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影院的環繞聲是怎樣的效果

家庭影院最具特色的就是多聲道音響營造出的環繞聲音效。

環繞聲的說法其實不太準確,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就“環繞”兩個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詮釋。很多人都是把“環繞”當作“包圍”來理解,或者認為“環繞聲”應該是“環繞”著房間、前後左右的音箱隨時都要發出聲音的。

“環繞音箱”確切的叫法應該是“後置音箱”,其作用是擴寬前面主聲道的聲場範圍,在房間裡形成三維立體的聲場效果。

一些現場演示,前後的定位感非常明顯,但這些都是經過專門挑選過的片段,目的是為了在最短的時間裡把最好的東西展現出來。而實際上,一部電影裡並不會什麼時候都會有那種精彩的環繞效果的,大多數時間,環繞聲並不明顯的,甚至會被忽略,一些剛接觸到家庭影院的人只要聽不到後置音箱響,往往就會質疑音響系統的問題,這是沒有弄明白環繞聲的原理。

要了解環繞聲,就必須從電影情節本身來進行分析。家庭影院音響是為電影情節服務的,忠實的還原出導演和錄音師的初衷意圖。

不同的片源、不同的錄製年代,房間大小、長寬的比例,長邊看或者短邊看,側面或後面有沒有牆體反射,觀看的位置,甚至錄音師的水平和偏好都是影響環繞音效的因素,不能一概而論。

我們可以從《功夫》開場的片段來簡單分析一下環繞聲的原理。

在這個片段裡,講述的是幾個民國時期的警察在房子裡眼睜睜看到同事被打得喊“救命”的場景。

這個片段如果觀看距離不同,環境不同,環繞效果就會不一樣。好的音響系統,打人和“救命”的聲音會在房間內形成非常明顯的聲音結像,大致是從右後方逐漸移動到側牆,然後聲音再到屏幕中間的。

這些聲音結像位置可能會靠前一些,也可能會靠後一些,都沒有關係,只要是能感覺到是在右邊屏幕以外的地方就行,前一點或後一點、高一點或低一點都不怕,但最好不要明顯感覺到這個聲音是在環繞音箱裡發出

家庭影院的環繞聲是怎樣的效果

《功夫》開場

如果仔細看鏡頭畫面,這些聲音與這群人是有一定的距離的,也就是警察目光所指的方向;由於鏡頭不能把這群人和打人的場景同時放到一個畫面裡,因此只能通過眼睛一齊朝右上看的畫面再加上聲音移動的方位感來進行表達。至於這個聲音的方位具體在哪個地方不重要,只要是眼光所指的大致方位就行,畫面故事就算交待清楚了,既表現了這群人戰戰兢兢的醜態,又體現了地痞流氓的霸道和兇狠。

接下來是人被摔到匾額上的情節,這時屏幕上的畫面已經變成了匾額,警察被人從右邊摔到了匾額上,這時的聲音就隨著這個被打的人移動到了屏幕正中,然後是摔倒在地上結結實實的聲音。

家庭影院的環繞聲是怎樣的效果

很顯然,導演的意思是:幾個驚慌失措的警察看到同事被打得喊“救命”,然後又被扔到匾額上碰壞了匾又掉在了地板上。

這個情節就需要錄音師把這種方位感和現場感表現出來,重放的時候就感覺像真實的場景一樣了。

這組聲音的方位感越清晰,證明系統表現越好,位置靠前或者靠後,靠上靠下都問題不大,只要能在這群人目光所指的區域內形成聲音結像就算正確,稱得上是身臨其境了。

如果這組聲音明顯聽到是在環繞音箱裡發出,移動的線路不明顯,那就和畫面脫節了,電影看起來就會覺得怪怪的。

環繞聲定位的形成還牽涉到前後音量大小調節的問題。如果環繞音量無論怎麼調都不能形成上述的聲音結像和定位表現的話,那麼很遺憾,這套系統可能談不上優秀了。

關於包圍感,星工場認為用“包圍感”來描述聲場不夠嚴謹。

還是以這個片段為例:畫面內容裡有聲音的地方是在右邊或靠右後的位置,即這群警察“目光”所指的方向,那麼只能是在右上或者右靠後的地方有聲音,而左邊的環繞音箱是不會有聲音的。這組鏡頭的音效半包圍都談不上,只是在右側到右後一個小小的聲場………左後方本來就沒有錄製聲音,何來的包圍感。

縱上所述,電影音效是根據不斷變化的場景而錄製的,環繞聲只是為了進一步渲染現場的真實情況------如果被摔到在地上的聲音越結實、越有力,則反應出這個地痞流氓越兇狠,觀眾就會有種感同身受的體驗,為電影角色捏把汗。真正懂音響、愛電影的人來說,家庭影院音效的魅力恰恰就隱藏在這些看似平淡無奇的鏡頭之中,並不一定非要那種戰火連天、地動山搖的效果才過癮。

總結:

一、家庭影院環繞聲,該有的時候有,不該有的時候不能有。

二、環繞聲要能夠在房間內形成聲音結像為最佳,或前牆、或側牆、或天花板,儘量不要感覺到聲音是從音箱裡發出,前置、中置、後置、低音炮均是如此。

星工場致力於家庭影院的普及和推廣工作,儘可能用簡單的原理來講解音響,希望能給愛好者一些啟發。也希望藉助頭條的平臺,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星工場音響。因此,星工場經常會在發佈文章的同時進行一些互動抽獎活動,通過第三方用戶將使用情況實事求是的反饋回來,與更多的人分享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