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閉症,我們應該知道什麼

每年的四月一日,你肯定知道這是“愚人節”。這一天,你或許被“愚”過,或許“愚”過人。無論如何,這都會是快樂的一天。

但,你是否知道,緊接著第二天,4月2日是什麼日子嗎?

關於自閉症,我們應該知道什麼

如果不是因為自己有了二胎寶寶,我也不會關注小孩子的發育狀況,可能永遠都不會關注到自閉症兒童這個領域。孩子教媽媽去學習、成長,這句話真的很對。我在關注孩子發育狀況的時候,看到了這本書《蝸牛牽我去散步——自閉症專家媽媽的育兒經》。這本書2012年出版。時隔四年,2016年再次印刷出版,由此可見,自閉症兒童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

本書的作者陳婕女士,是一位自閉症兒童的媽媽。她原本就是一位普通的媽媽,但是自閉症孩子齊齊讓她變得不普通。她在陪伴孩子康復訓練的成長道路上,一步步走來,留下每一個滲透著汗水和艱辛的腳步。

關於自閉症,我們應該知道什麼

《蝸牛牽我去散步》並不是一部媽媽訴說自己辛苦養育自閉症孩子的辛酸史。這是一部科學嚴謹的自閉症兒童的康復指導書。書中列舉了自閉症孩子的各項表現障礙,以及用什麼樣的科學方法跨越這些障礙,讓孩子越來越好。書裡穿插自己孩子齊齊和其他自閉症患兒的康復訓練經歷,讓讀者在看故事中學到康復知識。

我從三個方面介紹一下這本書的特點。

因為很多正常的孩子,在發育成長的過程中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所以大家的觀念都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持這種觀點的尤其老人居多。因為他們依據自己養孩子,看孩子經驗得來。畢竟正常孩子佔多數。這就會讓很多父母錯失了孩子干預的最好時機。

作為寶寶的第一養護人,媽媽,一定要多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況。如果你的寶寶安靜乖巧的出奇,不要急著開心,認為自己生了一個好帶的寶寶。多注意觀察,寶寶是否和你有對視?對媽媽的聲音有沒有反應?對媽媽有沒有依戀?

陳婕女士在齊齊很小時候就發現孩子有些不一樣。比如齊齊總是往後挺,媽媽和外婆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抱住他。齊齊根本不和大人依戀。也不和大人有對視。

關於自閉症,我們應該知道什麼

很多孩子小時候都往後挺。我家孩子也有這樣狀況。當時我非常緊張,大夫說沒有問題。看我不放心就讓孩子做一個視頻腦電圖,比普通腦電圖要耗時耗力的一項檢查,檢查前要剃光腦袋。我膽戰心驚地帶著寶寶做下來,中間有點小小的異常就趕緊記錄下來。一週後,厚厚一沓的腦電波報告出來,我只看到結果是:正常嬰兒腦電波!

陳婕女士總結自閉症兒童的四大特徵:一語言交流發展有問題。二,社交上,沒有對家人的親近感。三,行為上難以配合。四、有特殊的愛好。自閉症孩子一般都會在36個月前有症狀表現出來。所以,家長一定要密切注意孩子的發育成長情況。

二、感統運動發育是視知覺能力、行為、社交能力的基礎。

自閉症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理解力差。有怪異行為。(電影《海洋天堂》裡文章飾演的自閉兒就總是晃動自己的手指),社交能力弱或者幾乎沒有社交能力。要改善孩子這些狀況,就要從最基礎最根本的鍛鍊入手,那就是感統運動訓練。

《蝸牛牽我去散步》中陳婕女士多次提到孩子的感統運動訓練。她的兒子齊齊剛開始在家裡因為場地有限,她只注重語言刺激訓練,但收效甚微。後來創辦了訓練中心,齊齊就加大了運動訓練量,齊齊的各項能力也得到快速提高。

