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轄區內旅遊景點

無為縣,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地處安徽省中南部,長江北岸,北依巢湖,南與蕪湖市、銅陵市隔江相望。始建制於隋朝,縣名取"思天下安於無事,無為而治"之意,宋代曾與臨安、揚州、壽春並稱"全國四大名城";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無為是皖江抗日根據地中心區和"渡江第一船"始發地。

無為縣總面積2433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012年總人口145萬。糧棉油及水產品產量均居中國百強行列,是傳統的"魚米之鄉","長江三鮮"、無為板鴨、剔墨紗燈等中國聞名。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有泊山洞、米公祠、黃金塔、新四軍七師師部舊址等自然人文景觀。歷史上書畫家米芾曾在此任知軍,湧現出抗日民族英雄戴安瀾、詩人田間等一大批名人,當代有王傳福、姜純等名人。無為是中國聞名的"電纜之鄉"、"勞務之鄉","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合福高鐵無為站已建成,2015年6月28日通車運營,無為縣步入高鐵時代。

無為縣名"始於城口置無為軍,思天下安於無事,取無為而治之意以名之"。

春秋戰國時,無為縣境屬楚居巢。夏朝末年,成湯將桀流放到古巢國,也就是今天的無為境內。東周時(周頃王四年起),楚國和吳國多次在此交戰。起初楚國在爭奪中佔優勢,於靈王二十四年佔領了巢國全境,後於景王七年滅巢。但此後吳國於景王八年敬王元年、二年、十一年、十二年多次擊敗楚國,並最終於吞併巢國。

戰國期間,無為屬楚國。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屬九江郡居巢縣。

西漢高帝四年(前203年)屬淮南國居巢、臨湖、襄安縣。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屬廬江國居巢、臨湖、襄安縣。景帝四年(前153年)罷廬江國為廬江郡。東漢初平四年(193)屬廬江郡居巢、襄安縣。

三國時屬吳廬江郡濡須。

晉太康元年(280)屬廬江群居巢、臨湖、襄安縣。咸和四年(329)屬豫州。太元(376-396)中,在縣境西北僑置扶陽縣。

南朝時,梁太清元年(547)屬南譙郡蘄。

隋開皇元年(581)屬廬州襄安縣,縣治在今巢湖市區東北2.5公里處。始設無為鎮(今無城鎮)。

唐武德三年(620)以襄安縣地置巢州,又在縣境西北置開城、扶陽縣。七年(624)廢開城、扶陽縣,改巢州為巢縣,無為鎮屬之。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置無為軍,領巢縣、廬江二縣。熙寧三年(1070)析巢、廬江二縣地置無為縣。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無為軍為無為路,屬江淮行省。二十八年降為無為州,領無為、廬江、巢縣三縣。

明洪武元年(1368)無為州領巢縣1縣,屬中書省。不久復屬廬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無為州不領巢縣,與合肥、舒城、廬江、巢縣同屬廬州府。

清咸豐三年(1853)9月6日(農曆八月初五)太平軍攻克無城。是年 太平軍佔領無為州後,與清軍交戰於裕溪、運漕、黃雒,清軍大敗。運漕的16萬石存米被太平軍運到南京。咸豐十一年(1861)10月(農曆九月) 太平軍與清軍大戰,失無城。是年太平軍扼守泥汊、神塘,阻止清軍沿江東下。清軍掘開鳳凰頸大堤,水淹太平軍,太平軍失利。

民國元年(1912)4 月,改無為州為無為縣,仍屬廬州府。

民國3年6 月屬安慶道,民國17年廢道,直屬安徽省。民國21年屬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27年7月屬第五專署,10月屬第三專署。民國29年4 月屬第一專署 。

1927年8月,中國共產黨開始在無為建立組織。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無為縣委組建蘇維埃政權,領導無為縣人民舉行"六洲暴動",揭開了無為人民武裝奪取政權的序幕。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獨立自主地開展武裝鬥爭,使無為發展成為全中國十九塊抗日根據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全縣計有無為、臨江、湖東、無南等4 個縣行政區和1個準縣級的江流行政辦事處,隸屬皖江行政公署領導。

解放戰爭時期,無為全境仍按照抗戰時期區劃一分為四,共轄21個區(鎮),隸屬皖西第四專員公署。此期,全縣人民掀起"支前參戰"熱潮,"渡江第一船"率先自無為泥汊江岸發出。1949年1月21日無為縣解放。1949年7月,無為全境的4 個縣級行政區正式合併,成立統一的無為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無為縣始屬皖北行署巢湖專區。1952年1 月屬安徽省蕪湖專區,1965年7月復屬巢湖專區,2000年隸屬新設立的巢湖市。

2011年8月22日宣佈,根據國務院的批覆,撤銷地級巢湖市,原巢湖市所轄的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

無為縣地處安徽省中南部,長江北岸,北依巢湖,南與蕪湖市、銅陵市隔江相望,距省會合肥市百餘公里。無為縣地圖位置位於東117°28′48″-118°21′00″,北緯30°56′21″-31°30′21″。

風景名勝

摺疊米公祠

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轄區內旅遊景點

無為縣旅遊米芾知無為軍期間,書房因藏有晉人墨寶而取名"寶晉齋"。齋前有"墨池",旁有石丈。後人在此基礎上修建米公祠。原祠藏品多毀失,民國年間在舊址上建縣圖書館。又建立縣文物管理所,內藏曆代名家碑刻百餘方,有宋徽宗楷書《題唐十八大學士》,米芾篆書《御製文宣王贊》等。1981年9月定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摺疊濡須劉氏宗祠

