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爆發後,薩達姆為何第一時間向以色列發射29枚導彈?

fujunda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後,薩達姆第一時間,向以色列發射了29枚飛毛腿導彈。



也許有人詫異,薩達姆面對大戰的高壓氣氛,是不是神經錯亂了?以色列並未加入多國聯合部隊之列,他竟然攻擊以色列。


有書君認為,薩達姆神經錯亂的是,入侵科威特。這時的他頭腦清醒,他想利用,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轉移矛盾重點,利用圍魏救趙的計謀,來緩解伊拉克的壓力。



究其原因,且聽有書君梳理分解。


中東,是一片兩千年來,動盪不安的土地。還有一個血液裡流淌著,不安定成分的民族。阿拉伯人的性格多變,也讓人匪夷所思。



他們時而國家內部爭鬥;時而因宗派之別,爆發阿拉伯國家之間的爭鬥;面對以色列時,他們又可以化敵為友,一致攻擊以色列。


阿拉伯人錯綜複雜的矛盾,和好鬥多變的性格,賦予了中東多年的動盪不安。薩達姆堪稱中東的一代梟雄。他執政的初期,收回了西方對伊拉克的石油控制權。他確實也帶給了伊拉克人民富足的生活。


薩達姆桀驁不馴的性格,日益膨脹,想稱霸海灣的野心,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宗派之爭,都促使他發動了兩伊戰爭。


薩達姆空有膽識,他的才略,不足以支撐起他的野心。


八年時間,兩敗俱傷的兩伊戰爭,薩達姆收穫的是零。兩伊戰爭,不但消耗掉了,伊拉克多年積累的財富,反而欠下大量外債。


兩伊戰爭後,薩達姆又犯了一個致命錯誤。他為了經濟問題和領土遺留問題,出兵科威特,實行滅國計劃。



有書君認為,他覬覦科威特豐富的石油資源,才走了這步臭棋,同時跳進了美國挖好的坑。薩達姆誤判了美國思維,美國雖然在兩伊戰爭時,支持伊拉克,並不代表著永久支持他。


薩達姆的性格狂傲獨斷,不會對美國言聽計從,他想主導海灣石油資源,擺脫石油貿易以美元結算的定規。


美國怎能容忍薩達姆在中東撒野。美國模稜兩可的態度,薩達姆誤判為美國已經默認,其實,他給了美國,一個名正言順出兵伊拉克的藉口。


這時,我們就回到了開篇時的問題。焦頭爛額的薩達姆,知道目前的實力,只有失敗一條路。他把矛頭指向了以色列,希冀能給自己一個緩衝時間。


以色列是阿拉伯國家的公敵,他們之間已經爆發了,五次中東戰爭。只要以色列一回擊,阿拉伯國家會一致對敵,同時也分解了,多國部隊中阿拉伯軍隊的兵力。


薩達姆的算盤打得很精,確實埃及、土耳其、甚至伊朗都蠢蠢欲動,只等以色列出手,他們就群起而攻之。還有阿拉伯國家,呼籲聯合國停止出兵伊拉克。


可惜以色列讓薩達姆失望了,他沒有對伊拉克採取行動。在美國的壓力下,沙特等多個阿拉伯國家,也未退出多國部隊。阿拉伯國家之間,也只是一盤散沙,沒有超強的凝聚力。


薩達姆的小計謀,逃不脫美國的鷹眼。美國對以色列及時的安撫,以及猶太人的高智商,無聲的粉碎了薩達姆的幻想。


伊拉克,在美國先進的信息戰面前,徹底的不堪一擊。只有短短的42天,伊拉克就俯首稱臣了。

薩達姆號稱“世界第四軍事強國”的虛假面具,也被無情的撕破。薩達姆可以稱為梟雄,但不是真正的領袖。



有書共讀

這是薩達姆的戰略算計。

中東地區的矛盾錯綜複雜,既有阿拉伯國家內部的矛盾,又有阿拉伯國家與伊朗之間的矛盾;既有伊斯蘭教教派之間的矛盾,又有伊斯蘭教與猶太教、基督教之間的矛盾。作為阿拉伯國家中的一個不怎麼高明的梟雄,薩達姆對伊朗的戰爭就是他身為遜尼派同伊朗為代表的什葉派之間的衝突,傻大木同志意圖以此為契機確立自身在阿拉伯世界內的地位,沒想到志大才疏,玩砸了。

