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出唐朝十大名將,你認為哪些人可以上榜?

i小妞

按年代順序,我認可的十大名將如下:

1、李靖

李靖為唐朝南平荊湘,北定草原。著作《唐李問對》更是名列“武經七書”,自然是唐朝開國第一將。

2、徐世勣

徐世勣就是李勣,不過我對於這個名字的由來不是很喜歡。徐世勣就是徐世勣,不需要給人避諱,也不需要接受別家的姓。他少年就開始軍事生涯,一直活躍在大唐的戰場之上,事蹟不多做介紹。

3、蘇烈

蘇烈就是蘇定方,演義中被黑慘了的人物,但是此人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西破突厥、東征高麗,戰功赫赫。

4、裴行儉

裴行儉是裴仁基的兒子,裴行儼的弟弟。在唐高宗時期出將入相,聲望很高。而他的功績更是不遜於任何開國將領,經略西域,擊破突厥,都是開疆拓土的大功。

5、王方翼

王方翼是唐高宗王皇后的本家,祖上是西魏名將王思政,乃是將門虎子。因為武則天與王皇后的恩怨,王方翼未受重用,即使如此,王方翼還是在經略邊疆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可惜名將種子捲入政治旋渦,終究不得善終。

6、郭子儀

郭子儀的功績就是平定安史之亂,再造大唐。更可貴的是這樣大的功勞立下來,竟然還能夠全身而退,得以善終,可謂人生贏家。

7、李光弼

李光弼與郭子儀的最大差距就是想法太多,所以評價就低了很多,但是再造大唐有他一分功勞,而其戰績也是可圈可點。

8、李晟

李晟是從行伍出身的宿將,靠著平定朱泚之亂理應位列大唐柱石之列。

9、馬燧

連敗河北三鎮諸多叛軍,防禦吐蕃。吐蕃人評價李晟、馬燧和另一位名將渾瑊:

唐之名將,李晟與馬燧、渾瑊耳,不去三人,必為我憂。

10、李愬

李愬是李晟之子,雪夜襲蔡州,活捉吳元濟,至於他的X生活不和諧就不多說了。


山河依舊

雄唐盛漢,都是名將倍出的時代。

在夜狼的心中,大唐十大名將分別是:

第一位:李靖

這是幾乎沒有任何爭議的排名,李靖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心中的大唐第一戰神,蓋因無論是大唐的開國統一戰還是貞觀時期的對北方遊牧民族的擴疆衛邊戰爭,李靖都功勳卓著。統一江南、收蕭銑、滅林士弘、平輔公祏、撫定嶺南,滅東突厥,殲吐谷渾,李大將軍戰無不勝,同時李靖著有大量軍事理論著作。傳世之作有《李衛公問對》,曾被定為北宋的《武經七書》之一。

論功勳,他幾乎就是漢朝韓信+衛青的合體了。

自古開國名將,大多兔死狗烹,李靖能有如此戰績,李淵李世民父子的氣度很重要。

第二位:李勣

大唐雙李,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兩對組合了(另一對是衛青霍去病),這位隋唐演義中的牛鼻子老道(徐茂公),卻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戰神,從瓦崗寨時怒斬大隋第一名將張須陀,大唐統一戰中也是戰功赫赤,後來又與李靖雙鬼拍門上演了滅東突厥之戰,後來李勣為大唐鎮守幷州邊塞十六年,李世民曾經很驕傲的說楊廣修築千長城以防邊患,我只放一個李勣在幷州,就比隋帝國的千里長城作用還大。

高宗時代,李勣兩度率兵大敗薛延佗部,一舉滅亡薛延佗汗國。

唐帝國五徵高句麗,李勣參加了三次,終於在公元668年攻下平壤,以告太宗李世民在天英靈,此時的李勣,已經七十五。

第三位:郭子儀

平定安史之亂的首功,沒有郭子儀,大唐就沒有後來一百多年的江山沿續,中國歷史也就是另外一番景象。

最令人敬畏的是平定安史之亂後,老郭並不戀權,功成身退交出了兵權,避免了功高蓋主的悲劇,但隨後吐藩趁安史之亂大唐軍力空虛殺入長安,皇帝又一次跑了,郭子儀此時身邊僅有二十餘家丁,他臨危受命,召集舊部與吐蕃兵作戰,不斷取得小勝,不斷在長安城裡散佈消息迷惑吐蕃大軍,吐蕃人不知郭子儀部的虛實,在佔據長安15天之後,退出了長安。

