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用戶80611480305
不是日本不願意裝備,而是因為各種原因無法裝備。實際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有就過半自動步槍的設計。比如被稱為“日本勃朗寧”的南部麒次郎就設計過半自動步槍。但是戰爭在即,這時候大量換裝步槍顯然是不明智的。而且這些半自動步槍的設計並不成熟,於是就被拋棄了。還有不少半自動步槍的設計借鑑了國外比較成熟的設計。但是在二戰中,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面對大量M1加蘭德步槍的時候還是感嘆半自動步槍帶來的火力優勢。此外在戰爭末期,日本也寄望於所謂高技術兵器挽回敗局,也考慮使用半自動步槍進行“本土決戰”。
圖注:四式半自動步槍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著名的半自動步槍大概就是四式了。四式半自動步槍(四式自動小銃)實際上是仿製的美國M1加蘭德步槍。四式步槍的口徑從美國的.30-06口徑改成了日本的九九式7.7mm口徑。直到戰爭結束,四式半自動步槍大約只生產了250支,其中125支組裝完成,幾乎沒有參與實戰。
圖注:小倉兵工廠和陸軍第一技術研究所設計的部分半自動步槍
此外日本還仿製過美國的佩德森半自動步槍(英國維克斯兵工廠獲得),捷克斯洛伐克的ZH-29半自動步槍(中國獲得)。以及小倉兵工廠和陸軍第一技術研究所等機構的一大推試驗型半自動步槍。這些步槍幾乎都是自主研製,沒有直接仿製國外武器,但其中大多數步槍因為性能不合格而無法裝備部隊。
圖注:日本仿製的佩德森步槍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輕兵器愛好者
因為二戰時期的日本,是非常的缺乏半自動步槍的。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大家隨我一起來看看吧。
日本工業能力嚴重不足。一旦需要,實際上實現,作為日本集中於銳氣和紀律,而不是超強的火力(這工作非常好面對毫無準備以下裝備精良的敵人,他們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時所做的)攜帶的那一天,這是遠太晚了。
日本人有一些有趣的火箭技術,戰爭結束時正在試驗噴氣發動機。但是,他們沒有V2等大型項目的資源,尤其是原子彈。人們應該注意到,美國向曼哈頓項目投入了大量資源,該項目數年來擁有超過10萬名員工,幾乎擁有無限資源,來自世界各地的最佳物理學家(已從被佔領國或德國本土逃離聯盟國家和美國本身)。
日本人遭受了軍備競爭和缺乏資源的綜合作用。例如,陸軍和海軍都開發出一種13.2毫米高炮,這對每種服務都是不同的。那些槍不能使用相同的彈藥。Japense坦克的發展基於法國ww1設計和英國早期的戰爭間坦克設計,並且隨著戰爭的進展,它幾乎沒有任何改進。反正太平洋島嶼不是坦克地形。日本人在很多情況下都抄襲了西方的設計(在某些情況下,複製品的質量比原來的要好)。
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使用了“螺栓行動”,德國為每個Gewehr 41和STG-44製造了15挺螺栓行動步槍,蘇聯在1942年停止了SVT的生產,大多數步槍手在戰爭的各個階段都與納坎武裝。
日本人將繼續他們的螺栓行動並不奇怪,他們是當天選擇的步槍。大多數國家只使用或主要使用它們。
最後,日本人花了多少錢研究武器技術?看來,軍隊中的大多數已知武器(99型機槍和100型子機槍)在戰爭開始之前並未投入使用。