劉氏光裕堂,光裕堂在劉氏宗族中,有多處版本。第一個是內洋光裕堂;其二為贛州信豐光裕堂;其三為湖南漣源市楊家灘俗稱楊市,是湘中地區有名的千年古鎮, 老劉家是楊家灘劉氏的祖居之地。

摺疊司令部舊址

新四軍七師司令部舊址,座落在巢湖市無為縣紅廟鄉三水澗村,保留有石磚、土木結構茅草加小瓦平房七師司令部機要室,七師政委曾希同志住過的五間房,七師領導同志用過的桌、椅及當年曾希聖親手嫁接的三棵梨樹等,該址89年被省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5年省、縣共投資80萬元建造700多平方米的紀念館,並築圍牆保護,定期對外開放,成為無為縣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摺疊西九華寺

該寺在無為縣六店鄉境內,座落於巢湖無為、廬江交界處的都督山,為巢湖市重點寺廟,始建於宋景德年間,原名岩石寺,歷經戰火與文革毀建多次。佔地十頃,有松柏環饒古寺,整個寺院在著名都督山頂,依懸崖峭壁九丈石而建,在藍天白雲之下,有青山裹古寺,古寺饒巨巖,氣勢非凡。寺院建築面積達2000餘平方米,百餘間房屋,錯落有致。

摺疊泊山洞

泊山洞風景區位於無為西南蜀山鎮境內的下泊山,距縣城38公里,地處無為、廬江、巢湖交界處,軍二公路橫亙山下。泊山洞是形成於2億4千萬年前的古老的石灰溶洞,奇景秀色,鬼斧神工,被人們譽為"江淮獨秀"。全洞面積約4000平方米,遊程長500餘米,共有三層,分18大景區,86個景點。洞道高低起伏,幽邃曲折,洞中的鐘乳石千姿百態,晶瑩剔透,且洞中有洞、有山、有水,有泊山洞大佛、龍王宮、靈霄寶殿、黃姑出嫁、鱷魚汲水、眾仙祝壽、泊山龍潭等名勝,洞下層有無底潭,深不可測,其水清甜可口,經專家檢驗,此水含有豐富的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是優質天然礦泉水。洞外的下泊山,蒼松如海,翠竹掩映。山上慈姑廟相傳是為紀念黃巢侄女黃姑而建,1996年又投資修建"泊山寺"對遊人開放。

摺疊森林公園

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為AAAA級,天井山位於無為縣城西南40公里,西接廬江,北臨巢湖,總面積約1.8萬畝,1992年經原國家林業部批准建立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天井山林海茫茫,山谷縱橫,奇山、怪石、泉水、古剎、天然洞穴甚多,山谷清泉潺潺,空氣清新溼潤。天井山因山頂有一口天井,終年不枯不溢,而得名。

摺疊萬年臺

萬年颱風景區位於無為縣鶴毛鄉萬年臺行政村,景區內具有奇山異石、蒼松翠竹、藍天綠水、鳥語花香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最有特色的每年清明左右滿山遍野的杜鵑花開得如火如荼。主要景點有:水簾洞、牛鼻洞、二郎神石、滴水巖、新月湖、鴛鴦谷、延壽寺等等。

摺疊竹絲湖

竹絲湖地處無為西南端的牛埠鎮東南部,東臨長江,西靠三公山,湖面1.6萬餘畝,水深平均約3米,是無為縣境內唯一的天然淡水湖泊。竹絲湖原名橫山湖,又叫黑沙湖。因湖周山多,每年汛期洪水暴發,將山上的竹絲衝入湖內,當地群眾撒網打魚時,網帶上許多竹絲,故後改稱為竹絲湖。

竹絲湖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蹟,其中有山勢巍峨的三公山,有似一對情人臥躺在竹絲湖東岸的橫山與益山,有神奇的裂山,有兩山對峙如橋墩的黃龍橋山,有盛產梅花魚的清水澗,還有留下許多美麗傳說的石婆窪、龍門橋、擂鼓墩、萬丈樓等。

摺疊黃金塔

黃金塔坐落於無為縣無城鎮鳳河行政村東側的西河之畔。黃金塔為歷史上號稱"十里三黃金,鳳凰趕麒麟"的所在

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轄區內旅遊景點

黃金塔地。北宋早期,無為境內佛教興盛,僧侶眾多,遂在汰水內闢地建寺,名南汰寺,後又在寺中建塔,形成規模宏大的佛寺建築群。但由於時代變遷,戰爭毀壞,南汰寺與黃金塔也迭經動亂,從興到衰,最後只剩下孤塔一座。據《無為州志》記載,黃金塔建於北宋鹹平元年(998年)。

該塔是一座仿木樓閣式磚塔,平面六邊形,面闊3.4米,塔高35米,九層磚塔 ,一二層、二三層之間為雙層腰簷,腰簷層層仿木斗拱均為鴛鴦交手,底層西半側設佛龕室,二層內壁東、南、北側各置一佛龕座,頂部有木質藻井。塔底部為飾有蓮花磚雕須彌基座,結構牢固,塔體龐大,逐層內收。其造型挺拔,凝重穩固,巍然屹立。該塔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全面修復,是安徽省存世年代最早的古塔建築,1981年被列為首批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