關於自閉症,我們應該知道什麼

陳婕女士介紹自閉症兒童一般都是通過視覺來接收外界信息。比如他們喜歡看光線、物體直角邊、斜眼看人等,這些孩子語言發育都很晚。讓孩子開口說話不是單純語言刺激就好。還要輔助感統運動。例如讓孩子練習前滾翻,這是刺激孩子前庭語言的發展,也會促進口部肌肉的發育。還有盪鞦韆、跳躍、吹紙片、吹氣球,用吸管,這都會鍛鍊口部小肌肉的發育。

很多父母把關注點盯在孩子“開口說話”上,其實說話分兩個階段,第一是“防說”。你說什麼孩子跟著說什麼。第二個階段就是語言理解力。有很多自閉症孩子停留在“防說”的階段,鸚鵡學舌,根本不理解。

要提高孩子的理解力,就要從鍛鍊孩子的視知覺能力入手。雖然陳婕女士說過很多自閉症孩子都是通過視覺來接收外界信息,但只是視覺使用頻率高而已,能力卻很低。提升孩子的視知覺能力,就要大量的感統運動。滑滑梯、仰臥起坐、走平衡木、單腳站立、手撐地、排球、跳繩、踢毽子等等。這些看起來就是玩兒,其實就是感統運動。

關於自閉症,我們應該知道什麼

除此之外,還要做的視知覺訓練有塗色、走迷宮。兩點連線、剪紙。稍大孩子可以跟畫點圖、格圖、對稱圖等。

在家長看來,感統訓練不就是帶孩子“玩”嗎!這不是漫步目的散漫地玩耍,這是有目的有意識地玩兒。在玩兒的過程中提高孩子的大運動發展能力,同時提高孩子的小運動精細動作的發展。而且在玩兒的過程中學會了配合、遵守規則。

正常人社交主要是兩點:語言和規則。自閉兒童的語言能力發展起來,懂得了配合和規則,也就提高了社交能力。

三、孩子自閉,家長不能自閉。用積極健康、感恩的心態來面對生活。

家有自閉兒,是每個父母心上的一顆硃砂痣。孩子的無意識,不僅不能照顧自己,還會闖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禍端。父母除了無奈,還得到處跟人道歉,獲取別人的理解。《蝸牛牽我去散步》中齊齊有一次故意伸腳去絆倒一個外國人,那位外國人特別生氣地拉著齊齊找陳婕女士告狀。陳婕女士猶豫再三,終於鼓起勇氣說:我的兒子是自閉兒!

向社會公開大方承認自己孩子有問題,是個自閉兒,就像逼著自己大聲對別人說:我的孩子是個傻瓜一樣難受。可是,不這樣做又如何?孩子自閉了,家長不能自閉。相信這個世上好人多,相信很多人都會理解並幫助你,幫助這個來自星星的孩子。

關於自閉症,我們應該知道什麼

《蝸牛牽我去散步》這本書中,陳婕女士在經歷了風雨之後,真誠地告訴大家,父母敞開心胸,真誠接納孩子,接納孩子的缺失和不足,欣賞孩子的進步和閃光點。用心去過好自己的生活,用陽光平和的心態感染孩子健康成長。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這樣的心態和生活觀,不是自閉兒的家長才要有,我們普通的正常孩子的家長也應該有。教孩子學會感恩,是每一位父母永久的責任。


最後,讓我們看一組數據。2015年4月2日,《中國自閉症教育康復行業發展狀況報告》指出,自上世紀以來,自閉症在中國經歷了由罕見病到流行病的轉變;自閉症患者已超1000萬,0到14歲的兒童患病者達200餘萬。自閉症患病率約為1%。也就是平均約100人就有一個自閉症患者。這些數字讓人觸目驚心。同時也提示我們,關注自閉症患兒,多瞭解學習自閉症的常識,用客觀公正的眼光看待自閉症,不要歧視,要接納,伸手幫助,是我們應該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