此後十餘年,六十多歲高齡的老郭一直在邊塞,與吐藩交戰,成為大唐的移動長城。

這就是真正的名將氣度

第四位:蘇定方

在公元630年大唐雙李遠征突厥大軍陣容裡,有一名叫蘇定方一戰成名,他作為一個先鋒官率二百騎襲擊頡利可汗的帳營,立下首功,高宗六年,蘇定方又隨程知節遠征東突厥,程咬金因為縱容士兵搶奪,並屠城,西征軍無功而返,但蘇定方一部的表現很出彩,且對部下管束有方,回朝後唯蘇定方一人未被朝廷處罰。蘇定方的成名戰是在顯慶二年作為一軍主帥遠征西突厥,俘獲了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賀魯,將西突厥及其屬國全境納入大唐版圖。

顯慶四年,蘇定方再次遠征,平定蔥嶺以西思結闕俟斤都曼先鎮諸胡。

顯定五年,蘇定方遠征百濟,俘虜了百濟國王扶余義慈,平定百濟。

隨後,蘇定方一直征戰西北,與吐蕃作戰,於乾封二年(667年)在西北病逝,時年七十六歲。

第五位:薛仁貴

高宗時代最有名氣的大將,因為演義的緣故,薛仁貴無人不知,他大氣晚成,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大破突厥,為人稱道,但也有大非川的大敗。但是是無可爭議的唐第二代領軍人物。

第六位:劉仁軌

中國第一位抗日英雄,白江口海戰,中日第一戰,劉仁軌率唐軍大勝日軍,讓日本數百年不敢再染指朝鮮半島,此次一戰,劉老將軍入圍大唐十大名將,妥妥的。

第七位:高仙芝

大唐與大食爭奪中亞霸權的怛羅斯一戰,作為唐軍主帥的高仙芝雖敗尤榮,因為這畢竟是中原封建王朝最遠的一次進攻爭霸戰,此前他作為大唐的山地戰神已經揚名西域。怛羅斯也是大唐帝國最輝煌的頂點。

第八位:李光弼

安史之亂的平定,功勞最大的是郭子儀和李光弼這對天下兵馬副元帥。特別是在長安失守後,李光弼退守井徑,率不足萬餘士卒堅守太原,抵擋做了史思明十萬大軍的攻擊,殲敵七萬餘,太原保衛戰和張巡的睢陽保衛戰,成為了安史之亂的關鍵轉折。

鄴城大戰唐軍六十萬大軍被史思明大敗,唯獨李光弼王思禮全軍以退,之後李光弼接替了郭子儀成為了天下兵馬副元帥,指揮對叛軍作戰。

平定安史之亂,李光弼其功不亞於郭子儀。

第九位:李愬

中唐以後,大唐衰落,將星暗淡,但名將李愬風雪夜襲蔡州,活捉蔡州節度使吳元濟,並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教科書式的奇襲經典戰例,為晚唐軍界爭足了面子。

第十位:李克用

李克用算得上是大唐最後的名將了,在大唐即將被黃巢傾滅時,他以手頭並不多的人馬出山,剿滅了黃巢。隨後與朱溫爭霸,開啟了另一個時代。與朱溫相比,他政治上的頭腦眼光更清醒,只爭霸圖權,不願稱皇改朝,也算得上是大唐的“忠臣”,大唐十大名將以他來結束,恰好。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文史工作室

唐朝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名將更是層出不窮,以下是我喜歡的十大武將。


郭子儀:“不戰而屈人之兵”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郭子儀指揮或參與指揮了攻克河北諸郡之戰、收復兩京之戰、鄴城之戰等重大作戰;

安史之亂後,他計退吐蕃,二復長安;說服回紇,再敗吐蕃;威服叛將,平定河東。

他戎馬一生,功勳卓著。史書稱他“再造王室,勳高一代”,“以身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曾國藩: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最難,自周漢以後,罕見德傳者。立功如蕭、曹、房、杜、郭、李、韓、嶽,立言如馬、班、韓、歐、李、杜、蘇、黃,古今曾有幾人?


