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拍了那麼多口碑不好的電影,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大咖願意參演?

墨娛

導演王晶作為香港商業片的代表人物,可謂港片製作的風向標,引領了80-90年代電影市場的繁榮。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王晶依然不斷拍攝新片,尤其近幾年作品不斷,但影片評價卻連創新低,個人口碑也瀕臨谷底。

儘管影片質量不佳,但與其合作的明星大咖卻份量一點不低。

如:影帝級的周潤發、劉德華、張家輝出演的《澳門風雲》系列、《王牌逗王牌》等,其中也不乏李宇春、黃曉明等年輕演員。

這其中的原因總結有以下幾點:

1、導演名氣大,年輕演員無法拒絕

王晶近幾年的電影質量雖然不佳,但他有過《賭神》、《九品芝麻官》、《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等這些經典的古裝武俠動作片、《逃學威龍》現代喜劇片《新紮師兄》警匪片,這些叫好又賣座的影片奠定了他在電影界的地位。

雖然近幾年爛片化嚴重,但誰又會放棄抱大腿,拒絕和王晶合作呢?

另外對於希望在演藝圈更長遠發展的年輕明星來說,王晶這樣的資源,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2、多樣的影片風格,讓演員嘗試多樣的角色

王晶導演的影片題材風格多樣,涉獵極廣,從古裝武俠片、時裝片、警匪片、喜劇片、愛情片、甚至...總之各種類型都有。與王晶合作的劉德華、李連杰、周星馳、張家輝等均在王晶的電影中扮演不同年代和性格的角色。王晶對於表演潛力發掘的能力也為演員有機會拓展戲路打下了基礎,演員從中也能受益接到更多的片約。

3.知恩圖報,互利互惠

雖然這些年王晶也有過對媒體或演員發過不滿的情緒,也有人說王晶是爛片製作人。但是這些並不能撼動王晶的商業電影製作地位。

而王晶作為商業電影的導演,請明星大咖和流量明星(如:李宇春,黃曉明、鄭凱等)為影片造勢,同樣也是為影片賺錢的一種方式,而明星通過客串賺錢也無可厚非,畢竟如今的身價已經不是之前同日而語。

當然王晶的電影並不總是爛片,2017年劉德華和甄子丹主演的《追龍》就是王晶的一部口碑佳作!獲得了好口碑,也得到了影迷的認可。

用王晶的話說:商業電影目的就是賺錢,只是賺的快和賺的慢,就看是不是用心啦!


皮皮電影

說實話,王晶能請到周潤發演《澳門風雲》,而且一演還是幾部,我還是蠻吃驚的。畢竟以周潤發的演技、地位、收入需要,他完全沒有必要演爛片掙錢,就是好的電影他想接應該也接不過來,他也根本不缺錢。

不過如果你瞭解周潤發日常生活裡的習慣,就會明白這個事情的發生原因。周潤發是很愛香港的一個演員,他平日裡自己去菜市場買菜,出門喜歡坐地鐵,公交車,經常一個人或者和娛樂圈的朋友一起爬山,這些都無數次被香港市民拍到,合影。

而且周潤發還特別熱心,他風雨天幫忙把颱風颳倒的樹挪開好讓別的車能順利通行等事蹟,都刷過屏的。而且除了李安的電影,內地的電影和電視劇,似乎也只有張藝謀請到過他參演,他從好萊塢撤回來之後,基本上就在香港,生活和事業都是。

加上週潤髮開始體現票房號召力,也是王晶的《賭神》,知恩圖報顯而易見。所以王晶請到他連演幾部《澳門風雲》,他願意接,就好理解了。估計以後王晶拍電影找他,他還會演。

好,扯遠了,說王晶呢。王晶是個很有意思的導演,他把娛樂事業和影視劇市場看得特別透,而且他本人的指導生涯也很有趣,三級片、故事片、警匪片,他都導過,而且執導的電影數量,可能在以後的香港甚至全國,都會空前絕後。一個導演一年上映幾部電影,想來也就王晶一個人能做到吧。

