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錫地鐵看華雲數據破解傳統企業“上雲”困局

從無錫地鐵看華雲數據破解傳統企業“上雲”困局

在當今雲時代,儘管雲作為全新IT基礎設施,無論在技術、理念還是在解決方案以及實施層面都已日趨成熟,且已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認可,但調研機構數字顯示,傳統企業“上雲”的步伐依然遲緩。

統計數字表明,當前傳統企業用戶“上雲”的比例僅為20%,仍有高達70%以上的傳統企業沒有“上雲”。那麼,是什麼因素阻礙了傳統企業用戶“上雲”的步伐?作為雲服務商又該如何破解?

地鐵“上雲”,釋放巨大應用價值

今天,對於無錫的廣大市民而言,通過刷手機二維碼的方式乘坐地鐵,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為對智慧地鐵的探索,這種免除排隊購票環節且無須攜帶地鐵卡的簡便、快捷的地鐵乘車方式,不僅極大改善了乘客地鐵出行體驗,在服務模式上也屬於國內首創。

該服務模式自去年5月17日正式推出以來,贏得了無錫大眾百姓的普遍歡迎。目前刷碼乘車數量已佔據當地地鐵乘車總人數的40%,總註冊人數已超過40萬。這些數據積累無疑也將對無錫未來市民的智慧出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從無錫地鐵看華雲數據破解傳統企業“上雲”困局

無錫地鐵信息管理部副部長任東濤(左)無錫地鐵雲智慧便民服務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王曉舜

“當然,這其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也非常多”。王曉舜說,比如地鐵網絡是封閉系統,而對外服務則需要在公網上進行,那麼如何將內部網與外部網打通?其次,刷碼乘車的特點是短時間內乘車人數和頻次都非常高,對高併發和高穩定性提出很高的需求。“在這方面,便民服務系統正是引入了華雲的雲能力,才使得所面臨的問題迎刃而解。”

事實上,刷碼乘坐地鐵只是無錫地鐵依託雲進行服務創新的一個縮影,云為無錫地鐵帶來的好處遠遠不止於此。

無錫地鐵自2009年開始籌建,共規劃有5條線路。其中,1、2號線目前已建成通車,3、4號線處於在建狀態,5號線還處於審批中。無錫地鐵3號線地鐵在雲化之後,在提高應用部署敏捷性及效率的同時,也使得無錫地鐵的IT硬件資源使用效率大幅提高。無錫地鐵數據中心IT資源利用率從30%提升到了 70%-80%,管理效率提高了3倍,使用二維碼出行佔比高達40%,大幅減少站點內售票機的購置和傳統地鐵票使用量。

攜手華雲,選擇“對的”雲服務商

作為傳統企業,無錫地鐵的成功不僅為自身帶來巨大的應用價值,也為其它企業用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鑑,並照亮通雲的路。應該說,無錫地鐵作為國內率先實現“上雲”的地鐵企業,也成為行業中“敢於吃螃蟹”的地鐵企業。無錫地鐵雲平臺曾一度獲評“2016年度中國地鐵雲標杆示範項目”金i獎。

眾所周知,在我國,凡是涉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行業,都極為看重安全和可靠性。在這些行業中,尤其當面臨系統設備升級時,往往將安全及可靠性視為第一考量要素,而寧肯犧牲技術的領先性。因此,這類行業對於新技術及其供應商的引入非常慎重。地鐵行業便是如此。

那麼,無錫地鐵最初決心“上雲”是基於何種初衷?其又為何選擇華雲作為雲戰略合作伙伴?任東濤介紹,無錫地鐵當初之所以“上雲”,主要是在地鐵信息化發展方面遭遇到很大的制約瓶頸,這個瓶頸正是日益龐大的IT硬件成本投入和硬件資源實際利用率低的問題。

一方面,在IT基礎設施投入上,若按照傳統思路,每條新增地鐵路線都會配備相應的IT硬件設施。而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地鐵線路的增多,無錫地鐵最終將不得不面臨龐大且獨立、分散的IT硬件設備群,這也將為企業的IT運維服務帶來巨大壓力。

與之同時,由於不同地鐵線路業務對於IT硬件的利用率並不均衡,不少硬件設備在投入運行後的實際利用率很低,這也造成了硬件資源的極大浪費。事實上,也正是這些問題促使無錫地鐵決心“上雲”。

至於最終為何選擇與華雲合作,任東濤表示,無錫地鐵最初曾尋找多家有實力的雲供應商,但最終選擇了華雲,主要原因還是看重於華雲在助力傳統企業用戶“上雲”方面的技術實力和服務能力。在這方面,華雲不僅有強大的全雲能力,還在本土化服務方面擁有著強大的能力。如今,事實證明這一選擇也是對的。

據瞭解,華雲作為全雲能力的倡導者,有著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不僅在公有云技術上擁有強大實力,也在私有云及混合雲領域形成了自身的優勢。2017年,華雲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雲產品入圍年度央採軟件協議供貨名單,同時也是唯一在上述三大領域都通過可信雲認證的雲服務商。在服務方面,華雲則能夠為用戶提供7x24x365全天候服務,成為讓本土企業用戶放心的雲合作伙伴。

任東濤表示,根據規劃,無錫地鐵的“上雲”將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實現管理信息化的雲化。當前無錫地鐵已攜手華雲成功邁出了這一步;第二步是致力於實現生產系統的“上雲”。目前在國內並沒有一家地鐵企業能夠真正實現。在這方面,無錫地鐵與華雲已經成立了聯合研究項目組,相關工作將會在今年展開。至此也標誌著無錫地鐵雲端的步伐已行進至“深水區”。

如何破解傳統企業“上雲”困局

應該說,雲經過前些年的發展,如今已進入一個深入落地發展的階段。在此期間,無論是從政府管理層還是產業界角度而言,對雲的認識都已今非昔比,這一有利氛圍也進一步推動了雲產業自身的快速發展。

一方面,政府管理層近年來頻頻出臺支持雲計算發展的相關舉措,從政策的高度積極推動產業界對雲的應用;而對於企業用戶而言,對於雲的認識也已不再是“上不上”的問題,而是“如何上好”的問題。

從無錫地鐵看華雲數據破解傳統企業“上雲”困局

華雲數據集團執行副總裁馬杜(左一)

馬杜認為,傳統企業用戶在“上雲”方面與多數互聯網用戶相比存在較大差異。傳統企業用戶針對雲的需求痛點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雲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及可靠性。這是企業用戶關鍵業務應用上雲的前提與基礎;

二是公有云環境下的數據歸屬權及安全性問題。目前在國內並沒有一個從事數據監管的職能部門,用戶往往對自身的數據安全存在擔憂;

三是用戶上雲後,若將應用遷移至其它雲平臺,應用是否能夠與當前雲平臺進行解耦的問題。目前來看,由於這一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企業“上雲”熱情。

馬杜表示,華雲致力於深耕企業級市場,並對企業客戶需求保持了高度敏感。比如在數據安全方面,華雲不僅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和自建的雲數據中心全力保障用戶數據安全,還能夠為客戶提供像基於託管模式的私有云服務。由於該服務並非運行在多租戶環境下,從服務器機櫃、到存儲及網絡是完全隔離的,因此能夠最大限度的保障用戶的數據安全。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扇門。傳統企業用戶“上雲”,還需要尋找到能夠懂自己的雲服務商。不難看出,華雲之所以能夠贏得無錫地鐵的信賴,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對客戶需求痛點的理解與把握。而在這背後,強大的全雲能力和更接地氣的本土服務能力無疑是助力傳統企業用戶翱翔於雲端的有力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