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音響展啟示(二)家庭影院音響如何與電視機搭配效果最好

昨晚筆者在頭條文章裡談到了家庭影院大屏幕和音響的重要性,而在今天的展會上恰恰就遇到了這個棘手的問題。

在布展的時候,為了強調音響的重要性,不讓大屏幕投影搶了音響的風頭,刻意沒有上投影,而是採用50寸電視機搭配5.1音響做演示,結果昨天的人氣很差,留不住人。今天一早就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要是沒有人參觀諮詢,展位費就白花了。

由於無法在短時間內更換成投影機,只能根據現場的條件來想辦法,經過反覆思考,終於找到了原因所在:

一、音箱擺位的問題,左右前置音箱與電視機之間的距離要重新調整。

二、環境燈光的問題。


關於這兩點是有依據的,星工場在八年前就提出了家庭影院的基本要求:“看電影要入戲”和“聲音要入屏”。

所謂“入戲”,就是指好的聲畫效果能讓人很快進入電影情節,只覺得電影好看,反倒會忽略了音響的存在。如果音響效果不好,但半小時以後就會覺得渾身不舒服,甚至頭昏腦脹,坐不住,也就無法“入戲”了。

“聲音入屏”是指電影的大部分聲音要從屏幕裡發出來,聲音和畫面都要在屏幕裡面,而且能夠分得出左右、上下、前後的定位,這樣現場感才會更真實;環繞聲是前方主聲場的延伸,相當於音樂廳的“堂音”,其作用是某些特效聲音的定位,更重要的是營造電影氛圍。如果能做到“聲畫同屏”,“入戲”的感覺也就不遠了。


另外是燈光的問題。很多人覺得用投影機最大的缺點是要關燈看效果才好,很不方便;但星工場則認為這正是投影機的優點和魅力,只有關了燈,才更像電影院,心情也才能夠平靜下來,看電影才會更專注。

這幾年玩家庭影院,主要是搭配100寸以上的投影調試音響,忽略瞭如何與電視機搭配的問題,被今天的展會情況一逼,才想起這茬來。

道理想通,接下來就很簡單了。馬上把左右前置音箱朝電視機(50寸)靠近一點,距離電視機左右邊框大約30釐米,中置照常在電視機的中軸線上,環繞音箱在後牆的高度約1.8米、左右間距約4米。

經過這樣一調整,整體聲場變豐滿,達到了聲畫同屏的效果,雖然聲場範圍比電視機略大一些,卻正好彌補了電視機尺寸不夠大的問題,體驗感變得更加開闊了。

調好了擺位,還是覺得有點不對勁,坐不住。同事提醒,燈太亮了,立刻把大燈關掉,但液晶電視機的亮度很高,環境全黑以後眼睛不舒服,因此又加了盞弱光小燈,氛圍馬上就變得平和,心情也就安靜下來了。

經過半小時的折騰,整體效果和體驗感變得非常不錯。全天的演示情況相比昨天發生了根本轉變,不僅參觀的人數增多,而且停留時間也加長了,諮詢的人多了很多,甚至一些好心人還提醒我們應該用投影機做演示效果會更好,聽了我們的解釋後,他們也啞然失笑,直豎大拇指。

結論: 家庭影院最好的效果仍然是投影加多聲道音響,如果不得以用電視機的情況下,一定要把左右音箱靠近電視機擺放,距離電視機邊框30公分左右,不用擔心聲場定位的問題,因為有環繞音箱的存在,可以拉闊整個聲場,前後的銜接會變得更好。


另外,在電視機區域最好設置幾盞弱光燈,這樣既不防礙家人走動,重要的是能靜得下心來,看電影更能專注於情節而“入戲”。

草草執筆,不盡完善,若同行或影音愛好者有不同的看法,真誠歡迎留言探討。




廣州音響展啟示(二)家庭影院音響如何與電視機搭配效果最好

展會掠影:把音箱靠近電視機、關掉大燈、佈置了弱光燈以後,觀眾看電影更專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