薛仁貴:“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

在貞觀末年投軍,征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

留下“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王棨:醜虜侵塞,將軍耀威。弓一彎而天山未定,箭三發而鐵勒知歸。驍騎來時,疊利鏃以連中。

劉昫:仁貴驍悍壯勇,為一時之傑,至忠大略,勃然有立。


秦瓊:“為朋友兩肋插刀”


秦叔寶為救朋友,染面塗須去登州冒充響馬,路過兩肋莊時,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兒,猶豫片刻,一條路去汝南莊,一條路去登州,一條路回家門,最終還是為朋友,視死如歸去了登州,兩肋莊岔道體現出秦瓊的深重義氣就被人們傳為“兩肋岔道,義氣千秋”。

後隨李世民南征北戰,是一個能在萬眾之取敵將首級的勇將。

來護兒: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


尉遲恭:“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在玄武門事變中,不但殺死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之命,還請高祖下令,令諸軍皆屬李世民指揮,內外遂定,可謂力挽狂瀾。

有遠見的卓識,如玄武門事變後,對太子的黨羽主張釋而不殺,這一舉措迅速緩和了內部矛盾,同時還為李世民保留了魏徵那樣的大批棟樑之材。

李世民:“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公之素心,鬱如山嶽。”


薛訥:“資忠報主,見義忘身

當時他僅為一縣令,皇帝寵臣來俊臣權勢傾朝,人們多趨之若鶩。

在這一案中,來俊臣因受賄草率斷之,但薛訥以民意為重,義正詞嚴,拒理抗爭,迫使來俊臣收回成命,從而以剛正秉直而聞名於世。

時突劂侵入河北,邊患緊急。武則天授訥以左武衛將軍、安東經略,鎮守邊疆,屢立戰功。

歐陽修等《新唐書》:“訥性沉勇寡言,其用兵,臨大敵益壯。”


程咬金:三板斧的“混世魔王”

第一斧:劈腦袋 用斧頭從上往下砍,無論對方攻擊不攻擊他,程因為只會這三斧子,所以大發拼命,而對方往往方寸大亂。

第二斧:鬼剔牙 在對方橫武器招架時,收斧頭,獻斧纂,攻擊對方面部,由於速度快,對方一般都使用鐵板橋躲避。

第三斧:掏耳朵 在二馬錯蹬時,回身橫掃,由於對方前招為鐵板橋,剛起身,很難躲閃,所以這三斧子很厲害。

李世民:志懷銳穎,氣幹強果,業預艱難,效宣行陣。入司禁衛,勤誠著於軒陛;出鎮方隅,惠化洽於黎俗。疇庸有典,式隆寵命。


李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

李靖在治軍、作戰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

韓擒虎: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


樊梨花:“中國古代四大巾幗女英雄之一

樊梨花,美麗無雙,武藝最高,天下無敵;雖受辱含冤,卻申明大義,顧全大局,以德報怨。

樊梨花是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和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相比,她身上的神話色彩似乎還要濃厚一些。

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麗的,深刻的,她所體現的正是中國婦女偉大的獨立於世的精神。


李光弼:“出奇制勝,以少勝多”

他治軍威嚴而有方,代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後,營壘、士卒、麾幟無所更改,而當他號令後,軍威更加威嚴。被譽為“自艱難已來,唯光弼行軍治戎,沉毅有籌略,將帥中第一”。

鄭觀應:古之為將者,經文緯武,謀勇雙全;能得人,能知人,能愛人,能制人;省天時之機,察地理之要,順人和之情,詳安危之勢。


李晟:“器偉雄才”,“長於應變”

李晟性疾惡,臨下明,善知部下之長;敢犯言直諫,盡大臣之節;治軍嚴明,賞罰必信。

在作戰指揮上,不畏強敵,善激勵士氣,團結友軍,謀定後戰,身先士卒,臨敵應變,政治攻心與軍事打擊並用,因而能克復長安,立不世之功。

康熙帝:李晟雖遭讒間,不能坦然自信,則亦未嘗學問之故也。

凡人臣善處功名者不多。概見惟在帝王加意保全之,斯可得善始善終耳。



農夫山泉不填


薛仁貴

薛仁貴,唐朝名將,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名禮,字仁貴,以字行世,生於隋大業九年(613年),卒於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蹟在唐太宗、高宗時期。