同樣的,海灣戰爭爆發後薩達姆同學向以色列實施導彈攻擊,看似不著調,看似效率低下,實際上同樣也是它自身對於中東地區內部矛盾的利用。中東國家同以色列普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糾紛,為此在1948年到1970年已經打了四次大規模的中東戰爭,可以說完全是不共戴天之仇。薩達姆試圖通過激怒以色列,迫使阿拉伯國家在這場國際衝突中重新選邊站隊。諸如希望埃及關閉蘇伊士運河,希望沙特針對美國的基地使用進行限制等等。從而降低自身的作戰難度,儘管不是什麼高明的計策,卻是當時伊拉克能夠想到的比較好的辦法了,也算是可圈可點吧。

當然,這一切隨著美國對於以色列的強力壓制,包括部署“愛國者”導彈系統,向以色列民眾發放防核生化攻擊裝備等等沒有達成。而沙特、埃及等國彼時又受限於美國的軟硬實力控制,對於薩達姆把自身塑造成“對抗西方暴政的英雄”這一人設並不感冒。自然傻大木的算盤就打不成了。總的來說,實力上的差距是沒法通過戰略上的小把戲彌補的,任何時候都是如此。

以上,歡迎評論區大神指正!


軍武次位面

海灣戰爭爆發後,薩達姆其實就已經明白了戰爭的結局,八年兩伊戰爭,伊拉克軍隊連飽受武器短缺之苦的伊朗都搞不定,也就欺負一下科威特,面對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伊拉克軍隊不說打贏,就算能把美軍拖入消耗戰都得算是奇蹟。

伊拉克向以色列發射飛毛腿彈道導彈,這完全是一種策略,原因在於多國部隊中有大量的阿拉伯國家軍隊,畢竟,伊拉克所侵佔的科威特也是一個阿拉伯國家,薩達姆根本沒指望飛毛腿導彈能擊中任何有價值的以色列目標,而是希望以色列能按照其一貫作風,猛烈報復伊拉克,這樣的話,在面對阿拉伯世界的共同敵人,多國部隊中的阿拉伯國家就沒有理由繼續參與進攻伊拉克了,達到了瓦解多國部隊的目的,當然,這基本也沒什麼用,就算阿拉伯國家不參與,光憑其他國家照樣也能打贏海灣戰爭。

薩達姆的這點小伎倆,不光美國和以色列看了出來,就連阿拉伯國家也明白。儘管以色列國內有強烈呼聲,要求以色列國防軍參戰,甚至在發現伊拉克發射的飛毛腿導彈攜帶生化彈頭的話,以色列必須要用自己的核武器回擊,但美國幫助以色列政府安撫住了這種聲音,美國緊急向以色列提供了“愛國者”防空系統,攔截了不少射向以色列的“飛毛腿”導彈,綜合來看,戰爭期間,以色列雖然受到了一定影響,但損失並不大。

除了向以色列提供“愛國者”防空系統,鑑於伊拉克的“飛毛腿”還威脅到了沙特等國境內的多國部隊,整個戰爭期間,美軍一直在努力獵殺伊拉克的“飛毛腿”機動發射車,投入了包括特種部隊、衛星和偵察機在內的大股力量,但總的來說,效果有限,鑑於實力上的差距,薩達姆雖然不斷髮射“飛毛腿”,但始終沒有為其換裝生化彈頭,儘管伊拉克有這種能力。


鷹眼防務觀察

圖注:海灣戰爭中落入以色列境內的伊拉克“飛毛腿”戰術導彈殘骸

在海灣戰爭打響後,伊拉克方面很快組織實施對以色列的襲擊作戰計劃,共向以色列境內發射了29枚戰術導彈,造成以色列多處建築物被毀,近千人受傷住院。然而讓外界詫異的是,遭遇導彈襲擊的以色列不僅按兵不動,甚至事後很長時間都保持了意外的沉默。

