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是婦人之仁,烏龜是小人之心,多年後才領悟的《龜兔賽跑》

兔子婦人之仁,烏龜小人之心,多年後才領悟的《龜兔賽跑》

兔子是婦人之仁,烏龜是小人之心,多年後才領悟的《龜兔賽跑》

今天和女兒閒聊,就聊到了婦孺皆知的《龜兔賽跑》的童話故事。女兒突然問我:“爸爸,你注意到這個故事的一個細節沒有?”我心裡暗暗發笑:“這樣簡單的故事也會有注意不到的細節?”

女兒說:“故事中的兔子,在遠遠超越烏龜之後,就用睡覺的方式等待兔子;而烏龜在趕上睡覺的兔子之後,為什麼不叫醒兔子?”實話說,從知道《龜兔賽跑》故事的幾十年裡,我的確從來沒有意識到這個細節的存在。這或許是因為從最初的開始,給我們講這個故事的人就先入為主地給了我們誘導,讓我們只是單純的認為兔子的失敗緣於輕敵和驕傲,烏龜的成功緣于謙遜和堅韌。這樣的灌輸使得我們根本忽略了這個可能存在的細節。成人的世界總是關注結果,競爭和生活歷練賜予了我們經驗,也附帶了麻木。加上“成者王侯敗者寇”的慣性思維已經被我們遙遠的先祖刻印在了我們的骨子裡,即使這樣的細節很明顯,也難以壓制籠罩在成功者周圍的奪目光環。

兔子是婦人之仁,烏龜是小人之心,多年後才領悟的《龜兔賽跑》

《龜兔賽跑》的確是一個童話故事,現實的世界根本無法出現這樣一場跨越物種的特殊比賽,況且它們之間也不存在天然的食物鏈關係。但童話故事是擬人的,它是以兩種動物比擬人類的世界,所以不論是兔子還是烏龜,當然有著類似人類的思維反應和情感。倘若設身處地,將我們人類的思維代入這場比賽,就發現這個細節真的很重要。重要到不只是一個童話故事那麼簡單。

固然,兔子的失敗有驕傲和輕敵,但當兔子看到自己的對手和自己遠遠不在一個重量級上,又被自己甩了很遠的時候,這個兔子在沾沾自喜的同時,是否會有勝之不武的傲岸?是否會有“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孤單,進而想等一等同伴(對手有時候是最親密的同伴)?甚至,是否會有一次次對於太過弱勢的對手的憐憫?總之,不論兔子出於何種心理,它終於是輸掉了這場比賽,還因為一次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的疏忽,揹負了一個貶義的符號。

兔子是婦人之仁,烏龜是小人之心,多年後才領悟的《龜兔賽跑》

這讓人想起了宋襄公,想起了滔滔泓水邊的那場戰鬥。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有利戰機,宋襄公拒不發佈攻擊命令,最終的結果是佔據優勢的宋襄公反而大敗而歸,自己也身受重傷。即使輸完了血本,宋襄公依然始終如一地教訓屬下:“一個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戰時不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不攻打頭髮已經斑白的老年人。尤其是古人每當作戰時,並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的宋國雖然就要滅亡了,仍然不忍心去攻打沒有布好陣的敵人。”宋楚泓水之戰和失敗方統帥宋襄公,被定義反面戰爭案例和“蠢豬式的仁義道德”,這就是歷史的恥辱柱。

《史記》中將宋襄公列為春秋五霸。在那個豪強四起的紛亂年代,能夠成為一方霸主的一定絕非泛泛之輩,至少不是“蠢豬”。戰爭的失敗是事實,但失敗的原因和失敗者對於底線的持守,縱容不值得模仿、同情或者讚揚,至少也不應該被嘲弄吧。資源總是有限的,而人類的慾望是無窮的。無窮的慾望迫使人類總是在你死我活地爭奪著對有限資源的佔有權或者分配權。受這個規律的支配,自從這個藍色星球開始有生物的那一刻開始至今,這樣的紛爭絲毫沒有停歇過;人類也概莫能外,從有文字的記載歷史起到今天,地球上從來沒有哪一年是真正和平的。總是刀光劍影,總是烽火狼煙,總是殺伐征討……

