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畫家卻只有一幅《明妃出塞圖》存世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畫家卻只有一幅《明妃出塞圖》存世

選宋代·宮素然作《明妃出塞圖》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唐代宗大曆元年,詩聖杜甫遊歷長江三峽一帶,途經中國歷史上素有四大美女之稱的王昭君的故鄉。物是人非事事休,憑弔王昭君的墳冢早已是荒草萋萋,黃昏日落,紅顏不再,杜甫感慨萬千,提筆重述這位絕世美人的坎坷一生,被畫師毛延壽陷害而不得帝王寵愛,揹負國家命運遠嫁匈奴和親。

這就是至今仍傳誦的《詠懷古蹟五首其三》:"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四百年後,一位南宋的女道士宮素然重讀昭君出塞的故事。隔著千年光陰,兩位女子遙遙對視,素來擅長白描人物畫的宮素然於是提筆畫成《明妃出塞圖》。大雪飄飄之夜,邊疆北國的王昭君從傳說中翩然而至,在她的畫卷上策馬疾馳。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畫家卻只有一幅《明妃出塞圖》存世

此時的南宋政權衰落,邊疆飽受外族侵擾之苦。如果說北宋尚且還能見到些許繁榮昌盛的表象,南宋在遼金西夏的先後凌辱之下,早已殘破不堪,只能偏安一隅,做著"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美夢。

個人命運隨之顛沛流離,也激發起一批女性文人的家國情懷,所以先有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切切",後有宮素然的《明妃出塞圖》。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畫家卻只有一幅《明妃出塞圖》存世

南宋屢屢面臨外敵入侵的困境,畫家在紙上寄託憂國憂民的情懷,王昭君代漢和親的故事並不罕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老師劉子翬也為後人留下了《明妃出塞圖》,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畫中的王昭君坐在駱駝拉的車中放聲痛哭。劉子翬雖描寫昭君悲慘的命運,實則痛斥威威大漢王朝,竟然需要藉助女子和親來換取和平,借古諷今,怒罵南宋統治者卑躬屈膝的怯懦姿態。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畫家卻只有一幅《明妃出塞圖》存世

除了借古諷今,在漢族政權式微的年代,王昭君的愛情故事也因為與國家命運的緊密關聯而成為文人墨客垂青的對象。元代劇作家馬致遠在《漢宮秋》中,就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毛延壽醜化王昭君的伎倆敗露後,漢元帝與王昭君一見傾心。

毛延壽畏罪逃到匈奴,將昭君的畫像獻給單于,單于垂涎昭君沉魚落雁的美色,率領百萬雄兵入侵邊疆,指名索取絕世美女王昭君為妻。昭君為國家和平,忍辱負重嫁往匈奴,在黑水河邊痛斥匈奴單于的無恥,隨後投河自殺,成就一曲千古絕唱。

在這些男性創作的文學作品或藝術創作中,昭君的形象雖然美好,但總體而言偏向柔弱。畫家強調她因為漢朝君臣無能而導致的悲慘命運,刻畫遠嫁塞外時候弱女子的無能為力。而宮素然的作品則與之截然不同。

在她的《明妃出塞圖》上,王昭君並不坐在馬車裡,而是騎在馬上。馬蹄飛揚,昭君與身後抱著琵琶的侍女在風雪交加的惡略環境下毅然前行,凌然無懼。在她身前身後有數名畏畏縮縮的胡人男子,而昭君和侍女雖是女子,卻面無懼色,絲毫不見劉子翬和馬致遠筆下哀慼悲怨的憤然,而充滿為國犧牲的壯志。

與以往男性畫家們筆下的纖弱女子不同,同在命運顛沛流離的時刻,女性畫家筆下的王昭君更顯巾幗英姿。這或許是由於,在南宋家國危亡的時刻,女性文人們也有著激烈的報國情懷。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畫家卻只有一幅《明妃出塞圖》存世

她們也渴望以自己的方式,為國家的命運做出貢獻。宮素然筆下騎著馬帶著琵琶的昭君,比畫面上所有的男性更顯得英姿勃發,或許正是以女性自身的"英雄"形象,給在南宋時期輾轉的女性們鼓舞與激勵。

與劉子翬用彩色表現的方式不同,宮素然全畫全靠白描,單用墨色線條勾描昭君、侍女、胡人和駿馬的形象,而不用修飾與色彩的渲染。因為沒有色彩的襯托,白描對錶現人物的要求更高,畫家必須筆力遒勁,將萬千力量蘊藏在根根線條中。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畫家卻只有一幅《明妃出塞圖》存世

宮素然的線條粗細結合,昭君的髮髻纖毫畢現,駿馬的馬鬃根根分明,即使是純粹的線條藝術,卻用最柔軟的毛筆,實現了最堅韌的力量,比劉子翬的色彩,更展現了昭君堅韌的一面。

"馬上琵琶行萬里,漢宮長有隔生春。"即使昭君早已遠去,塞外的琵琶也淹沒在滾滾黃沙之中,這個悽美而又悲壯的傳說,仍然流傳在畫家們展開的畫卷上。宮素然作為一名女性畫家,在南宋的國家命運中,或許也與代漢和親的昭君惺惺相惜,她的《明妃出塞圖》,也成為仕女畫歷史上,一個十分獨特的類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