其實,以色列保持沉默,並不是他們願意忍氣吞聲,而是聽從了美國人忠告的結果。導彈襲擊發生後,美國方面派員前往以色列協調立場,美國人告訴以色列當局,面對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出兵行動,以及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伊拉克採取的對策總的戰略指導思想就是,拖延戰爭爆發,使海灣衝突長期化、複雜化,進而分化以美國為首的聯軍統一陣線。伊拉克用導彈攻擊以色列,就是為了誘使以色列還擊,藉以激起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敵對情緒,擺脫自己當時孤立無援的處境。以色列如果反擊伊拉克的話,美國組織的聯軍就會土崩瓦解!埃及和敘利亞的軍隊就會退出,而這是美國政府所不願意看到的。

美國外交官對以色列領導人曉以利害,以色列方面同意放棄還擊,同時,美國也向以色列承諾,美國將在之後全面部署“愛國者”地空導彈,保護以色列不再受到伊拉克“飛毛腿”導彈的襲擊。最終,在整個海灣戰爭中,以色列在美國的強力斡旋下選擇了隱忍,這樣在國際上贏得了同情,促成了對伊拉克戰爭的統一戰線,使得戰爭的走向和結局朝著美國方面預期的方向發展了下去。


兵工科技

薩達姆幹這個事,主要還是想要藉此拉阿拉伯國家下水,這也是絕望中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薩達姆與阿拉伯關係不怎麼樣

薩達姆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國家領導人,雖然他領導的國家是一個遜尼派佔據主導地位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確實一個親蘇政權。在薩達姆當任總統幾十年的時間裡,他訪問過的國家只有蘇聯。可以說,薩達姆是一個堅定的反美分子。

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在90年代的中東,薩達姆與中東其他阿拉伯國家,比如沙特等國關係是一個怎麼樣的狀態了。雖然談不上是敵對,但絕對算不上是親近的關係的。

薩達姆轟炸以色列,目的就是想拖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下水。

在美軍空襲伊拉克之後,為什麼薩達姆要向以色列發射導彈呢?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希望把以色列也拉入到空襲伊拉克的行動中來,因為以色列一旦加入空襲伊拉克的行動。那麼美國空襲伊拉克的性質就變了,從懲戒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變成美以聯手欺負伊拉克了。這必然會遭到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世界的反對。

在歷史上,由於以色列建國涉及到的巴勒斯坦的問題。以色列在美國的支持下,和以埃及為首的阿拉伯國家發生了五次大規模的戰爭,時間跨度超過40年。

由此可見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是極度仇視的,一旦以色列介入美國對伊拉克的空襲,那麼必然會引起其他阿拉伯國家不必要的聯動反應,導致事態超出美國的控制。因為美國再強大,也不可能與整個阿拉伯世界開戰,更何況沙特等國還一直都是美國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

所以當薩達姆朝以色列發射了飛毛腿之後,美國立即派出特使到以色列,與當時的以色列總理沙米爾進行了秘密磋商,極力的阻止以色列對伊拉克展開報復襲擊。最後以色列沒有參與空襲伊拉克,薩達姆的謀算也就最終失效了。


落下m

阿以歷來是世仇,阿拉伯民族與以色列希伯萊民族在歷史上相互征戰,希伯萊人戰敗,流離失所背井離鄉,漂泊世界各地。更由於二戰期間法西斯德國的殘暴行徑,令以色列人大傷元氣,直至一九四八年才在美國的扶持下,猶太復國,大衛國旗飄場在千多年前的故土。也正如此,建立了以色列國的猶太人對自己生存的國土並不滿意,那是一片荒漠之地生存環境極其惡劣,為拓展生存空間經常與四周環繞的阿拉伯鄰國開戰,雖互有輸贏,但由於有美國作後盾,以色列人最終贏得阿以戰爭的勝利。到今天,耶魯薩冷成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共同首都,雙方在這個城市架起鐵絲網分割了城市,同時薩魯薩冷雙是阿以宗教的各自聖城,雙方均宣稱擁有主權,阿以因此衝突不斷,阿拉伯民族雖奉信伊斯蘭教,但又分屬什葉派和遜呢派兩大陣營,但對以色列這個阿拉伯民族的共同敵人,卻是非常齊心,正是抓住這一點薩達姆才敢與強敵以色列叫板。

受制於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的戰略決策,更懼怕阿拉伯世界聯合起來共同對付以色列。擾亂多國部隊的戰略部署,更耽心由此而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以色列這次是吃了啞巴虧,不敢吱聲。