如果導演生涯的前半部分這麼幹,圖多(1978年到1986年期間,編過40多部電影劇本。1981年到1997年,出自他手中的電影作品多達160多部),圖快(他好像創造過一部電影最快的拍攝記錄,三十多天拍攝完成),還能理解是生計所迫,要掙錢,得多幹活,可是如今他早已過了那個階段,生活肯定無憂的,依然用別的導演排小品的節奏拍電影。

用我們的話說,蘿蔔拔快了不洗泥,所以作品質量良莠不齊,而且現在的趨勢是爛片越來越多。三級片沒什麼,王晶拍過經典的《玉蒲團之玉女心經》《埃博拉病毒》等;跟周星馳合作也有不少經典喜劇電影,如《賭神》《鹿鼎記》等……

但是新世紀來,17年了,王晶依然保持著高產的趨勢,可是再沒有過經典的好電影出來。恰恰相反,進軍內地影視行業之後,他一直在消耗本來就不是很深厚的口碑。一個電影爛了,大家總覺得是失手,下次應該會真的搞笑,質量會回來一些吧?但是下一次上映,更爛……

但是王晶嘴上從來沒認輸,哪怕是《戰狼2》票房刷新華語電影的新紀錄,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打破,他也風大不怕閃舌頭,說不過是因為8月沒有好電影,《戰狼》這種電影他也能拍出來……

只能理解為,王晶越來越深諳電影宣傳、導演炒作的路數。反正吹牛不上稅,但是萬一吸引來好奇的人看他拍的電影呢。

而且神奇的是,《澳門風雲》即使周潤發主演,後面還有劉德華參演,3部也是一部比一部吐槽聲大,豆瓣評分跟下樓梯似的。但是神奇的是,票房一部比一部高,竟然有過10億的……看不懂。

也許,是王晶比大多數人都更懂普通電影觀眾的心理,加上檔期總選在大家最無聊的春節檔,所以電影再被罵,票房總不差。

票房好,下一步電影的投資就不會小,演員的片酬就肯定差不了。恐怕除了很少一部分老戲骨把戲看得比天還大,沒有演員會抵擋得住天價片酬的誘惑吧?

所以,可以預見,王晶的爛片還會持續下去,因為他還能掙錢,還有人給他投資。大家也還會吐槽下去,因為吐槽也有快樂,而且吐槽完了,依然還有僥倖,也許下一步,王晶功力恢復幾成,或者認真 一點了,偶爾又給來一部經典呢?

誰知道呢。


鞏會計

我覺得王晶是那種奇才,

畢竟11歲那年就讀完了四大名著和金庸小說,說他奇才不為過。他不僅智商高,情商也高,在電影圈裡左右逢源,很吃得開,可以說也是電影圈裡數一數二的導演了,而且也捧紅了很多的大明星,如周潤發、周星馳、劉德華等等,所以才會有許多的大咖參演他拍的電影,雖然最近拍的《澳門風雲》系列很爛,但也不乏有好的,比如《追龍》



影片才剛上映一天,票房就突破千萬好評一片,影片也完美的講述了80年代時的上海的景象,講述了人與人,警與匪之間那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也完美的講述的當時時代的那種大混亂,如果你想了解哪個時代的上海,可以看一下這部電影保證你不後悔。在這之前王晶也拍過很多經典的電影,如賭神系列
逃學威龍系列

都相當的成功,給光大影迷也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無知逗逗

王晶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導演,他拍的經典電影讓人印象深刻,如《追龍》《賭神》,拍的垃圾電影讓他觀眾“反胃”,如《降魔傳》。他是電影行業的一個“多面手”,可以編劇,可以演員,可以導演,可以製片,頗具才能,可以說他是電影圈內一個非常標新立異的一位人物。

