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臥龍鳳雛名聲之響,皆由此故

三國時期,劉備手下有兩大能人。一是臥龍,另一位就是鳳雛。水鏡先生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可安天下。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等書籍中,都提到了臥龍鳳雛是誰,臥龍指的就是諸葛亮,鳳雛指的就是龐統。


三國時期,臥龍鳳雛名聲之響,皆由此故

《襄陽記》裡記載:諸葛孔明為臥龍,龐士元為鳳雛,司馬德操為水鏡,皆龐德公語也。

由此可見臥龍鳳雛是龐德公提出的,但是龐德公提出的不是兩個稱號,而是三個。就連司馬徽“水鏡先生”這一名頭也來自龐德公。但是這種稱謂大概也也只是輕鬆隨意的,甚至帶有一些玩笑意味,因為龐德公與這三人交情甚好: 龐統是他的從子,諸葛亮是他的學生,司馬徽是與他以兄弟相稱的忘年交。因此不得不承認,這些評價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三國時期,臥龍鳳雛名聲之響,皆由此故


至於為啥要這麼評價,主要是當時的風氣如此,想要出名,就要找個名士給自己寫評語之類的。著名的有汝南郡人許劭兄弟的月旦評,無論是誰,一經品題,身價百倍,世俗流傳,以為美談。曹操就是被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裡,裴松之注《襄陽記》:

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三國時期,臥龍鳳雛名聲之響,皆由此故


三國時期,臥龍鳳雛名聲之響,皆由此故

換句話說,司馬徽先生就是東漢時期的明星公關。人家劉備明明是向他請教,結果他說,我啥也不知道,要問的話,你問這倆人好了。一個伏龍,一個鳳雛;一龍一鳳,只不過還沒進化成完全體。龍呢,趴在地上,還沒有騰飛上天;鳳呢,還羽翼未滿,假以時日才能展其才能。這樣一個宣傳,不僅觸動了劉備的好奇心,也巧用這兩個稱號表現出了孔明、士元兩位年輕人遠大的志向,為他們的“出道”奠定了紮實的輿論基礎。

通過司馬徽的宣傳,這兩個稱號從親友間的暱稱轉變為了名揚天下的美譽,直到現在還可以用來形容那些隱而未現的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