始都有意見,後來一盤算大家都認為很值。採用的手法多種多樣,能喝的古董、減肥、養生、慈善義拍、奧運等,但凡能沾上邊的都大手筆投入。

茶葉,作為一個商品的本質,卻被人們給忽略了……希望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為茶葉正名,使我們都能喝上健康美味的茶。

更多茶葉知識請關注“茶葉網”,期待您的到來!


茶葉網

拙閱普洱茶生活館,拙而不凡,閱享品質!專注普洱20年,與您分享茶葉那些事。

茶葉銷售越來越難,我作為茶業從業人員,身處其中感觸良多。目前國內各行業都在轉型升級,茶葉作為傳統行業也處在產業升級階段,雖然一些傳統需要保留,但創新也勢在必行。對於茶葉的銷售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因此茶葉銷售難不難,要看你的產品和你的銷售模式,能不能迎合或者引領大眾的消費需求。

茶是被需求的

我們總說“盛世興茶,亂世黃金“,茶葉是在經濟繁榮的社會中,是作為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的產品而存在。因此,在日益繁榮的中國現階段,茶葉還是被需求的,越來越多的人在瞭解茶,品茶,消費茶。每到節日來臨,茶葉也經常作為饋贈客戶、走親訪友的禮品。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茶葉也作為健康的飲品被關注。

因此,不是茶葉難賣,而是營銷的方式需要改變。

茶葉的市場變化

就北京的茶葉市場來看有三個特點,引領茶葉消費需求,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品牌,資深茶客越來越追求個性化、差別化的產品。

引領茶葉消費需求

這方面要數這兩年風生水起的“小罐茶”,雖然大家對此褒貶不一,但是客觀的來看,小罐茶引領了原本不喝茶的人群來消費茶,也做出了一些新行業標準。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世界茶葉的發源地,是產茶大國,茶文化源遠流長,但至今還沒有誕生一個像立頓、川寧一樣的國際化的知名茶葉品牌。

在中國,喝茶的人群還是小眾,引領茶葉消費需求,也是突破茶葉銷售瓶頸的一個方法。


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品牌

就我個人經歷,2011年開設了我們加盟品牌的北方地區第一家專營店,但是同類茶的品牌專營店很少。我們也從茶葉百貨類店鋪轉向了品牌專營,店面品茶的客戶雖然沒有以前多,但客單價確實有了明顯提升。經過2年左右時間,其它品牌茶葉的專營店在北京市場相繼開立。茶友之間談論也經常涉及到品牌的概念,大家對品牌也越來越重視,至少我們在不了一類茶的時候,經常會從該類茶的品牌茶開始瞭解。

同時,就茶商本身而言,我們之前加盟品牌的時候說服自己的理由是:一個人說一個商品好的時候,信服力不足,但一百個人說好的時候,很有說服力。對於品牌來說也是,看到一家店鋪,不過在全國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這個品牌的展示力度。這也得到了我們很多加盟商的認可。加盟一個好的品牌,對茶商起步階段是很有幫助的。

這也符合現在國家倡導的,國家品牌戰略吧!

茶葉的個性化、差別化需求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健康,關注養生,茶葉也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青睞。中國的茶有六大類,茶葉品種也是非常繁多,很多資深茶人在數年喝茶的過程中,對自己喜歡的口感更加明確清晰。因此,在我們與客戶交流的過程中,很多客戶希望找到一些個性化的茶,可以彰顯自己的品位,這也可能是近些年普洱茶之山頭茶興起的一個原因吧。

作為茶商,如果經營的茶葉都是市場上大家都有的大宗茶,那拼殺到最後只能是紅海。如果能找到符合自己定位的茶,做到專業,做到極致,別人無法超越,再小的品類都有可能取得成功。我們目前專注普洱茶,但主要側重在幾個區域,如老班章、那卡、彎弓等幾個小產區,也得到了很多老客戶的支持。


總的來說,茶葉作為傳統行業,還是要很多新的思維,新的元素的融入,才能可持續發展。以上都是我的個人經歷和對市場的一些分析,希望可以對題主有所幫助。



拙閱普洱茶生活館,我們專注普洱茶20年,是一群對普洱茶執著的愛茶人,


拙閱普洱茶生活館

現在茶葉市場特點是:(1)整體市場走好,(2)品牌茶葉增強;(3)細分品類明顯。總體來說市場發展可用三個字來概括:“穩、進、好”——穩的格局在鞏固,進的走向在延續,好的態勢更明顯!

