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佳音放豪言:考下CPA,买一个房子也不是件特别难的事情

人就是在两种状态中切换的:一、追求欲望的痛苦。二、欲望满足后的无聊,于是继续追求下一个欲望。而中间最短暂的,就是满足那一刻的欢愉。

“CPA是不是好值钱的?我想自学考一个,你说难不难啊?”

“四大真的好累,熬不下去了,跳去企业会不会balance一些?”

“财会类毕业,是去事务所做审计做咨询好呢?还是去企业做财务好呢?”

这几年总是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在在四大3-4年,企业2年出头。以自身经历,给大家一些参考!

01

CPA是不是好值钱的?

我想自学考一个,你说难不难啊?

雷佳音放豪言:考下CPA,买一个房子也不是件特别难的事情

首先,考个证就身价飞涨的故事,真心没见过。

某些电视剧里的台词,实在只能说明编剧没有做好调查......

不管什么证书,它充其只能证明你拥有某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学习能力。换言之,门槛。

那些所谓站在高处仰望星空的人,一定是因为综合的原因而非一个××证那么简单。扎实的学术功底、出众的工作能力、丰富的实战经验、坚忍不拔的毅力、蓬勃发展的行业环境、以及某些不可替代的资源属性……

你观察下综艺节目,家喻户晓的人出场的时候,不用再自我介绍说,大家好,我是得过××奖的Ella,我是拿了××影后的章子怡……只有歌红人不红戏火人不火的人,节目组才会赶紧插个详细介绍代表作、大奖履历,生怕观众不认识他哪根葱。

很多证书、奖项、资历只是标签。当你听到一个人反复强调自己毕业于北大,高考680,这很可能说明他这一生的最巅峰就是这件事了,没有其他更值得炫耀的点了。

所以,去考证本身是没错的,因为这是你的介绍信。当你还是nobody的时候,递给HR/客户的简历上,一个注册会计师/一个律师,至少是第一眼让人相信你是一个专业人士而不是一个来路不明外强中干的草包。

但考试动机一定要清楚,不要道听途说一脸懵B还迷之自信:

听说合伙人都蛮有钱的→合伙人都是CPA→CPA一定是有钱的→那我去考一个→我很快就会变得有钱。

其次,我们讲一下难不难这个问题。

智商正常、时间充足、足够努力,5年内通过问题不大。

这里说的足够努力,是真的努力那种。

不是发朋友圈拍张照一杯咖啡一本书打卡说阳光真好我要开始学习啦。

身边那些小伙伴当年是怎么努力的:复习期间两个月没出过家门的、每天去图书馆不带手机把手机反锁在衣柜的、早上6点起晚上1点睡的、一个星期没洗头的……

雷佳音放豪言:考下CPA,买一个房子也不是件特别难的事情

心诚、则灵。

所以,没有什么我明明很努力了啊,怎么还是考不过。

那只是你以为的很努力。

求生欲没有强烈到要逼死自己的地步。

这也是好事:

可能说明,你的生活很顺畅,这一路走来不需要太虐待自己就能得到很多别人求而不得的东西,所以心理单纯健康,没有压抑天性,也不需要拼了老命向世界证明自己。

也可能说明,确实还没有融会贯通,老天要你多学几遍刻骨铭心,那就多学几遍吧。

02

四大真的好累,熬不下去了,

跳去企业会不会好一些?

不会的!

讲真。

这两种忙碌和劳累只是频次和强度不一样,但平均来看,差异没有很大。

四大的忙碌是阶段性的,1-6月忙成狗,7-12月好很多,还穿插一两个月的长假让你们考考试旅旅游充充电装装×啥的。的确,上半年会一脸懵逼、经常绝望、质疑人生、否定自我……但忍一忍、熬一熬也就过去了,下半年又是一条升级版的好汉。

而在企业做财务,这种忙碌是周而复始拉磨状的,月初忙结账忙申报月中忙开票忙报表月末忙预算忙认证月报季报年报,中间还穿插着各种来自税局大妈的问候,12个月刷刷就过去了。你还没有时间思考人生,就进入了下一年的轮回。

03

财会类毕业,去事务所做审计、咨询?

还是去企业做财务?

有人曾经说过,一份事业,要至少满足3个要素,人才会觉得有意义感。

1.发自内心的热爱

2.让你增值的经验

3.钱多

好,我们首先来看下热爱这件事,所谓实践梦想。

这意味着,你毫无附加条件的喜欢某件事,即使全世界都阻止,你也要follow your heart,坚持追随内心义无反顾做下去,别说996,全年无休也在所不辞。

乔布斯之于苹果,雷布斯之于小米,罗布斯之于锤子,各种创业中的老板们……

这时候,我们发现一个问题。

你说,因为做梦都在做账,疯狂的迷恋着财务世界,于是成为了一个会计师税务师?

这个故事,听上去就很不可信了,不是嚒?

据我个人观察,学这个专业的,除了要回去继承家族产业扩大生产力的,大部分是本着实用主义的心态,尝试掌握一门让自己活下去且过得不错的技能。

这仅仅是满足了我们原始“安全感”、“被需要”、“有存在意义”的需求,所谓“混口饭吃”。

“混口饭吃”的出发点,能刷出“情怀”?