事實證明,以色列的決定是正確的,由於以色列守吃啞巴虧也不與阿拉伯世界為敵,中東阿拉伯國家由於教派爭紛,對多國部隊的行動未與干涉,僅與伊拉克同屬教派的個別國家有微詞外,也不敢有任何實質性的軍事行動。最終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完勝伊拉克,推翻伊拉克民選政府。

在此,我不想過多評價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行為是否合法,正義,也不評價其行為的殘暴。僅就以色列的忍讓使這一行動得以成功,而擊節,這就是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的典範。


l湖湘客

這麼做是為了轉嫁矛盾,將以色列拖下水。薩達姆派伊軍入侵科威特,面對阿拉伯大部分國家以及西方國家的制裁和大軍集結,戰略態勢已經十分惡劣。所以薩達姆向以色列發射導彈,是想激怒以色列,迫使以色列捲進來,這樣就可能導致阿拉伯國家反對以色列,甚至還想以此將自己塑造成阿拉伯國家打擊以色列的先鋒,從而在反伊聯盟中製造裂痕,改善自身的戰略處境、減輕自己的壓力。

美國在戰前就想到了薩達姆可能會這樣做,所以美國一方面向以色列派出了“愛國者”PAC-2防空導彈分隊,幫助以色列防禦伊拉克可能發動的導彈攻擊。另一方面,美國派出高官安慰、勸服以色列要為大局著想,不要按耐不住性子回擊,不要捲進來。

在實際開戰後,伊拉克向以色列發射了侯賽因導彈,“愛國者”PAC-2的攔截成功率並不高,還是造成了以色列不少損傷。以色列也曾想回擊,但均為美國所勸阻。最終,以色列忍了下來,從而使薩達姆的企圖破產,而美國則保證了反伊聯盟的團結。隨後,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對伊軍展開了狂轟濫炸,並派出F-15E小隊專門尋殲伊軍的導彈發射車。在經過42天的空中打擊後,美軍發起“左勾拳”行動,以100小時的地面戰徹底打垮伊軍,贏得了海灣戰爭的勝利。

以色列的忍耐也得到了豐厚回報,不但美國的援助增加,而且美國還向以色列提供了更先進的武器系統。


聯合防務

海灣戰爭是以美國為首的聯軍,打著解放科威特的口號,對伊拉克發動的全面戰爭。儘管時間短暫,但是戰爭規模很大。按道理說薩達姆面對多國聯軍應該積極備戰,然而薩達姆卻在第一時間向以色列發射29枚飛毛腿導彈,讓人捉摸不透。

以色列並未參加到解放科威特的聯軍中,卻無故躺槍,按照以色列的脾氣自然不會善罷甘休,薩達姆欺人太甚,以色列自然要對伊拉克採取報復行動。然而以色列居然忍氣吞聲,沒有任何動作。這其實都是美國在背後協調的結果,薩達姆的意圖早就被看穿,薩達姆無非就是想激怒以色列,讓以色列出手。這樣聯軍中的阿拉伯國家未必就會跟隨美國攻打伊拉克,沒準還會調轉槍頭對付以色列,畢竟以色列可以說是所有阿拉伯國家的死敵。如果瓦解了聯軍,伊拉克的壓力會減輕不少,薩達姆就想通過這種方式來贏得戰爭。可惜薩達姆的如意算盤早就被美國看穿,以色列的沉默反而獲得了所有聯軍的同情,而伊拉克失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元龍解局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轉移矛盾,但顯然這招沒有奏效。

美國打伊拉克並不是美國打伊拉克,而是聯合國打伊拉克,那是對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一種制裁方式,而出動的部隊雖然美國最多,但終究還是聯合國軍。我國因朝鮮戰爭也是打的聯合國軍,所以對“聯合國軍”這個詞很敏感,改成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而這個多國部隊中也包括了像埃及、土耳其這樣的穆斯林國家軍隊。

如果以色列在第一時間還擊了,那就等於是向整個穆斯林世界宣戰了,就把局面搞複雜了,不是聯合國制裁伊拉克了,而是以伊拉克為首的穆斯林國家與以色列為首的非伊斯蘭國家開戰了,必定以色列與中東穆斯林國家經過了兩次中東戰爭,積怨太深了。

顯然美國很快就識破了伊拉克的計謀,硬是把以色列給按住了,沒有報復,沒有影響大局。


傳統神秘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