我國茶葉行業發展前景展望

自茶葉問世以來,從沒有被其他產品替代過。在飲料市場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其它飲料也不可能取代茶葉。茶是健康飲料,是文明飲料,這是其它飲料所不可比擬的。特別是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顯現出茶的真正價值。茶葉發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國內市場

從國內市場看,中國國內是一個大市場,是一個茶類需求多樣化的市場。茶是中國的“國飲”,國內有13億人口,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生活水平的提高,茶葉的市場發展空間很大。

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2017中國茶葉消費市場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茶葉年消費量達到181萬噸,年增長9萬噸,增長率達到5.2%;茶葉市場銷售額達到2148億元,增幅14.9%。預計2017年全年,我國茶葉市場消費量將達到187萬噸,消費額2280億元。

消費群體數量穩步上升,2016年我國茶葉消費群體已達4.78億人。

結構調整,品牌消費趨勢明顯。各地茶葉消費市場穩定,普遍呈現禮品茶、高檔茶小幅減量;中檔茶、大宗茶銷售正常,有小量增長的態勢。茶葉市場總體年銷售額中,品牌茶葉市場銷售額增加接近兩成,實現1872億元;非品牌茶葉市場銷售額為276億元,茶葉品牌消費格局更加穩固。

所以,從市場上來講,茶葉銷售是增長的,如果你說茶葉銷售難,肯定是自身出現了問題。

問題一般出現在以下幾個情況:(1)品牌;(2)品種;(3)品質;(4)渠道;(5)營銷;(6)外部跨界競爭。

1 品牌

茶葉是個非常成熟的市場,在成熟的市場裡,競爭的主體是品牌。有品牌者,得天下。

然而,現在國內茶葉市場普遍存在“有品類,無品牌”的形式,像“福建鐵觀音”是個非常知名的茶葉品類,但是哪家品牌好呢?我們看下“2014年雙十一茶葉全類別品牌排行”。

2 品種

綠茶、名優茶、特種茶等茶葉將暢銷不衰。在中國,各種茶類和品種都有不同的消費人群。茶類結構基本上與市場需求是相適應的。綠茶是出口的主要茶類,也是拓展國際市場的重點。名優茶主要市場在國內,近年來消費熱度很高,將會繼續一段時期。特種茶主要是烏龍茶、普洱茶,因具有獨特的品質特色和保健功能,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擴大。

我們看下,2011-2014年中國茶類電商 B2C市場交易規模,如下圖:

你賣的是什麼茶品,也影響了你的銷售。

3 品質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銷售茶葉的品質也影響了消費者的選擇。

而品質的體現不是你說很好就很好,而是需要證明你銷售的產品品質很好才可以。

4 渠道

電商渠道、社群渠道對傳統店鋪銷售有了很大的影響。互聯網的精準數據營銷也對銷量有很大的影響 。你的渠道是什麼?

5 營銷

短期促銷或許可以給你來一定的銷量,而對於整體銷售的增長需要考慮的長期的營銷戰略。你是否採用對了營銷方式?是否制定了營銷戰略?

6 外部跨界競爭

從網易嚴選到“小罐茶”再到小米“平仄茶葉”,大量跨界資本湧入茶葉行業,伴隨而來的是全新的經營思路。新的經營模式雖然銷售規模有限,但小業態各具特色、亮點頻出、靶向性強,搭配組合構建起市場發展中的新氣象。這個新氣象也同時影響著有品類無品牌的銷售,同時影響著傳統的茶葉銷售。

總結

如果,你想讓你的銷售增強,需要從根本上去考慮,你賣的茶葉是否是品牌?是否有品質保證讓消費者有很強的信任力?銷售的茶葉品類是否有廣泛的人群?你是否讓你的渠道最大化了?你的營銷是否制定了長期的戰略?你是否把自己當做品牌了來去做了?

用一句話總結,你是否有品牌思維決定於你銷售的增長力量。

何建磊,百年樹品牌管理CEO兼首席品牌顧問,CEO品牌思維推廣大使,品牌深度評論專家。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百年樹品牌管理。同時,關注我的今日頭條,獲得更多品牌的思想。

何建磊

茶葉難銷售體現在很多方面 接下來說的比較多有興趣的茶友可以看看

首先在這個網絡信息時代各類商品價格透明化導致買家對商品價格有了大範圍的瞭解和對比 貨比三家是購買者的固定理念 所以一場價格戰是在所難免的

茶葉難銷售除了網絡(線上)的衝擊還有體現在“多”“亂”“雜”這三個字上

”:現在市場上各類茶葉種類繁多、年產量遠遠大於市場需求量。

”:茶葉不同於其他商品 它沒有一個具體的等級品質分化 可以說用眼睛鼻子基本難以區分茶葉品質的高低(加色素 香精 糖精除外)這就導致茶友們想知道這款茶的好壞就得用喝來品鑑是否值得購買 這時候茶友買的茶葉品質往往就是最大的問題。

