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關稅是怎麼實行的?

張毅誠

先簡單說下起源吧,美國的關稅體系和關稅理念起源自英國,這又得從英國封建時代說起。中世紀英國其實沒有“國家稅收”這個體制和觀念。早期,宮廷財政跟國家財政也是混為一體的。

國王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幾種:一、領地收入。英王的直屬領地稱為王領,作為國王他擁有全國最大領地,領地上的莊園、森林收入在中世紀中前期佔據國王收入的大頭。二、封建特權收入。這不是國王的常態收入,國王長子成年受封為騎士,國王長女結婚、國王戰爭中被俘需要贖金……這些情況下封臣要出錢。三、出售聖職、官職和王室特權收入,前兩項不必解釋,轉讓司法特權,批准設置市場、城鎮向國王購買自治權等都可為國王帶來進項。

這些錢都不是直接從國民身上徵收的,不稱為稅。“國王要靠自己生活”是一個貴族們共同認可的原則,不得在封建權利與傳統習慣之外從封臣那裡要錢。但緊急情除外,比如遇到外敵入或等情況,國王才可以徵稅,但是要經過議會批准。中世紀的國王都知道,如果沒有充足理由通過議會批准徵稅,很可能引起國家動亂。但是國王的收入根本不夠用,因為戰爭頻繁,而且很多對外戰爭是國王主動挑起的,這種時候更是缺錢,議會如果不批,只得去借債。

不過,議會經常會批准國王對商品徵收“關稅”,因為這些錢來自商人,跟貴族關係不大,而議會是由貴族把持的;也因為早期經濟不發達,關稅比例不大,不是很重要。但是到了中世紀中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繁榮,關稅在國王收入中佔到的比重越來越大。14世紀末,金雀花王朝主支末代君主理查德二世時期,議會授予了國王今後不需通過議會可永久徵收關稅的權利。這可以說是英國的中央政府首次獲得一項長期的合法的稅收,至於什麼物業稅、個人稅、消費稅,這些都是很晚近才出現的。所以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英語國家的國內稅種很少,且稅率很低,國家的政財收入來源主要就是關稅。

美國海關總署是美國聯邦政府最早的機構,因為很長一段時期,關稅是聯邦政府最理要的收入來源。2003年,存在了214年的海關總署被撤銷。圖為海關總署的標誌。

美國實行聯邦制,稅收分為三級體系,分別由聯邦、州、地方根據權責按不同稅種徵收和分配,三級稅收體系是分離的,沒有隸屬關係,徵收管轄各有不同,各州的稅率和稅種情況也不一樣。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稅、公司稅、關稅、遺產稅屬於“聯邦稅”。財政部負責聯邦稅收法規管理事務;參議院和眾議院擁有稅收立法權;財政部提出的稅收法律議案,經過國會通過,總統批准後生效,關稅也走這個程序。

在獨立後很長時間,關稅是聯邦政府主要財政收入,所以徵收關稅的機關可以說是美國聯邦政府第一個機構。1789年7月,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簽署了國會通過的關稅法,當月美國海關總署正式建立,負責關稅的徵收工作。9·11發生之後,美國聯邦政府進行機構改革,2003年,存在了214年的海關總署被撤銷,其職能被歸併到新建立的

國土安全部,更名為國土安全部下屬的海關及邊境保衛局。

海關及邊境保衛局總部設在華盛頓,是國土安全部避稅下最大的執法機構,約有4.5萬名職員,包括了關員、邊境巡邏隊、飛行員、貿易專家等各類員工……其職責有:阻止恐怖分子入境、促進國際貿易、徵收關稅、查緝違禁品、阻止國際貿易病蟲害、保護美國企業知識產權。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的徽章。

可能中國人會覺得奇怪,“徵收關稅”只是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眾多職能之一,而且不是最重要的,它最重要的職責是保衛美國邊界,使美國大眾免受危險人員、材料和病蟲害的傷害。美國曆史上一直有比較強大的自由貿易思想,至少美國的保守派(右派)有強烈的自由貿易主張,雖然在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政策上,因時期不同和執政黨派的影響,經常不斷來回搖擺,總體而言,尤其從20世紀初一直到今天,美國的確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貿易壁壘最少、關稅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二戰後的人類史上最自由最便利的國際貿易體系也是由美國牽頭打造和主導的。在當代,美國的聯邦稅中,佔大頭的是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稅,其次是公司稅,關稅在聯邦財政收入中所佔地位和比重並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