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和優秀的父母,差在這3點

平庸和優秀的父母,差在這3點

平庸的父母製造情緒

優秀的父母建立格局

今年五一小長假的家宴上,小姨當著一家人的面又開始了“碎碎念”。

“這孩子快愁死我了。‘二摸’成績一塌糊塗,住我們隔壁人家那姑娘這次‘二摸’考了全校前十,哪像他!幹什麼事情都馬馬虎虎,照這麼下去怎麼考得上重點大學?”

“人家爸媽哪跟您一樣啊,整天嘮叨。”表弟嘟囔了一句。

“你們聽,一說他就頂嘴!”

老爸這時圓場:“孩子馬上就高考了,別給他那麼大壓力,要是著急,可以給他找個老師輔導一下啥的。”

“老師平時教著還不學,還指望著他這會兒能學?”

表弟全程黑著臉,一言不發。

回來的路上,老爸對副駕駛上的老媽說:“你這妹妹也是,整天當著孩子的面說這些。從來沒反思過自己的情緒是不是已經影響到了孩子。”

後來,我把這件事說給了一個從事心理學研究的朋友。

她聽完,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平庸和優秀的父母,差在這3點

在臺灣有這樣一個普通的家庭,從鄭成功時代,他們家就世世代代是農夫。

一次,家裡的小兒子考試完拿著成績單回家給父親看。

父親一看上面全是紅圈,很開心,哈哈大笑起來。

哥哥姐姐就解釋:紅圈是不好的。

父親依然很開心,說:“我看了你們那麼多年的成績單,當然知道紅圈不好藍圈好,這次我高興的是,我終於後繼有人了。”

父親的話給了這個孩子極大的震撼。

他意識到自己再這樣下去只能像父親一樣當一輩子農夫,於是發奮學習,終於在寫作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績,躋身臺灣“八大散文家”之列。

多年後,林清玄感慨地講到自己這件往事。

“兩相對比,你不難發現,為什麼有些孩子,還沒高考,在父母那裡就已經分出了勝負。平庸的父母製造情緒,優秀的父母樹立格局。”

平庸的父母製造情緒,優秀的父母樹立格局。

深以為然。

平庸和優秀的父母,差在這3點

平庸的父母只看當下

優秀的父母放眼長遠

不久前,《人民日報》刊登了一條新聞:

一個父親覺得女兒大學四年要花8萬塊錢學費,讀完大學找到工作,一個月也只不過拿3000塊錢,一點也不划算,還不如不讀大學,高中畢業直接去打工,這樣四年下來怎麼著也能掙10萬塊錢。

這條新聞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的討論。

支持反駁者都有,但有條留言格外醒目:

有人喜歡唱反調。你說讀書好,他就煞有介事告訴你哪個碩士在給小學畢業的老闆打工,某老太太賣燒餅賺出三套房產,誰家兒子博士畢業找不到工作……

這種事情存在麼?當然。

但這些都是特例。

有人吃飯噎死了,你會要勸大家不吃飯以防止被噎死嗎?

我們必須正視這樣的事實——靠賣燒餅賺三套房的人鳳毛麟角,更多坐擁三套房甚至十套房的,是高學歷的人。

留言下配了一張圖,是前哈佛大學校長德里克博克說的一句話:

如果你認為教育的成本太高,試試看無知的代價。

平庸和優秀的父母,差在這3點

有這樣一個段子。

一個初為人父的年輕人決定學習金融知識,有人問他這樣做的原因。他回答:“我努力學習金融,就是為了讓孩子將來能去學藝術。”

有數據表明:

碩士學歷以上的家庭比高中學歷的家庭富人比例高30倍;

博士學歷的人比高中學歷的平均收入高6倍。

就像前段時間爆紅於網絡的那篇父親寫給女兒的信——父親在算了女兒從小學到大學的花費後說:“我寧可放棄這50萬,也要讓你去讀書。一個人活到40歲,很多20歲的觀念會被徹底顛覆,但‘一定要好好讀書’這件事,我會堅持到死。”

讀書,是回報最高的投入,是世上最光明最好走的路。

平庸的父母只看當下,優秀的父母放眼長遠。

後者知道,人生與人生大不相同。

你能看多遠,決定了你的生命有多遼闊,多壯觀。

平庸和優秀的父母,差在這3點

平庸的父母心裡沒譜

優秀的父母心中有數

書裡看到過一則小故事:

一個漁夫喜得貴子,上山拜佛。看到山門外有個算命先生,於是就想給自己的孩子算算運勢。算命先生要了孩子的八字,算完,送給男子一句話: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男子一看:懂了,命運風水才是最重要的,看來孩子天命已定。

多年後,同樣還是漁夫的兒子長大,也娶妻生子,來廟裡搖籤。

算命先生仍給了他這句話。

兒子一看:懂了,命運和風水都是選不了的,能做的就是積德和讀書。而真正唯一能抓住的東西,就是讀書和學習。

果然,他的孩子後來金榜題名,高中狀元。

同樣的一句話,造就了兩個人截然不同的命運。

有些父母總以“家境不好”“孩子不爭氣”“運氣不好”……為理由,自己不改變,也限制孩子的未來,甚至以此為傲;而有些父母則深深明白,通過讓孩子暫時吃苦,從而長久享受人生更大的福報的道理。

平庸的父母心裡沒譜,優秀的父母心中有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