但總體來說,觀眾對他的認定是:“他的爛片要更多一些”,所以大家都給他起了一個名字:爛片導演!但有人卻問王晶明明拍的是爛片,為什麼那麼多的明星大腕都去演,難道不怕砸招牌嗎?如《澳門風雲》系列。

各各大腕他們其實也不傻,王晶拍的爛片多,但他們依然去捧場,肯定是有他的原因的。

首先王晶在圈內是一個人際關係非常協調的人。無論那位演員明星製片人找到他幫忙,他都不會推辭,即使是有困難也一樣。曾經的香港電影圈,很多明星成了腕以後,要自己獨立運作電影,這樣自己的收益會高,但他們又找不到合適的圈內資源,這麼一來王晶總是一求必須,當導演,找資源、找搭檔,這樣一來王晶與圈內很多演員保持非常好的關係。曾經有一年,王晶一年內接拍了10部電影,都是為了幫忙,有製片商的電影,也有明星的電影,經常穿梭在不同的劇組內,這讓他這麼多年來在圈內積攢很多人脈。他懂得經營人脈圈,所平衡關係維持很好,算是付出很多吧。現在眾明星都成大腕了不拍片一樣能掙錢,他們拍王晶的片根本不是為了掙錢,所以他們支持王晶的行為也是為了交換人情。

我們可以舉幾個例子:王晶自己也拍過文藝片。他1999年拍的《笨小孩》還讓香港的老牌紅星葉德嫻獲得了臺灣金馬獎影后。當時為了幫助老藝人,王晶還主動向投資方表示,自己可以不要導演費。他還投資了許鞍華導演的文藝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天水圍的日與夜》、《得閒炒飯》。許鞍華說:“我蠻感激王晶,在很可能沒有內地市場的前提下,他還投資《得閒炒飯》這部電影,這個風險非常大,這也是他的義舉。

王晶雖然揹負“爛片導演”之名,但在他手裡運作的電影基本都很成功,成本低,票房高,大家可以看出他很少排文藝片,但很大程度中支持文藝片的拍攝。每一位導演都有自己的風格,也許這就是王晶的商業片風格吧。電影圈也好比一個小社會,其中也是有諸多人情往來!王晶憑藉其穩健的人脈讓自己的“爛片”變得更成功!


虛老師說電影

這個問題其實表達的是大眾對王晶普遍的認識,一方面承認他很出名,導了很多電影票房都很高,另一方面又覺得他常年導爛片,愧對電影藝術和觀眾。這兩點在我看來並不是對立的,對王晶的評價也是不全面的。

首先並不能要求一個導演要麼一直拍爛片,要麼一直拍佳片。王晶拍了40年電影,老爹王天林也是導演,在這麼長的一段從影生涯裡,理論上什麼電影都會遇到,40年就做一件事本身就很了不起了,所以他的骨子裡就帶著把電影當成職業的基因。既然是職業,就跟你工作接項目一樣,你的同事和客戶都指望著這個項目賺錢餬口,大家都心裡明白這是個爛項目,但大家的那種“默契”又會約束大家心知肚明就好,畢竟只是工作。所以從這個層面來看,電影在王晶那裡起碼不是神聖的,電影不過是他賺錢的手段而已

那麼王晶是褻瀆電影了嗎?《降魔傳》是王晶的第一百部電影,影史上能達到這個數的導演一隻手都能數過來,所以王晶對於電影的意義,也可以說他把電影數量網上提高了100部。那這一百部都是什麼電影呢,其實不只是大家看到的《鹿鼎記》這種無厘頭喜劇,或者《澳門風雲》系列這種爛片,亦或是《追龍》這種認真拍出來的作品,他有很大一部分作品都是扮演的監製、製片、編劇的角色,而他不做導演的作品彷彿就更容易出佳片,比如他監製的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的夜與霧》,所以從這個層面來說,王晶知道什麼是好電影,就看他怎麼選擇了