能回答皮裤导师的灵魂诘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吗?

显然不能……

鸡汤文常常告诉我们:要做自己由衷热爱的事情,才会有所成就。

那是不是表示,这些做财会的人,全都完蛋了?!

不不不,这并不是必然。

这个世界上刚刚好从事着自己喜爱的工作的人,可能远远不及10%。

很多人,是在平凡的本职工作中,尽心尽责做到120分,逐渐获取了尊重、信赖、认可,从而产生“爱岗敬业”感的。

在事务所也一样,可能前一两年更多是打印复印贴底稿占据了你更多的时间,但当3年5年,8年10年,你能独当一面为客户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时候,成就的土壤一定也会滋生出热爱的种子。

雷佳音放豪言:考下CPA,买一个房子也不是件特别难的事情

着,我们来谈谈增值。

我们在学生时代,申请实习的时候,面对一些很知名的企业、很大的平台,常说如果它给我offer,不给钱我也要去,不,倒贴我也去!

为什么呢?

因为,在我们一张白纸一腔热血的时候,希望用大企业大平台的工作经验来提升自己,让自己接触更优秀的leader、学会更立体的知识、掌握更特别的技能,以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坦白说,事务所从业or企业从业,都能学到东西,不过的确侧重不同。

拿税务举个栗子。

四大的税务顾问干什么的:税务合规、筹划避税、税务鉴证、转让定价、尽职调查、架构搭建……

企业税务干什么的:开具发票、计算税金、纳税申报、汇算清缴、申请各种税收优惠……

显著不同1:深度和广度。

企业:你在哪个行业,会对本行业有较为深入、具体到操作细节,但几乎不会接触其他行业。

事务所:会接触到各行各业、涉猎业务更为广泛,技术上更偏向于宏观理论。

显著不同2:学习氛围不同。

事务所:牛人很多,混吃等死的也有但很少。前辈几十个,当你有选择权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跟那些你欣赏的人,海绵一样汲取养分,迅速成长。大多数人会愿意去教你,毕竟活是要你具体去干的,传帮带的风气还是有的。所以在不同人身上你学到不同的东西,有人教你working paper如何做的让人赏心悦目,有人教你telephone notes不可以废话连篇,有人教你海外架构如何搭建,有人教你稽查核查如何应对。如果你足够谦虚踏实积极主动也有那么一些天分,那几年后独当一面不成问题。

当然,也有那些只愿意用人懒得教人的。那天有人跟我说,事务所可替代性太高了,随便抓一个会做的拿来用就好了,所以我不需要学如何培养他们。其实不然,有人可以抓来直接用,那说明有愿意教授他们的人,倾注过心血和精力培养过他。

企业:一个萝卜一个坑,直属领导一般就一个。如果领导愿意栽培你,带带你,那就走运,他会多少你学多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敢保证,但实打实的学本事还是ok的。如果领导是那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你又不足够主动好学、那基本上打打杂整个人也就废掉了。

显著不同3:发展路径不同。

企业发展路径:初级专员→高级专员→管理岗位→财务经理(具体时间不明)

事务所发展路径:初级staff(第1-2年)→高级staff(第3-5年)→经理→总监→合伙人

事务所给你的路径是明确的,同一批入职的人,没有差的离谱,则每年都会晋升。所以如果考试、工作都在正常或以上的水平完成了,你一定会知道自己第3年会成为Senior,第5年会成为Manager。

企业,则大部分都含糊很多,十年八年没升过职的大有人在。是很残酷,但如果站在管理层的角度去想,他们的逻辑也正常。如果你不满意或能找到更好的职位,你就不会留在这里。既然你还留在这里,说明你的能力也就只能匹配当前的岗位与当前的职责。机会成本的概念,你所放弃的可替代选择A,一定不会比你当前的选择B更优。那就老实呆着吧。

显著不同4:自身的价值感不同。

企业:创造核心价值的是产品或服务的直接业务部门,研发/设计/销售/运营/市场…… 而财务部门往往是一个辅助性的后勤性质的部门,收入与利润的变动,不会因你而变化。可能老板会花大价钱去留住一个优秀的研发人才,因为他做一个爆款能养活一个企业。但一个财务人员A走了,迅速可以找到另一个B补上,没有那么高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事务所:人员往往就是事务所的核心业务部门,一个价值几十万、几百万的审计报告或咨询方案,就是那么七八个人做出来的。所以经验越是丰富,越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价值的成就感。

总而言之,其实就是你的价值是由你贡献的价值决定的。所以,如果你想让自己不断增值,就要不断努力让自己有给别人创造价值的能力。

雷佳音放豪言:考下CPA,买一个房子也不是件特别难的事情

后,让我们来谈谈最实际的问题,钱。

你问我毕业去哪边钱比较多。我老实的回答你,都不多……都穷……如果非要问相对而言,记得前面那句话吗?如果你是直接创造价值的人,你会越来越值钱。

叔本华说,人就是在两种状态中切换的,一、追求欲望的痛苦二、欲望满足后的无聊,于是继续追求下一个欲望。而中间最短暂的,就是满足那一刻的欢愉。

所以,人,活着本身就很累,每个人都一样。

在日复一日的劳累中,快乐时常被压扁,所以我们才那么想要过的鲜活、立体、真诚!

加油吧,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