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投降項羽,卻不投降劉邦,那是因為他沒得選

在《秦時明月》中英姿颯爽、身手矯健、心思縝密的章邯將軍,毫無懸念地擁有了無數的粉絲,一時間網絡上遍佈秦迷截取的章邯帥氣劇照。劇中一句簡單的開場白“你好,我叫章邯”,那充滿磁性的嗓音,更讓將軍的粉絲數一路飆高。


章邯投降項羽,卻不投降劉邦,那是因為他沒得選

歷史上的章邯是秦末著名將領,官拜上將軍。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

章邯的確是一代名將,他出道時,腐敗的大秦王朝已笈笈可危,陳勝、吳廣的起義已經讓秦政府左支右絀,難以支撐。在這個危急關頭,章邯橫空出世,率一支由囚犯為主體的軍隊,開始了神奇之旅,先是打敗了進軍咸陽的義軍,隨後又打敗了吳廣的主力義軍,最終逼使陳勝的最終兵敗被殺。

而革命的後繼者項梁、項羽、劉邦等也遭到了章邯的極力打壓。蓋世英雄項梁更是脆死於章邯的屠刀之下。可以說章邯憑一己之力挽救了秦朝,讓其得己苛延殘喘下一去。
章邯投降項羽,卻不投降劉邦,那是因為他沒得選

再後來,奪掌實權的楚懷王派劉邦、宋義兵分兩路進軍咸陽。途中,作為副帥的項羽刀劈停軍不前的宋義,重新奪回屬於自己的軍隊領導權。隨後,項羽率軍向鉅鹿進軍,而秦軍守鉅鹿的主帥正是章邯,項羽依靠"破釜沉舟"的策略,和"各個擊破"的戰術,先切斷秦軍的糧道,然後把章邯的秦軍主力圍困在鉅鹿孤城。最後才和章邯進行大決戰,結果大敗秦軍。

失利後的章邯希望得秦政府的支持和幫助,結果朝中的"當家人"趙高卻想把他當成"替罪羊",眼看政府已腐敗到無法挽回了,章邯在何去何從中,最終選擇了歸順項羽。而項羽也不計較章邯殺害叔父項梁之仇,大度地接納並重用章邯。
章邯投降項羽,卻不投降劉邦,那是因為他沒得選

項羽的"相逢一笑泯恩仇"讓敗軍之將章邯很感,並誓死為項羽效力。後項羽分封天下諸侯時,章邯的封地為三秦之地,位置很重要,是分封漢中的劉邦東歸的必經之地。

漢軍在大將軍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妙策下,很快突破並攻入章邯把守的三秦之地。結果在正面戰中,章邯被"軍神"韓信打的困守孤城。

堅守數月,章邯困守的孤城最終被漢軍攻破,章邯自殺。

章邯最後戰敗於韓信手中自殺,他並不是忠於楚,而是他投降楚軍已經揹負了秦奸的罵名,軍人在乎自己的榮譽甚乎於自己的生命,投降一次已經是他終身難以面對的恥辱了,如果要讓他再次向漢軍投降那豈不是要做三姓家奴?他也算是一代名將了,既然是名將都是有氣節的,他不會在犯第二次同樣的錯誤,所以他只有選擇有尊嚴的自殺!他並不是忠於楚國,而是在捍衛自己的尊嚴!他可以失敗,但他絕不會在為了活命選擇投降,在中國人眼裡投降就永遠揹負了恥辱,對於這些亂世中的軍人來說是不可承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