有一次採訪王晶,問到了類似這樣的問題,他的回答是,他太懂劇本了,知道什麼樣的故事適合什麼樣的導演,也對導演能拍什麼樣的劇本心知肚明,所以他拿到劇本後會準確的選擇給誰拍。許鞍華作為香港新浪潮的領軍人物,《天水圍的夜與霧》這類聚焦現實,風格文藝的顯然更適合她,而王晶要是這麼文縐縐的來一發也是蠻奇怪的。所以王晶可能是很多人的伯樂,或者有著非常好的圈內人緣,這兩樣跟能拍佳片還是爛片沒關係。


王晶也在採訪中提到,如果讓他的演員特別辛苦的去演一場戲能讓他的電影好一分兩分,他寧願不拍這場戲。言外之意是,他知道這只是他電影生涯中的一部電影而已,演員很大概率上是會合作一輩子的,所以如何選擇他太瞭然。

那回到問題,咱們外行人都覺得王晶拍的多數是爛片,圈內這些明星和演員自然也知道,但一部電影的立項到成片中間環節太複雜了,並不是由演員說我想拍誰的不想拍誰的決定的

。面對王晶這樣的兩岸三地都吃得開的電影大佬,大部分演員並沒有什麼話語權,這就是貴圈潛規則嘛。當然這種潛規則也不都是負面的,掌握大話語權的起碼已經證明了自己可以拍電影,何況像王晶這樣的是可以拍各種類型的電影,也就是說拿錢給王晶這樣的導演拍更保險

要知道一部電影只要立項,參與的老闆和製作人員基本就清楚成片會好還是差了,既然成片沒辦法改變了,剩下的就

只有怎麼把錢賺回來了,所以才會有了那麼多揣著明白裝糊塗的宣發方。但同時話說回來,宣發公司也是要活的啊,對於觀眾一張電影票幾十塊錢,值不值得回票價可能也只是心頭那麼不爽一兩下,對於電影出品方來說,那可是幾千萬上億的資金投入啊,所以電影是藝術,同時也是商業產品。

不知道大家能否理解我的觀點,因為我試圖跟很多行外人交流過,沒有參與過電影,或者大部分時間都是靠硬盤欣賞電影的人,心底裡其實都覺得電影是靠情懷的,應該是一幫做慈善的人投拍的,但我在這一行,需要替同行發聲:我們愛我們做的行業,我們也都是人,我們也不傻,所以大家可以繼續噴一部電影拍得很爛,但請尊重參與的電影人們。


電影縱貫線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介紹一位香港娛樂圈的重量級人物,王晶的父親--王天林,王天林老先生可以說親眼見證了香港電影的崛起,闖蕩影視圈數十載,捧紅了許多一線小生和花旦,如鄭少秋、汪明荃、劉德華、梁朝偉、黃日華等人都視他為恩師,他還是大導演杜琪峰的啟蒙老師,他去世的時候,大導演林嶺東、杜琪峰、陳木勝、游乃海以及演員謝賢、曾江、劉松仁、黃日華為他扶靈,這樣的好人緣,讓王晶在娛樂圈的發展順風順水!

再說一下王晶,可以毫不客氣的說,王晶是香港資本市場影視圈內最耀眼的一顆明星,由他執導編劇的作品,大多都十分賣座,稱他為最賺錢的導演也不為過。王晶本人是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的高材生,正經的科班出身,他導演的《賭神》《賭俠》《賭聖》《九品芝麻官》等電影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尤其他和周星馳合作的《整蠱專家》《鹿鼎記》《逃學威龍》《百變星君》等電影,更是部部經典,基本上一線明星他都合作過,而且大部分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可惜這個小部分包括了周星馳!


