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規計劃3月公示,引爆區力爭6月底開工……

2018年1月8日,濟南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忠林作政府工作報告。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規計劃3月公示,引爆區力爭6月底開工……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規計劃3月公示,引爆區力爭6月底開工……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規計劃3月公示,引爆區力爭6月底開工……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規計劃3月公示,引爆區力爭6月底開工……

今年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元年,先行區建設也列入全市1+454體系中的四大攻堅戰。市委市政府明確指出,要舉全市之力推進先行區建設攻堅。在1月8日召開的濟南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王忠林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專門做出部署,堅持以中疏支撐北跨、以北跨帶動中疏,做好規劃編制、引爆區建設、打造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開啟先行區建設“元年”,實現“千年一跨”破題起勢。

市長的政府工作報告,讓先行區人深受鼓舞、倍感振奮。2018年我們將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只爭朝夕的使命感,全面落實報告提出的三大任務,全力以赴推動先行區建設破題起勢。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規計劃3月公示,引爆區力爭6月底開工……

報告原文: 堅持規劃先行。按照田園城市、精明增長的理念,繪製高水平“多規合一”的藍圖,同步推進總體規劃與產業、交通、生態等專項規劃編制,以產興城、以城促產、以業聚人。

報告落實

總規擬計劃3月份論證公示

先行區初步規劃範圍1030平方公里,其中黃河北730平方公里,沒有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去年6月下旬先行區領導班子集中辦公後,從零做起,完成包含100多項指標的現狀摸底調查,細緻程度前所未有,測繪完成黃河北1:2000地形圖,為先行區總體規劃編制打好了基礎。

按照“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山東優勢、泉城特色”的要求,形成以瑞典斯韋蔻設計集團(SWECO)方案為主導的空間戰略規劃。啟動總體規劃,同步編制交通、市政、產業、生態等重要專項規劃,該項工作主要以雄安新區總規牽頭承編單位——中規院來實施。

先行區總體規劃,是今後發展藍圖,備受關注。在我們前期努力下,今年3月份總體規劃將進入論證公示階段,屆時社會各界就能直觀瞭解先行區的發展藍圖,我們也真誠歡迎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在總規公示階段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按照目前工作計劃,先行區總規力爭4月份上報審批。

完成總規編制,只是搭建藍圖框架,下一步我們還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在田園城市、精明增長理念引導下,加快生態空間、綠色市政、綜合交通、產業、教育、醫療等70餘項專項規劃編制。同時在今年1月份啟動先行區3個片區的控規和城市設計,優先滿足先行區引爆區和啟動區的建設需要。

城市規劃是一個包含七八個層級、完整豐富的規劃體系,要是等這些規劃全部完成再建設,還要有個漫長的過程。先行區建設時間緊任務重,等不得、慢不得,所以我們創新規劃思路,本著有用、實用、管用的原則,將各類規劃進行整合、並聯,探索宏觀引領、中觀控制、微觀服務三個層級規劃體系,按照三步走時間表,力爭2019年基本完成規劃全覆蓋,打造城市規劃中的先行區速度和多規合一先行區規劃模式。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規計劃3月公示,引爆區力爭6月底開工……

報告原文:啟動“引爆區”建設。加快“三橋一隧”建設,在10平方公里範圍內實施“十通一平”,鼓勵優質醫療教育文化資源向黃河北岸輻射,推動一批標誌性、引領性重大項目落地。

報告落實:

引爆區建設力爭6月底開工

先行區規劃範圍涉及黃河兩岸,面積上千平方公里,規劃建設好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2017年8月31日,文濤書記一行來先行區調研,就加快推進先行區發展,明確了十個方面的工作要求,其中一條就提出要劃定10平方公里引爆區,儘快形成聚焦和要素集聚。引爆區建設也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引爆區在先行區核心區範圍內,這裡也將是濟南的城市副中心所在區域。在這裡我們將探索未來城市建設發展模式,充分利用地下空間,重要樞紐交通組織儘量佈置在地下,地面用“窄街道、密路網”,提前化解交通擁堵等大城市病。同時,在高度上嚴格限高,建築高度不超過華山,把鵲山、華山之間的視覺廊道全部留出來。

