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的簡化是否借鑑了日文漢字?

變異的90後

簡化漢字確實是日本先推行的,中國的簡體字有許多借鑑了日本當用漢字,但是要比日本簡化的更加徹底

(安倍晉三身後的“黨”字跟中國簡體自相同)

作為東亞地區最強勢的文明,古代中國周邊的國家受漢文明影響巨大,像越南、日本、朝鮮都使用漢字作為自己本國的文化載體。

但是這些國家的語言和漢字並不搭配,在使用上非常不便。到了二戰以後,隨著民族主義的興起,朝韓和越南相繼放棄了漢字。

到目前為止,日本是除了中國之外唯一一個現在還大規模使用漢字的國家(新加坡主要使用英文,漢字不常用)。

其實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國內也掀起過廢除漢字的激烈討論。

日本激進的改革派認為現在世界都主要通行拉丁字母,使用漢字無異於自絕於世界文明。不過由於漢字在日本已經被使用了上千年,若一概廢除將斷絕日本文化。

因此日本政府採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將漢字適當簡化,以方便書寫和學習。

日本政府於1946年進行了文字改革,規定了1850個《當用漢字表》。當用即“臨時使用”之意。這1850個之外的漢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錶記,或是用同音、同義字代替,並頒行簡化的新字體。

與此同時,中國也開始了對漢字的簡化,早在1935年8月國民政府就公佈了《第一批簡體字表》公佈,但遭到社會各界的強烈抵制,被迫於次年2月被收回。

新中國建立之後,人民政府重新開始了漢字簡化工作。195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成立。到1956年《漢字簡化方案》通過。

1964年5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簡化字總表》,簡體字開始在中國大規模推行。

中國在漢字簡化的過程中確實參考了一些日本當用漢字的簡化方式,不過簡化力度要遠遠大於日本的簡化字。


千佛山車神


細斟北斗02055813695

沒見過比這更可笑的想法了。看一看中國書法的演變過程,就能瞭解,漢字字體的簡化有其自身的規律。日文漢字的那一套,完全沒有中國漢字的規律,而僅僅是島國狹隘的審美和死板僵化的文化套路的毫無價值的簡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