王晶在電影方面,可以稱之為天才,他擅長多種電影題材,風月片、警匪片、喜劇片、恐怖片,甚至三級片都很擅長,關鍵都很符合香港人的胃口。除了導演,王晶其實更擅長編劇,他也常為一些導演編劇影視作品,跟很多大導演交情匪淺,所以王晶現在雖然淪為爛片導演,但是由於王天林和他以前積累的好人緣,還是有很多明星給他面子的,即使是爛片,礙於情面也得去演,從這個角度來講,周星馳和他交惡是正確的,不然星爺很有可能晚節不保!


阿萌有推薦

王晶,一個被大眾熟知的導演。我覺得作為一個導演的身份,能做到「被大眾熟知」這點已經是完完全全稱得上是足夠成功,你能看到常被人掛在嘴邊的導演的身份的,哪一個不是功成名就的人?張藝謀、馮小剛、陳凱歌、徐克、李安等等。所以這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可以證明王晶的確是拍過了多部被世人熟知的電影。雖然爛片佔多數,但架不住人家高產啊,《賭神》、周星馳作品系列,他也產出了足夠數量的優質作品。從電影工業的角度來講,支撐著整個電影市場的運行,養活了一大幫電影從業者,推動了電影商業化進程的,嚴格意義來講不會是姜文、婁燁、王小帥這類導演,反而是爛片頻出,口碑崩塌的王晶之流。這也是王晶為什麼能受到很多投資人的青睞,願意把錢投給他拍電影,而只要有錢,選擇演員的餘地便多了許多。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畢竟電影工業總體來講本就是一場資本投資獲得回報的商業性行為。

其次王晶本人其實聰明,人緣也好。雖然自己的藝術感稍微欠缺,但是他卻不吝於投資類似許鞍華這類的導演,且王晶對於票房毒藥和新人,也是給予了足夠的支持,眾所周知的票房毒藥周潤發便是通過主演王晶的賭神系列電影,才算是真正獲得了電影商業上的巨大成功。除此之外,王晶還是周星馳早年的重要助力,發掘周星馳這點貢獻,就已經是功勞無比巨大的了。

所以時至如今,當年的新人和票房毒藥都成長為影視大咖,而王晶也保持著旺盛的生產力,在投資界方面也吃得開,也便還有著很多商業片可以讓他拍。這何嘗不算是一種成功。


上古天真

我的回答沒有圖看。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理解香港電影的三個前提:

1.電影需要投資,投資需要回報,資本為王的成熟的香港電影市場更是如此:搜索一下《桃姐》的拍攝故事,你就會知道拍電影如此優質高效(相對王家衛的拖拉與超支),如此好口碑的的許鞍華為什麼需要劉德華的資助了,文藝片回報率低;

2.電影資本投資需要更短的回報週期,等王家衛還是《銀翼殺手》?如果口碑轉換不成票房,投資人卻要實實在在的破產跳樓;

3.每個新人要價都低,因為需要別人給機會,每個曾經的票房毒藥要價也低,因為需要鹹魚翻身的機會,那些幫助他們的人要感恩。

王晶就是這樣一個純粹的人,一門心思拍商業片,而且他曾經在採訪中很驕傲的說過,他的商業電影從來沒讓投資人虧過錢,都是賺的!

這樣細想起來就很可怕了,只要投錢給他拍電影,就會出現一個讓所有資本趨之若鶩的口碑:絕不超支!絕不賠錢!絕對來錢快!絕對會上片(絕對妥協買方市場政策要求)!

拍什麼?你覺得資本會擔心嗎?

王晶的人緣不僅僅來自於他拍片的用人和給新人(票房毒藥)機會,還來自於他他確實曾對某些文藝片有過力挺的義舉……好吧,任何人包括王晶,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愛,也肯定有人恨,就像牆頭草永遠存在一樣!