薛仁貴自幼貧寒,習文練武,有臂力,長成務農,娶妻柳氏。 他本想重新為祖墳選址,柳氏說,現在朝廷正在徵兵,你何不如先去軍隊建立一番功績,回來再重新選址不遲。於是薛仁貴開始了自己近40年的戎馬生涯。

唐貞觀後期,唐太宗想親征高麗,從貞觀十八年( 644年)秋開始,即調集軍資糧草和招募軍士,積極進行戰爭準備。薛仁貴就到將軍張士貴處應募,被收為部屬。不久,唐太宗親征高麗,張士貴軍行至安地時,郎將劉君印為當地武裝所圍,薛仁貴聞訊後,單騎前往營救,擊斬敵將,系其頭於馬鞍,降伏餘眾,救君印回營。從此,薛仁貴名聞三軍。

貞觀十九年( 645年),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麗,不斷擊敗高麗守軍,六月,至安市,高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率軍20萬依山駐紮,抗拒唐軍。唐太宗視察地形後,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這時,薛仁貴自恃驍勇強悍,想立奇功,即穿上異於眾人的白色衣甲,手持方天戟,腰挎兩張弓,大呼陷陣,高麗將士紛紛倒伏,殺開一條血路。唐軍隨之繼進,高麗軍被打得大敗。站在高處觀戰的唐太宗望見,戰後特召見薛仁貴,賜馬二匹,絹40匹,生口10人為奴,並提升為遊擊將軍,雲泉府果毅,職守皇宮玄武門(北門)。及唐徵高麗還軍,唐太宗還特對薛仁貴說:“朕舊將皆老,欲擢驍勇付之外事,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虎將。”並加封薛仁貴右領軍郎將。

徵高麗後到唐高宗時期,薛仁貴一直守衛玄武門。永徽五年( 654年),唐高宗行幸萬年宮(在今陝西麟遊縣西),第一天夜裡就遇山洪暴發,直衝萬年宮北門,衛士們見水勢兇猛各自散去。而薛仁貴登門向宮內呼叫水至,唐高宗聽到喊叫,急忙出宮跑到高處。當唐高宗回頭看時,大水已經湧進了他的寢殿。躲過大難,唐高宗感激薛仁貴,特賜薛仁貴御馬一匹。

薛仁貴於永淳二年( 683年)去世,終年70歲。死後,朝廷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官府還特造靈輿。護喪還歸故里


