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有1%-2%的恆星可能會擁有自己的行星系統,是否會有生命?

承諾一張沒有簽名的白紙╰

“銀河系有1%至2%的恆星可能擁有自己的行星系統”,這個數據不知道題主是從哪裡看來的,但從目前的觀測數據來看,銀河系中恆星擁有行星的可能性要比這個高得多。根據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銀河系中的行星數量在1000億顆左右,這意味著平均每顆恆星周圍都有一顆行星(J. Swift, J. Johnson, et al., Characterizing the Cool KOIs IV: Kepler-32 as a prototype for the formation of compact planetary systems throughout the Galaxy,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13, 764, 105.)。

目前已知有大約3700顆行星,它們屬於2800個恆星系統,其中2200個恆星系統中擁有一顆行星。如果這2200個恆星系統都是雙星系統,這意味著有50%的恆星擁有行星。要知道這還是十分保守的估計,並且那些恆星周圍可能還存在尚未發現的行星。因此,可以說恆星擁有行星是非常普遍的。

雖然銀河系中的行星數量很多,但它們之中的大部分可能都不是宜居的。從地球的情況來看,作為宜居行星的基本條件,首先行星的類型是類地行星,其次位於宜居帶中,此外主恆星不活躍。在現在已發現的行星中,潛在的宜居行星只有大約50顆,比例大約為1.3%。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算,銀河系中潛在宜居行星的數量可能有130億顆。但如果再考慮到銀河系宜居帶的問題,這個數量可能只有幾十億顆。如果太靠近銀河系中心,則面臨著大量超新星爆發的致命威脅;而如果靠近銀河系邊緣,則面臨著缺乏重元素用於孕育生命的窘境。

按照最保守的估計,銀河系中的潛在宜居行星數量應該有幾十億顆。在它們之中出現生命應該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畢竟地球上就有。問題是那裡會有智慧生命嗎?如果說生命的出現是出於偶然的情況,那麼,智慧生命的出現更是偶然。正因為如此,費米才會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問題:“他們都在哪裡?”

目前,我們無法回答這樣的問題。但一些天文學家比較樂觀,認為我們將在未來數十年內找到地外生命,但可能是比較初級的形式。


火星一號

有行星系統也不一定有生命。因為在星系形成的時候,經過爆炸,恆星周圍是雜亂無章的。只有經過漫長的歲月,有穩定運動狀態(自轉和公轉)的較大的星體,將公轉軌道清理乾淨,離恆星近的多被恆星迴收(這也是離恆星近的星體沒有衛星的原因),..這才形成穩定的行星系統。恆星與行星的質量以及公轉的速度決定了公轉輒軌道的半徑,只有公軌道半徑恰到好處時,這個行星才有適合生命誕生的溫度,合適的溫度才有液態水,具備產生生命的條。如果軌道半徑不合適,即使有行星系統也不會產生生命。


頓新春

星體上要有生命,要有非常非常多的條件,比如,適宜的空氣,水分,陽光,溫度,食物,缺一不可。種種適宜條件加起來,幾率就非常非常之小,估計只有地球是這個幸運星了。就說地球吧,月亮離我們地球的距離剛剛好,遠了近了都不行,否則會造成非常大的災難,太近了,地球海洋潮汐就會異常,遠了的話引力不夠,海洋沒有潮汐,沒有洋流,高級點的海洋生命可能也就不存在了。再想想,要是太陽也離我們近一點或遠一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