王晶對市場需求有著精準的把握:其中那些故意的、劣質的模仿當下流行元素,你當然可以批評,然而耗時耗資的製作無疑會增加成本,在王晶看來電影是一次性消費,大部分觀眾根本不可能同一部電影看兩遍(自己的電影更是如此)所以沒有必要太精緻(這就是港產片小市民電影的粗礫感),因此對成本的核算至關重要,更不必說用大流量紅星了。

王晶電影的拍片快節奏是港產片的傳統,這不必贅述了。然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樣的效率對於通告和工作安排非常緊張的明星來說,三兩天就可以拍好電影拿錢走人,最後還能票房億萬,何樂而不為?

最後,口碑算個啥?

這個問題就很“呵呵”了。看完電影寫影評的是閒人,在影院裡看電影思考人生的也是閒人。大眾的大部分,不過是一群想要到影院裡哈哈一樂的俗人,有多少人出了影院記得情節和細節?

王晶的電影口碑不好?不是的。他只是一個做快餐的,你要他做大餐,是你強求了。大咖?也類同。


jacrowk

王晶是個很有意思的導演,他把娛樂事業和影視劇市場看得特別透,而且他本人的指導生涯也很有趣,三級片、故事片、警匪片,他都導過,而且執導的電影數量,可能在以後的香港甚至全國,都會空前絕後。一個導演一年上映幾部電影,想來也就王晶一個人能做到吧。

王晶的《澳門風雲》能請到周潤發演我還是蠻吃驚的,而且一演還是幾部,後面還有劉德華參演。以周潤發的演技、地位、收入他完全沒有必要演爛片掙錢,他也根本不缺錢,就算是好的電影他想拍也一抓一大把。

那些大咖願意捧場的原因其實就是一個:報恩。

在香港娛樂圈裡,現如今大多數炙手可熱的藝人,多多少少都受過王晶的恩惠,像是周潤發,劉德華,鄭伊健,陳小春等,幾乎可以說是王晶一手發掘的。另外在許鞍華,關錦鵬他們拍文藝片的時候,王晶是在明知會賠的情況下還大力的投資支持他們。而且如果劉偉強沒有王晶的傾力支持,我們今天也看不到《無間道》這麼經典的電影了。

王晶本人其實聰明,人緣也好。雖然自己的藝術感稍微欠缺,但是他卻不吝於投資類似許鞍華這類的導演,且王晶對於票房毒藥和新人,也是給予了足夠的支持。周潤發早年剛出道時也是票房毒藥,但是通過主演王晶的《賭神》系列電影,才算是獲得了電影上的巨大成功。除此之外,王晶還是周星馳早年的重要助力,發掘周星馳這點貢獻,就已經是功勞無比巨大的了。

所以時至如今,當年的新人和票房毒藥都成長為影視大咖,而王晶也保持著旺盛的生產力,在投資界方面也吃得開,也便還有著很多商業片可以讓他拍。這何嘗不算是一種成功。


顏值播放

首先,先要說王晶在娛樂圈的人緣好,是真的好,很多演員包括那些明星大咖,都曾公開表示過喜歡拍王晶的戲,他在片場一般要求不是那麼高,多數情況下都是拍一條看著差不多就過,記得王晶本人在一次接受採訪的時候就說過,他對自己的要求沒有很高,70分合格就好。

王晶也從來不會拖欠剋扣演員片酬,甚至有時候還會把自己的片酬拿出來分給演員,經他手捧紅的明星非常之多,當初的張敏、邱淑貞、翁虹等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張家輝,還有劉德華那時候演藝事業有些失意的時候,也是王晶來找他拍片,幫他渡過難關,所以現在單反王晶向劉德華開口,只要是合理的要求,一般不會拒絕的,就連周星馳在九十年代做演員時期,合作最多的導演還是王晶。

所以說哪個演員不喜歡和這樣一位,演戲輕鬆還又能賺足錢的導演合作呢,當然,也許就是因為他對自己的要求沒有那麼高,才會找來口碑不太好的名聲,但是有一點別忘了,他是香港迄今為止票房最高的導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