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敗退時,對佔領城市是如何進行破壞的?

用戶172304069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軍國主義兩項戰略均未達到目的,大東亞共榮圈陷入崩潰中,大陸打通作戰的失敗,使日本的末日即將到來。但是日本軍國主義並不甘心失敗,仍然企圖以尚存的400萬軍隊,作垂死掙扎。

圖為南京受降儀式現場,中方的桌寬約是日方的3倍。

1945年初,日本陸軍大本營發佈了《帝國陸海軍作戰計劃大綱》和《決戰非常措施綱要》,提出要竭力收刮中國和東南亞各地的戰略物資,不惜一切手段以增加重要軍需物資的生產,而此時在中國的日軍基本在城市或之間的交通線上,已經被我軍和國軍團團包圍,日軍活動範圍已經大受限制。

圖為岡村寧次簽署投降書,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日方代表全部神情沮喪。

1945年3月,日本大本營又制定了《“決號”作戰準備綱要》,利用本土優勢,以殘存的兵力進行堅決抵抗,日軍判斷盟軍將於6月登陸日本本土,於是日本從中國抽調大量作戰部隊經東北、朝鮮向日本調集,並於6月22日發佈全世界史無前例的《義能兵役法》,規定15-60歲的男性公民和17-40歲的女性公民必須服役,根據這項法令,日本可以徵兵2800萬。

圖為日本關東軍向蘇聯投降,本以為向蘇聯投降能落好,沒想到向蘇聯投降的都去了西伯利亞。

所以日軍的敗退是一步步有階段性的,這時留在中國的日軍已是老弱殘兵和偽軍了。8月8日,蘇軍大軍南下東北,東北雖有30個師團約100萬人的關東軍,但是此時的30個師團還不如1937年6個師團的關東軍有戰鬥力,於是成為渣渣的皇軍在蘇聯炮火下就此湮滅,8月14號,日本政府投降,17號關東軍下令停止抵抗,20日關東軍向蘇軍投降,全部徒步進入西伯利亞做苦力。

圖為1945年9月,日本投降後等待遣返回國的日軍士兵。

1945年我軍和國軍在夏季開始大反攻,以城鎮為單位收縮兵力的日軍已成強虜之末,大部分部隊在結束戰爭前已和我軍和國軍怎麼受降進行了多次談判了,國民黨接受了大部分日軍的投降,有128萬人的部隊和武器,很多偽軍搖身一變就成了國軍。也有少量的日軍敗退時焚燬城市、破壞武器、埋藏物資、有些受法西斯奴化深者甚至切腹自殺了。

比如臭名昭著的731部隊,為了掩蓋罪行在敗逃之前炸掉了大部分的房屋,毀壞了所有的犯罪證據;華南派遣軍司令田中久一在日本宣佈投降後,還命令部隊對岳陽城進行瘋狂破壞,大肆焚燒建築,損毀財物,大火燒了4天4夜不滅,田中久一也在戰後在中國被執行槍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