兔子是婦人之仁,烏龜是小人之心,多年後才領悟的《龜兔賽跑》

自然選擇是“適者生存”,物種之間或者物種內部是弱肉強食,“強者生存”。為了有效地消滅相近物種或者縮減同類,人類不遺餘力地發明了各種技術和謀略,而用來對付同類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物,這遠比對付異類的要多得多。“成者王侯敗者寇”,成功了千好萬好,失敗了一無是處其實就是“強者邏輯”的結晶,而“強者邏輯”說白了也其實就是人類生物性的放大和延續。直到今天,這種邏輯依然在佔據著主導地位。例如今天的成功學,例如今天被很多父母熱衷的“狼式教育”。我們總是過度的強調結果,過度的強調競爭,用過分誇張的收益誘惑、引導或者逼迫著包括孩子在內的芸芸眾生情願或不情願地將自己置身在生死存亡的戰爭氛圍中。於是,有的人開始遊走在規則邊緣,有的人開始不擇手段,有的人開始突破道德底線,也有人墜入了罪惡的深淵。


但生物性並不是人類的唯一特質啊,自從人類走出高級動物的圈子,開始另起爐灶,與整個大自然分庭抗禮的那一天起,人類已經具備社會性了啊。人類的社會性不單單是鬥爭,還包括相處、共存、前進等諸多課題。於是人類便有了仁愛、慈悲、道德、規矩、底線等等常常與鬥爭智慧相悖逆的品質。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與生物性格格不入的防線,人類才得以在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夾縫中得以苟延殘喘,得以在外部和同類一次次的毀滅企圖中得以延續。這些非生物性,有時候表現為堂皇大道的說教,有時候表現為紛繁迂腐的教條,有時候是一粥一飯的恩遇,也有時候就是宋襄公那樣的“蠢豬式”失敗。既然已經成為了人類,就應該走人道,倡人性,而不該讓獸性也就是生物性成為主宰。當人性和獸性博弈的時候,需要堅守,也需要犧牲。例如那隻兔子,犧牲的是一場比賽的桂冠;例如宋襄公,犧牲的是一番可能的宏圖霸業和自己的性命。而宋襄公的失敗嚴格地說不能算作失敗,只能算是一種缺憾:沒有遇到一個和自己在同一個境界的對手。

兔子是婦人之仁,烏龜是小人之心,多年後才領悟的《龜兔賽跑》

回頭再看那一隻烏龜,憨頭憨腦,似乎忠誠可靠,童叟無欺。當它與兔子站在起跑線上的時候,它應該對自己的實力有所評估,明知不敵而不怯,的確勇氣可嘉。當兔子遠遠跑開,留下一溜煙塵的時候,它也沒有放棄,依然鍥而不捨,也屬堅韌不拔。直到看見跑道上甜夢中的兔子的那一刻之前,烏龜的很多品質可圈可點。這個時候,烏龜完全可以有另一個選擇,叫醒它的對手也就是同伴,一起踏上跑道,完成這場比賽。對手在沉睡,也就等於沒有對手;沒有了對手,比賽又何以存在?這是一個真正的比試者最起碼的認知。天下無敵,孤獨求敗,又該是何等的寂寞?反過來說,對方用睡眠這樣的方式表達對自己的輕蔑和不屑,也是任何一個有自尊心的烏龜(或者人類)所無法容忍的,任何一個正直的烏龜都會選擇喚醒對方,縱使對手強過自己無數倍,縱使自己會敗得很慘,即使輸也要光明磊落。但小人心性,往往和規則、自尊、正直無關。這個時候的烏龜選擇的沉默,甚至還可能在心裡默默祈禱:“讓兔子睡得更沉些,更久些,千萬別醒來!”倘若按照某些智慧和謀略,在有條件的前提下,烏龜還可能使用其他手段讓兔子在這場比賽中不可能醒來,乃至永遠喪失與自己競爭的能力。烏龜的心裡只掛記著終點,只期盼著結果,只盤算著成功後的鮮花與掌聲。


沒有人改寫這個結局,《龜兔賽跑》的結果就是烏龜獲得了勝利,即使在故事的題目裡,烏龜的名字也排在兔子的前面,完全符合“尊卑有序”的原則。那場不知何時發生的龜兔比賽已經結束,但類似的比賽何曾在人類世界停息?當我們真正意識到這樣的細節之後,在面對同樣的烏龜和兔子的時候,我們該把喝彩和敬意給誰?當我們身處同樣的賽場的時候,又該扮演那隻烏龜還是那隻兔子?

兔子是婦人之仁,烏龜是小人之心,多年後才領悟的《龜兔賽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