近代如夢令

將,古漢語中是統率、統領、率領、帶領的意思,成語典故中的-韓信將兵多多益善!也可以說成是韓信領兵多多益善、韓信統兵多多益善、韓信率兵多多益善、韓信帶兵多多益善。要評選唐代十大名將自然不能少了李世民!李世民-不僅是千古一帝、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更是傑出的軍事家!毛主席就對李世民的軍事指揮才能推崇備至,稱讚李世民是-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所以大唐王朝的-頭號戰神、第一名將非李世民莫屬!第二名當屬-李靖!李靖-為大唐王朝南平蕭銑、甫公祐,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拓展大唐國境-東起大海-西到焉耆-南到林邑-北至瀚海沙漠!李勣、李道宗、侯君集、蘇定方皆為一流名將,但是,都心悅誠服的服從李靖的指揮!貞觀十八年,李世民御駕親征,討伐高句麗,無功而返,李靖並未參加討伐高句麗的戰役,但是,卻對遼東之戰敵我雙方的得失利弊瞭如指掌,一針見血地指出李世民之所以無功而返原因是拒絕了李道宗攻打烏骨城的建議,如果採納李道宗的建議拿下烏骨城就可以直撲平壤。李勣,軍中威望僅次於李靖!李勣-在大唐王朝的國內統一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貞觀四年與李靖一起被李世民任命為討伐突厥的最高統帥,與李靖一起指揮大唐軍隊殲滅突厥,活捉吉利可汗。後鎮守幷州保障邊關安寧,被李世民譽為-大唐江山的萬里長城!之後滅薛延陀、隨李世民討伐高句麗。唐高宗李治時期先後兩次擔任討伐高句麗的最高統帥,最終一舉滅亡高句麗。李道宗,在小說、評書、影視作品中被歪曲成了嫉賢妒能,陷害忠良的奸臣,更離譜的是評書《薛仁貴徵東》將李道宗說成是李世民的皇叔,拼命的陷害薛仁貴。然而,歷史上真實的李道宗不僅不是奸臣,也沒有陷害過薛仁貴,更不是李世民的皇叔,李道宗與李世民的關係是堂兄弟的關係,年紀比李世民還要小一些。李道宗-初唐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李唐宗室中才華最為出眾。先後參與了平劉武周、王世充,滅東突厥、吐谷渾、薛延陀、高句麗的戰役,在貞觀四年的滅東突厥的戰役中生擒活捉突厥可汗吉利,貞觀十八年的遼東之戰中協助李世民指揮作戰,提出了攻打烏骨城的正確建議,為大唐王朝的統一和開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戰功!蘇定方-初唐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李靖的部將、得意門生,貞觀四年隨李靖北滅東突厥,唐高宗顯慶二年開始獨當一面,征討西突厥、平定蔥嶺、夷滅百濟、討伐高句麗,蘇定方為大唐王朝滅了三個國家,生擒活捉三個國家的國王押解回京,將大唐國土向西開拓至中亞,向東拓展至朝鮮半島,為大唐王朝立下了不世之功!劉仁軌-唐太宗、唐高宗時期名將,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將日本打得服服帖帖的華夏英雄!小日本被劉仁軌打服後稱臣納貢,以中國為師,學習中華文化。王忠嗣-唐代名將,傑出的軍事家。一個人指揮整個大唐王朝一半的軍隊,一個人兼任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殲滅奚、契丹聯軍,大敗突厥葉護部落,取烏蘇米施可汗首級至長安。青海湖會戰大破吐蕃。提拔、培養日後的一代名將李光弼。李光弼-唐代名將、軍事家,由王忠嗣一手提拔,平定安史之亂,再造唐朝的功臣,地道戰的創造者。中唐時期最出色的統帥、軍事家,平定安史之亂的主帥,戰功被朝廷譽為中興第一!郭子儀-中唐名將、軍事家、政治家,平定安史之亂、收復長安、洛陽,抵禦吐蕃入侵,再造唐朝的功臣。李晟-中唐名將、軍事家。大唐王朝的救火隊長,哪裡有叛亂哪裡就有李晟,安史之亂平定後又出現了許多大大小小的蕃鎮軍閥擁兵自重,謀反作亂,李晟為大唐王朝剿滅蕃鎮之亂,維護了國家的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


在下莊挺

評十大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下面看看我評的唐朝十大名將:

第一名:軍神李靖。

李靖一生四戰,平蕭銑、平輔公祏、滅東突厥、滅吐谷渾,戰績全勝,過程漂亮至極,有教科書意義,本身有兵法《李衛公問對》傳世。

第二名:軍神之亞李世勣。

英國公,與李靖並稱的名將,嶄露頭角較晚,跟李靖滅東突厥,後來自己又消滅薛延陀和高句麗,是帥才加將才。

第三名:誅滅三國蘇定方。

李靖的學生,因為是竇建德的人,很晚才獲重用。跟李靖滅東突厥,自己消滅百濟和西突厥,是僅次於李靖、李世勣的名將。

第四名:四鎮擎天王忠嗣。

手握隴右、河西、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消滅後突厥,大破契丹,是郭子儀、李光弼的老師,忠臣良將,因不願逢君之惡而屈死。

第五名:天人之智裴行儉。

平定東西突厥叛亂,智計卓絕,一般人無法理解。還護送薩珊波斯王子卑路斯回國,若非大唐無意插手波斯局勢,說不定裴行儉可以跟阿拉伯帝國打一仗。

第六名:平亂柱石李光弼。

契丹人。平定安史之亂的最大功臣,戰績遠在郭子儀之上,在皇帝不搗亂的情況下可以做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多次大破安史叛軍。

第七名:揚威石堡哥舒翰

突厥人。王忠嗣愛將,為唐玄宗時的國家柱石。在對吐蕃的戰爭中屢戰屢勝,威望素著,為唐玄宗攻克極難攻的石堡城。哥舒翰主持西線時,吐蕃被壓縮為守勢,國土也一再喪失。

第八名:縱橫二國侯君集

李靖的學生,學得李靖兵法,但不太精,不過已經很牛了。滅吐谷渾時,進獻了戰略計劃,是主要功臣,後來又獨立領兵消滅了高昌國,因受罰,與太子李承乾勾結,意圖扳倒李世民,被殺。