”:所謂龍魚混雜 一個行業的興起也意味著這個行業將變得混亂 不少商家為了提高茶葉的茶香 幹茶色澤 茶湯甜度 在製作過程中添加香精 色素 糖精等添加物來提高茶葉“品質” 甚至不少商家為提高茶葉產量過度使用肥料 這樣所製作出來的茶成本低廉“品質”優異。

茶葉難銷售的解決方式在我看來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加強市場茶葉品質檢測 但這也是最難實行的。

喝茶的目的不僅僅因為愛好、中國茶文化 還因為喝茶給人體帶來的好處 所以購買的過程細心選擇 不是貴的就是好的 但好的一定貴(不便宜)。

交流茶知識 傳播茶文化 從分享開始。


一曲清音品古茗

由於人工費用的不斷上漲,加上茶葉市場的價格低迷以及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造成了目前茶葉銷售的困窘。我原來生活工作的地方是茶鄉,養成了飲茶的習慣,幾十年可以說嗜茶如命。現在逐漸感到現在的茶葉沒有以前的好喝了。究其原因是人的惰性和逐利造成茶葉品質下降。

過去茶葉經過採摘丶攤涼丶殺青丶揉搓丶鍋焙丶手工炒制丶烘乾等繁複程序製作而成。過去每逢茶季我們都是上午就進到茶鄉跟茶農預訂,等茶農按照上述程序制好茶後稱重付款才回家,一般到家都是凌晨二三點,有時天亮才到家。我們非常理解茶農的辛苦,他們往往為了一年的口糧辛苦製茶才得溫飽。現在不行了,青年到城裡去打工,家裡留守的盡是老人孩子。茶葉都沒有人採,茶山荒廢很嚴重!茶葉需要請工人採摘,製茶全部都是機械,品質可以說慘不忍睹!首先茶葉殺青是憑人工經驗猛火紅鍋快速,而機械只是過一遍完全達不到要求,然後就是機械揉制,再後來就烘乾做成成品,這樣的茶葉看起來很好實際非常難喝。

現在農村採摘工一天工資要200起步,還要管飯。一天一個工人最多采鮮葉十一二斤,按四斤鮮葉做一斤幹茶至多兩到三斤幹茶,去掉製作成本一斤茶賣200元還不一定賣掉,所以茶葉狀況是賣不掉丶買不到(好茶)丶不好喝!

只有真正體會茶農的現狀就會理解目前我們所處的茶葉環境!


大阿根根

茶為何不好賣?首先那種類型的企業不好賣,這得區分。茶農的茶好賣,不管直接消費者還是被人收走。大企業茶葉好賣,均攤成本低。中小企業茶葉難賣,主要原因是沒有規模,各項成本居高不下。但即使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在找“茶”喝,這是主要趨勢。老百姓對當下的茶葉供給不滿意,這是主流。

如果細細分析,目前喝茶有三個典型的“負擔”。一是茶葉產品成本。明前茶和夏茶價格的懸殊讓太多人對茶葉價格摸不透,茶城散茶從200元每斤喝到2000元每斤還上不封頂讓消費者心存恐懼,中國1078個茶葉區域品牌衍生的上萬個企業品牌讓消費者患上選擇恐懼症。二是喝茶試錯成本。喝茶要試,這已經形成共識。這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文化,但在我看來,這個“試茶”實在值得商榷,你去星巴克也從未說我要試一下再買。為什麼茶葉必須要試喝呢?這個問題不知你想過沒?但總之試過一圈,不同茶類,不同企業,好的壞的,最後才有可能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茶,這個過程太過漫長,消費者花了時間交了學費,茶企難道就省心了嗎?也不省心!三是喝茶的文化成本。中國茶文化廣深博遠,這是好事情。但不免有些框框給普通人喝茶造成了壓力。比如“喝綠茶胃寒”,這讓多少女性“聞綠色變”,比如“沒有紫砂壺不能體面喝茶”,講情調,裝面子,這給多少想喝茶的人造成了心理負擔。

除過上述的三個“負擔”以外,辦公室更是中國茶的重災區,這是中國茶輸給咖啡的主要陣地。所以,中國茶的未來不是老人,也不是兒童,而是職場辦公室。中國茶沒有給到這個場景一份好茶,一個好的喝茶方式,和一個好的茶文化。所以,茶文化應該多開“法門”,從多個維度和他們對接,培育和引導他們喝“好”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