經過前期努力,我們已經基本確定10平方公里引爆區選址範圍。該範圍包括兩大區域,一個區域靠近現有配套相對較好的片區,有利於建設等工作迅速展開,另一區域沿黃河北岸、交通便利地段佈局,讓社會各界更方便、直觀地瞭解引爆區建設進展,形成先行區建設的窗口。

引爆區建設,一方面要完善基礎設施,啟動城市主幹道路、橋樑、地下快速路、綜合管廊等建設。我們力爭在今年6月底完成各項前期工作並開工建設。目前,已與中國電建、中國交建、中國中鐵、中建八局等世界500強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初步約定投資規模4000億元。結合PPP、EPC等模式,發揮“大兵團作戰”優勢,力爭年底觀摩有形象。另一方面,積極引進企業總部和科研總部,打造與CBD遙相呼應的CID(科創中心),目前我們已經與數家單位達成總部落戶意向。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把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中疏支撐北跨、以北跨帶動中疏的總體要求,加快策劃優質醫療、教育、文化資源向黃河北輻射,用更加優質的公共配套設施,滿足黃河北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吸引高端人才落戶先行區。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規計劃3月公示,引爆區力爭6月底開工……

報告原文:打造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深度挖掘黃河文化內涵,加強水系、溼地、林地等自然資源的保護利用,加快建設黃河國家溼地公園,打造黃河兩岸的“綠帶”和城市發展的“綠芯”。構建鵲山、華山之間的生態廊道,再現“鵲華煙雨”文化勝境。

報告落實:

讓黃河成為濟南新名片

黃河1855年改道濟南之後,就成為阻礙北部發展的一道天塹。2009年小浪底水庫建成,黃河中下游防洪標準提升至千年一遇,國務院解除黃河南北展寬區限制,濟南終於可以放心的擁抱黃河,本屆市委、市府也審時度勢,搶抓新舊動能轉換機遇,全力啟動攜河北跨,把黃河變成濟南城中河,讓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進黃河時代。

黃河時代,如何把黃河打造成濟南的新名片,一方面加快過河通道建設,另一方面要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裡提出的打造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

目前,濟南市已經啟動三橋一隧過河通道建設,濼口穿黃隧道和鳳凰路黃河大橋、齊魯大道黃河大橋開工,濟南黃河大橋改建計劃上半年開工。這三橋一隧由濟南城建集團負責建設。先行區一方面配合做好拆遷工作,同時主動啟動三橋一隧北延線建設,確保和三橋一隧同步通車、無縫銜接。三橋一隧延長線共計54公里,其中齊魯大橋北延線3.4公里;濟濼路隧道北延線長約19公里,延鵲山水庫向北至桑梓店組團北邊界;鳳凰大橋西延線向西穿越城市副中心,長度約15公里;黃河大橋北延長約16.6公里。未來,先行區規範範圍內還將進一步策劃、規劃、建設更多過河通道,讓市民過黃河像過小清河一樣方便,同時,結合國省道改線,全面建設先行區引爆區及起步區骨幹路網16條,共計108公里,讓黃河北的骨幹路網和黃河南的骨幹路網銜接,形成橫跨黃河的大濟南路網格局,真正實現把黃河變成城中河。

解決交通問題,還要解決景觀問題,讓市民方便到黃河、喜歡到黃河。為此,我們按照國家公園的標準,來規劃打造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

目前先行區已啟動前期相關工作,初步確定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一期示範段範圍自建邦大橋至石濟客專區段,長約13公里,南北平均寬度約5公里,總規劃面積約80平方公里。目前正在進行“藍綠空間”、“生態空間”、“堤頂路利用”、等專項研究,開展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生態修復城市設計國際招標籌劃工作等。將來的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不僅能讓市民在兩岸親近黃河,還能從空中領略不一樣的黃河風情。這條風貌帶也將成為整個大濟南的“中央公園”。優美的生態景觀也將大力提升兩岸區位優勢,我們相信,經過科學規劃、合理建設,未來的黃河生態景觀風貌帶,不僅是兩岸的綠帶,也是城市發展“綠芯”,像珠江、黃浦江、錢塘江一樣,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和名片。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規計劃3月公示,引爆區力爭6月底開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