第九名:力挽狂瀾李晟

在朱泚之亂中,幫助唐德宗擊敗叛軍,迴歸長安。此後在征伐河北藩鎮,以及抵禦吐蕃的戰鬥中表現出色,其子李愬也是將才。

第十名:三箭天山薛仁貴

滅高句麗之戰居功至偉,自己獨立領兵消滅了鐵勒九姓,本來也是名將之才,但放在最末尾,是因為他先有大非川之敗,被吐蕃打得全軍覆沒,後來統帥熊津都督府的部隊時,又被新羅擊敗,敗績太多。


文史宴

唐朝是在隋之後大一統的朝代。經過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時勵精圖治,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一個時代。要說唐朝十大名將個人認為有以下幾位。排名不分先後。

衛國公李靖他文武兼備,為唐朝統一立下赫赫站功,同時他在治軍上很有經驗,他著有《李靖六軍鏡》。在凌煙閣排第八位,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

英國公徐世績他一生經歷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早年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平定四方,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河間郡王李孝恭曾獻計並率軍攻打南方的蕭銑,立下戰功,升任荊州大總管。死後列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遼西郡公薛仁貴是唐朝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最輝煌的一戰是三箭定天山,曾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

臨洮郡公王忠嗣曾以三百輕軌騎大破吐番,開元二十六年北閥契丹,契丹全軍覆沒,後來又一人兼任四鎮節度使,手握天下重兵。

汾陽王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郭子儀參與指揮攻克河北諸郡之戰、收復兩京、鄴城之戰。死後追封為古代名將六十四之一。

臨淮王李光弼是經郭子儀推薦為河東副節度使,論戰功論軍事才能要勝過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是唐朝中興第一功臣。

西平王李晟是以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討伐反叛的河朔三鎮,李晟收復長安,兼任鳳翔、隴右、涇原三鎮節度使,為維護唐王朝統一做出重大貢獻。

南康王韋皋是唐朝中期名將,德宗建中四年以功升為隴州節度使,興元元年為左金吾衛大將軍,韋皋在蜀地多次擊破吐番,在當地治理的很好。

涼國公李愬是李晟第八子,曾雪夜襲蔡州,生擒吳元濟,平定淮西。被封為涼國公。後任武寧節度使,大破李師道。


dlh139

大唐名將如雲,遠遠不是十大名將能夠概括的,愚以為名將首先要能夠獨當一面,統兵排兵佈陣,其次才應該是衝鋒陷陣,所以類似於秦瓊、尉遲恭之類的武將肯定是排不上名詞的。

單單是宋朝武廟七十二將而言,唐朝就佔有十三席:李靖、李積、郭子儀、李孝恭、尉遲敬德、李光弼、蘇定方、王孝傑、裴行儉、張仁亶、王晙、郭元振、李晟,其他的武將如侯君集、秦瓊、程咬金、王忠嗣、哥舒翰、薛仁貴等等都進入不了武廟就可想而知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個排名,我就說說我的看法,不同時期之間的對比是不公平的,所以我的排名是綜合唐朝前期,中期和後期考慮的結果。

第一肯定是大唐的不敗戰神李靖,唐朝統一進程中唯一能夠與太宗比拼戰功的人物,平蕭銑,滅輔公佑,北擊突厥,西破吐谷渾,與李積並稱二李,就算是歷史十大名將也有其一席。

第二是李積,與李靖並稱二李,而且能夠進入武廟十哲,就能夠看得出他的威名,唐高宗時期,平高句麗,完成了隋煬帝和唐太宗都沒有實現的功勳。

第三和第四是再造大唐的兩位主將,郭子儀和李光弼,單論軍事才能,李光弼還在郭子儀之上,但是郭子儀能夠做到主上不疑更加難能可貴。

第五是李晟,李晟原為邊鎮裨將,以戰功累遷至右金吾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封合川郡王。建中二年李晟以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討伐反叛的河朔三鎮。興元元年,李晟收復長安,平定朱泚之亂,兼任鳳翔、隴右、涇原三鎮節度使、行營副元帥,改封西平郡王。可以這樣說,李晟是在為唐朝續命。