這是日本的一個持續性問題,與德國不同的是,他們對敵人的戰術採取的速度很慢,放棄了他們自己的失敗戰術(如Banzai指控)或製造反戰術。
那種100型,他們只為大約60000萬的軍隊製造了大約10-20萬的高度。對於武器的生產運行非常有限,這已證明是至關重要的,特別適合他們正在戰鬥的地形。他們缺乏的另一種武器是大規模生產的反武器,例如Panzerfaust或Bazooka,這是另一個必要條件,因為它們的主要反坦克炮是直到戰爭結束時的47毫米大炮。
接近戰爭結束時,日本人在他們的工業基地遭到破壞後試圖趕上戰爭。在戰爭初期,即使出於最佳利益,他們也不願意創新。
日本相對缺乏礦產資源,人口減少和最近的工業化,意味著他們的武器從來沒有像美國的武器那樣以同樣的規模或品質生產。日本在工業上毫無準備的戰爭中展開,日本在戰爭初期的成功更多歸因於日本普通士兵的極端侵略和敵人的不足。日本的軍事設計是為了反對那些遠沒有當代美國和其他西方軍隊裝備精良的國民黨中國人,而且一旦戰爭爆發,日本就會切斷它的國外供應(例如,1939年超過90%的日本石油是從美國進口的)。
日本士兵最大的弱點是他的供應鏈狀況不佳,而不是他的裝備,因為訓練使得日本軍隊極具侵略性,以至於能夠克服被淘汰的局面。日本缺乏良好的交通網絡,擁有過時的鐵路系統,並且選擇在通常缺乏良好供應網絡的地形上進行戰鬥。日本在20世紀30年代並不是一個“高科技”國家。戰爭爆發時,它的行業仍處於起步階段; 許多軍事項目(例如輕型機槍,步槍彈藥,潛艇,航空母艦和戰列艦)都是在英國,意大利和德國顧問的監督下啟動的。
用戶98262358766
M1
日本二戰時服役的步槍基本屬於有坂步槍,使用的子彈為7.7或是6.5毫米口徑,多在二戰前就已經定型生產。半自動步槍登上歷史舞臺基本上要到二戰末期,代表是M1加蘭德,SVT-40以及格威爾43等等,這些半自動步槍使用的還是傳統步槍彈,屬於向現代自動武器過渡的階段。
99式
步槍從栓動到半自動再到全自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戰爭的形勢一直在變化。在支援武器如火炮等遠程火力的射程和精度都沒有保證時,步槍和機槍承擔了部分支援武器的作用,如李恩菲爾德步槍的超遠瞄具,這就要求一些步槍射程夠遠精度夠高,在一戰時的塹壕戰更加依賴射程。這一理念一直延續到了二戰,各國研發步槍時無一例外要求射程和精度。這一理念一直到二戰中後期才發生改變,而這一改變的原因就在於交戰雙方由於機械化使得機動能力大大增加,雙方交戰的情況極少成為一戰時的大型塹壕戰了,短兵相接和城市戰,游擊戰成為了常態,這時栓動步槍火力密度就成了問題,這是半自動步槍登上歷史舞臺的主要原因。
4式
而日本也不例外,不過日本的情況更多一點,首先是其作戰戰場主要面對的還是亞洲戰場,栓動步槍已經足夠用了,直到其與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直接交鋒時才對火力密度的重要性有了重新認識,而美軍其實也並不是人手一把M1,也有大把的M1903這種栓動步槍,而日本在接觸到M1之後也做出了反應,仿製出了4式自動步槍,不過那時候已經1944年戰爭也已接近尾聲,這一型步槍還在測試階段時戰爭就已經結束。
38式
軍情解析
二戰時日軍沒有裝備半自動步槍,但是他們卻有半自動步槍的設計生產!
“四式自動小銃”
第一、先說下日本的半自動的研製和生產
1、日本小倉兵工廠在1930年,仿製美國的佩德森半自動步槍,生產了一支成槍。“甲型試製標準半自動步槍”。這支試製槍對原型槍進行了一些改造,主要就是為了適合日軍使用,口徑是6.5mm,採用一種特殊的10發鼓形旋轉彈倉,因為這個彈倉的肥大所以整個槍也是很肥大!而且還開發了三款槍型,標準型、短身管型和卡賓槍型。
此槍沒有大量的生產,只有極少的產量,還被送到與美軍的對戰中測試,但是那是沒有作用的測試!美軍在太平洋棉蘭老島繳獲的此槍,現在是極其珍貴的收藏品!