第六是王忠嗣,身兼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大破奚契聯軍,降服契丹三十六部 ,在青海湖、積石之戰中大破吐蕃。可惜死時僅四十五歲,終免不了遭饞被貶的命運。

第七是蘇定方,他從一員普通戰將,靠戰功累遷為禁軍高級將領,並以其先後滅三國、擒三主的非凡戰績和正直的為人而深受太宗和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屢委以重任,是唐初朝廷的一員得力干將。

第八是哥舒翰,一生屢破吐蕃、佔領石堡城,可惜最後身死潼關,卻也不能泯滅他的功績。

第九是李愬,名將李晟之子,有謀略,善騎射。雪夜入蔡州,奇襲戰的經典戰例,備受推崇。

第十是裴行儉,679年,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與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裴行儉以計俘都支,將吏於碎葉城立碑紀功。同年,率軍平定突厥阿史德溫傅、阿史那伏唸的叛亂。同時善於識拔人才,軍中提拔的將領如程務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齒常之等,都成為一代名將。

其實,李世民也足以上榜,只是他是天子,故而略去;而李孝恭,更多的是靠李靖而獲取戰功,不可否認他的軍事才能,但是畢竟有著大唐的戰神輔助,只要他是一個知人善任之人,便可獲取不世之功,故而其水份較大,也將其略去。


菰帆逺影43521329

唐朝,自618年建國到907年滅亡,共存在289年,是公認的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從全球各個國家把中國城成為唐人街就可以看出唐朝的影響力。

關於唐代10大名將,我是這樣認為的。

第一位是衛國公李靖。對於李靖我想大多數對他的印象應該是《哪吒傳奇》《西遊記》中的形象。

李靖

但現實中的李靖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無數戰功,是唐朝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李靖率軍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一舉奠定唐朝的版圖。

第二位是陳國公侯君集。

侯君集

侯君集早年不學無術,完全一活脫脫的憤青。後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逐漸得到李世民的賞識,最終和尉遲恭幫助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貞觀年間,討突厥,滅高昌國。

第三位是英國公徐世績。

徐世績(李勣ji四聲)

徐世績一樣他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後又大敗東突厥、高句麗。

第四位是薛仁貴

薛仁貴貞觀末年投軍,從軍數十載,大勝九姓鐵勒,征服高句麗,大敗突厥,“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等諸多歷史典故都和他有關。

第五位是王忠嗣。

王忠嗣

王忠嗣在玉川戰役中率300騎兵突襲吐蕃軍隊,斬敵數千,吐蕃王慌張逃竄。738年率兵十萬攻打契丹,奚和契丹聯軍全軍覆滅。

第六位是郭子儀。

郭子儀先平定太原絳州兵變,後吐蕃趁機長安防備鬆懈時攻入長安,唐代宗啟用郭子儀,當得知郭子儀和唐軍到來時,吐蕃立刻撤出長安,不戰而屈人之兵。

第七位是李光弼

李光弼鎮壓浙東袁晁起義,後又平定安史之亂,助力唐王朝實現中興。

第八位是李晟。

李晟也是唐中期的名將。784年,李晟收復長安,平定朱泚之亂。

第九位是韋皋。

韋皋數次征討吐蕃,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1500多人,繳獲牛羊二十五萬,收繳兵器六百三十萬。

第十位是李愬(su四聲)

816年,率軍討伐割據勢力吳元濟,他乘敵鬆懈,攻克蔡州,捉拿吳元濟,平定叛亂。

綜上,唐代十大名將都是唐朝各個時期著名的將領,他們或者是開疆擴土,或者是力挽狂瀾挽救出現問題的唐王朝,因為他們稱得上十大名將。


奇異樹下奇異果

我是寂寞的紅酒,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唐朝歷史上名將輩出,紅酒認為唐朝真要評出十大名將的話,應該有以下十位:

第一,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的李靖。

第二,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貴。

第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郭子儀。

第四,大破高句麗的李勣(徐世勣)。

第五,滅三國、擒三主的蘇定方。

第六,威震西域的高仙芝。 第七,出奇制勝,以少勝多的李光弼。

第八,軍政兩棲的裴行儉。

第九,大破吐蕃的韋皋。 第十,器偉雄才的李晟。

此外,還有李孝恭、侯君集、李粟、王忠嗣、秦瓊、尉遲恭等,都稱得上大唐名將,也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 收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