(也不難看的一支槍,就是不知道具體使用咋樣!)
2、在三八式步槍基礎上開發研製的自動型步槍,這個改造是萱場製作所負責的,但是沒有像樣的成品出產,所以不能算,記得一個朋友手裡有這個槍的照片,有時間要來再發!
3、東京瓦斯電氣工業公司仿製的捷克斯洛伐克的ZH29半自動步槍,這款槍只是改變了口徑和彈倉容量,但是加工複雜、造價昂貴,只生產了極少的樣槍!
4、日本特殊鋼株式會社研製生產的丙型試製半自動步槍,採用肘節式槍機結構,這種結構很有意思,德國的魯格手槍也是這樣的相近構造,固定彈倉,容彈量有5發和10發兩種。
5、橫須賀工廠緊急仿製的四式甲半自動步槍和四式乙半自動步槍,這兩種槍只是做了簡單的適合日軍的改造,改用7.7mm槍彈,縮短槍管,減小握柄尺寸,改造標尺(標尺u
還是沿用那個2400米 哈哈)!四式甲半自動步槍據說最多生鏟了1000支。而且因為當時日本的加工企業收到摧毀,其製造水平很低,槍的質量極差!
第二、日本軍方高層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大批量的生產和裝備半自動步槍
1、日本軍隊對士兵的單兵訓練,向來都是以武士道精神為核心思想的訓練體制,要求士兵要有超強的單兵作戰能力,要有精確射擊的能力,和敢於近距離格鬥的信心。
他們裝備的三八式步槍正好適合這兩點,三八式步槍槍體加上刺刀後長度達到1.7m,比日軍身高還高出許多。三八式步槍射程和精度高。
高層認為自動步槍的槍體過短,槍身結構複雜不利於拼刺。而且半自動步槍的射程較近。
2、日本本來就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軍隊更是講究厲行節約,連武器也是這樣的原則。半自動步槍的射速太高,浪費彈藥。
不光是輕武器這樣連重火力也是一樣,日本的92步炮和94榴彈炮都是本著節約多用來製造的。
3、日本軍界歷來是陸軍和海軍不和,互相爭風吃醋搶奪戰爭資源,海軍得到內閣的信任較多,所以很多的鋼鐵和技術人員被優先配給給了海軍,陸軍只能忍著!
4、再有就是半自動步槍的造價很高,日本沒有錢了!
5、戰爭初期日本面對的對手實在是太弱了,尤其是他們最大的對手我們的裝備太差了,和日軍裝備相差很遠。日本的三八式和92步炮就可以在戰爭初期稱雄了,所以日軍高層也沒有極力發展半自動單兵武器和衝鋒槍!
第三、想裝備半自動步槍時已是痴人做夢了!
1、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日軍在地面作戰中遇到了美軍和英軍的密集火力打擊,尤其是美軍的武器,一個班的火力都超過了日軍一個分隊。
2、這時要立即裝備半自動已是不可能,幾百萬軍隊要換裝,絕對不可能,更何況原本就奇缺的戰備資源幾乎沒有了。美軍的轟炸使得日本本土的幾乎所有工廠都早摧毀。
3、別說是半自動了,就連他們的三八式都不能正常供應了,壞了的槍只能當杆槍用了!
第四、在窮途末路的日本在準備本土作戰時,竹刀竹槍都被用上了!可見其窮兇極惡的程度!裝備超好的美軍都促頭登陸日本本土!
杜口無言
首先這就是個偽命題,日軍在二戰準備了半自動步槍。日本二戰研發了自動步槍和半自動步槍,只不過日軍沒有大批量裝備十發裝四式甲半自動步槍和三十發子彈的四式乙自動步槍。
首先一個就是成本問題,一支三八式步槍才幾個錢?一支38式步槍大約造價80日元,造一把全自動步槍至少需1000日元,日本在二戰末期擁有七百萬大軍,本土決戰的日軍甚至裝備了竹槍,準備一億玉碎,根本沒有餘力購買昂貴的自動步槍。
日軍為增強近戰火力就狂造擲彈筒對付機槍,擲彈筒號稱超輕型迫擊炮可以攻擊30-300米距離上的目標,一分鐘速射最多可發射30發。4式甲半自動步槍和4式乙自動步槍僅僅千把支槍的產量,而且是日本海軍下單裝備陸戰隊,陸軍覺得單純靠火力致勝是海軍馬鹿的懦夫行徑,而日本陸軍戰術強調夜襲、白刃以精神取勝。精神勝過物質,就好比說太平洋戰爭時期,陸軍動不動自殺式萬歲衝鋒,而什麼時候聽說過日本海軍去拼刺刀?
佈雷桑秀策醬
因為資源短缺和軍事理念落後,致使日本始終不願意為部隊換裝半自動步槍
半自動步槍是一種子彈自動裝填上膛的步槍,也稱為自動裝彈步槍,無需像手動步槍那樣每一槍都需要手動退彈殼。在射擊時可連續擊發,保持火力的持續輸出。
(半自動步槍擊發演示圖)
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支半自動步槍是由墨西哥將軍蒙德拉貢設計發明的6.5毫米半自動步槍。該槍於1907年首先正式裝備了墨西哥軍隊。
半自動步槍誕生後,憑藉其優秀的火力持續性開始受到各國軍方的重視,到二次世界大戰中期已成為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的制式裝備。
(二戰時期美軍所使用的M1式加蘭德半自動步槍)
不過即便半自動步槍相對與手動步槍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二戰時的日軍卻固執的堅持使用手動拉栓式步槍。
(二戰時期的日軍步兵制式裝備為三八式手動步槍,其優點是射程遠,精度高。但相比於美軍裝備的半自動步槍,三八式步槍打完每一槍都需要手動退彈殼,射擊效率底下)
日本之所以堅持使用手動步槍,原因有二
其一,日本國土較為狹小,用於造子彈的銅礦儲量很小,這就造成了日軍非常重視節約彈藥。日本軍部曾經十分無知的嘲笑美軍的衝鋒槍,他們認為一發子彈便可以解決的事情,美軍非要浪費一百發,典型的敗家子。
因此日軍極度強調射擊命中率,儘量節省彈藥,所以精度高,射程遠,成為日本三八式步槍的設計之初的目標。
其二,日軍的軍事思想落後,輕視火力壓制的重要性。不僅是對於半自動步槍重視程度不夠,對於單兵手持衝鋒槍,班用機槍的投入力度都很小。
而且在海軍和陸軍的內鬥中,海軍的航母戰艦吃掉了大量的預算,使得陸軍在步兵武器的改革上更加舉步維艱。
綜上兩個原因,日本軍部直到戰爭後期才開始研發半自動步槍,不過已經為時已晚。
(電影《血戰鋼鋸嶺》中展示的美軍武器,有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火力碾壓日軍)
千佛山車神
技術上沒問題,然而日本陸軍保守的一批,覺得能一槍打中的為什麼要多槍?火力壓制這事兒有機槍幹啊,而且陸軍本來就缺金屬(陸軍油多 海軍鐵多。兩個馬鹿)浪費彈藥不是日本傳統
而且日本當時在侵略時候的亞洲國家武器都差 訓練也不足,我們真心靠著一股打死不投降的氣一遍遍遷都扛到最後。反觀歐洲那邊基本打進去了就投降,不過他們也確實沒什麼戰略縱深
瘋狗的輕武
日本的自然資源有限,沒有那麼多金屬用於造更多子彈用於耗彈量多的半自動步槍。日軍講究的是節省彈藥,瞄準射擊,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而不是用半自動或全自動槍一通亂射,浪費子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