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工人在外打工二十多年,老了怎麼辦?

sl3456

下崗工人打工二十多年,如果沒有積蓄,沒有養老金,再加上病痛,老了以後,真的是晚景淒涼。


從你打工已有二十多年來看,應該是屬於90年代中後期下崗的。那時正好是國企單位改革的推進期,很多虧損企業在那時破產,被兼併,下崗工人出現也是非常多的。

在重新選擇就業的道路上,很多下崗工人走的並不順利,年齡偏大,無特殊技能,無高學歷,身體傷病等等原因造成再就業困難。擺地攤,打零工,做散工都是很多下崗工人的選擇,想創業又無本錢,很難保證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很多人為了眼前的生計,為了養孩子,養家,甚至放棄了自己的養老保險,說起來都是淚。


再過幾年,很多當時的下崗工人也都到了退休年齡,在外打工了多年,如果又沒有養老金,加上日漸傷病的身體,老了以後的日子真的不敢想象。

現在物價上漲,看病也貴,作為勞苦了一輩子的下崗工人真的太需要幫助了。我覺得如果國家沒有特殊的幫扶政策,那麼還是要自己先想想辦法,比如去尋求社會團體的幫助,地方街道的幫忙,總要先過下去才行。


不一樣的思考


謝【悟空】邀。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到來,養老問題倍受關注。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國企改制大潮中,有許多產業工人下崗下海或身份置換。題主下崗二十多年,應該也是為國企改制作出貢獻的千萬下崗產業工人之一。下崗後打工二十多年,現如今年齡也到了花甲,養老確實成了擺在眼前的頭等大事。

怎麼辦?日子還得過,活人總不能叫尿憋死。針對題主的情況,個人認為下面幾個途徑可供參考:

一、儲蓄養老。這是國人最傳統的養老防老模式,當初改制下崗、身份置換一次性補貼應該在幾千到幾萬間,算是防老的原始積累。在外打工二十多年,積攢個二三十萬總該有吧,省著點花,老了就靠它了。

二、社保養老。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從1986年開始,1993年全面推廣的。從題主下崗打工的時間推等,應該是趕上了那一波政策福利,只有延續交納了社保,到退休年齡後,每個月二千餘的養老金是有保障的。

三、子女養老。按年齡推算,趕上“下崗潮”的多為50、60後,到目前子女通常都成家立業了。二十多年的打工,在子女身上的付出是可想而知的,老了由子女贍養也是天經地義的事。

四、住房養老。作為50、60後,在城市有一、二套房並非稀奇。現在人步入老年,可以把名下的房產盤活下,除了自住房,多餘的或租或賣或指定子女繼承,以房養老,也是較流行的一種方法。

五、低保養老。不排除因為各種因素導致既無存款又無多餘房產,子女也無力承擔贍養義務的極端情況。對於這部分人群,養老就只能依靠政府低保兜底了。定期領取低保金,特殊情況再申請點困難補助,緊巴點也得過。

下崗職工的養老問題,絕非個例,事關幾千萬為國企改革改制作出犧牲與貢獻的工人老大哥,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相信政府也在關注和積極解決這類問題。50、60真不容易,有的“下鄉”“下崗”都給攤上了,希望他們在養老問題上能少一點憂愁。


安全視野

隨著老齡化問題的越來越突出,養老問題也逐漸進入我們的話題。很多人都會這樣擔心,我們老了該怎麼辦?說實話,以現在打工的工資,除了生活開銷,一個月下來所剩已經不多了,更別說是攢錢養老了!哎!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是很真實的一句話。既然我們想到了養老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對自己的人生有個系統的規劃。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手段來制定我們的養老計劃。比如說,第一種:養兒防老。對孩子的培養是養老的最佳投資。只要你把你孩子培養成才了,你的養老問題就徹底解決了;第二種:想辦法儘可能的抽出錢來買養老保險或者社保,到有一天你幹不動了,最起碼還有生活保障;第三:儘可能的攢點錢,每年多少攢點到老了稍微會好過一點;第四:國家慢慢完善的養老制度,看你運氣了!

不知道你還有些什麼更好的建議呢?歡迎留言討論!(另外,聽說關注我並留言的人2018年都會發大財!不信你試試看!😝)謝謝大家!


兵哥說事

濤子觀點!

現在我國一般除去事業單位的有養老保險,而大多數老人都沒有養老保險。沒有養老保險的這部分老人如何養老呢?大多都是子女養老,子女養老是在我國最常見的養老方式,俗話說好,養兒為防老。人老了,不能創造價值,沒有了收入來源,而以前的收入都給了子女,所以子女養老是最常見的,也是最大眾的!

還有一部分是自己有積蓄,靠自己的老人,以前工作留有一定的積蓄,留著老了,沒有收入時來用,這種情況還是少數!總體不多!

還有一種是低保,政府養老,如家庭有特殊情況的,生活有困難的,可以申請低保,通過政府救濟,來實現養老!

還有以房養老,如果房產多的,可以出租,或者出售,用來老人生活支出,也是可以的!不過這也是少部分人才能有這種能力!



結束語!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成為重中之重,而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辦法,這也是政府所考慮的事情,所以各位做子女的的責任重擔也越來越大,尤其是獨生子女,更為嚴重!感覺壓力重大!不過現在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自己女子來養老!希望各位都能善待老人,孝順父母!


大家認為有什麼可行的好辦法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交流!


濤子看世界

這個問題直戳人的內心啊,我父母就是普通的民工。在我小的時候。我記憶中從我懂事開始就只記得父親去外地打工。而母親在家裡的小縣城的工地上工作。那時候記得我母親一天也就20塊錢,父親在外地工工作一天也就三十塊錢。我從小都是我我奶奶帶大的。

每次出來玩的時候看別的小孩都是父母帶著,而我卻總是一個人靜靜的坐著。那時候就在想媽媽明天能不能不去上班了啊,好好帶著我玩我一天可以嗎。現實總是殘酷的,那時候還不是現在的經濟條件,誰家要有個自行車那可以說家庭條件已經可以了!母親每天上班都起來的很早跑到莊的另一邊等著人家騎車出來然後乘個車。有時候人家不上班媽媽就步行這去了。每次回來天都是黑的看不到了!

後來國家政策越來越好了,家裡條件也跟著上去了。交通也方便了母親就坐著火車長途跋涉的去外面廠裡工作。因為高強度的工作父母也累彎了腰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了,希望國家出個好點的政策。

人上了歲數之後無法就是想找個說話的伴,而隨著高樓大廈的不斷建築,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對於我們來說呢,多抽些時間來陪陪父母,沒事跟父母聊聊天比什麼都好!不要等到父母都老了才想起來很多話沒跟父母說過。把握當下畢竟時間不等人啊


原有歲月靜好

大概在1992年鄧小平從視察廣東深圳和珠海開始,最早一批下崗工人在第二年就從各自的單位脫離出來到了社會,距今算來已經有二十多年,經歷了從失衡失落到重新再就業創業的陣痛過程,既是命運的幸運兒,又是被命運拋棄滑落到人生谷底的″大自然攀巖者″,自己的命運還得靠自己拯救攀爬才能活出人生的新天。下崗工人們當時大部分領了廠裡的一次性補助,真像一個個沒了娘斷了奶的孩子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從生死由命要由他們自己訣擇。但算起來他們比農民還是強了許多,他們原籍在農村失去了土地的,有的照樣回村裡承包別人的耕地魚塘山林賺錢,有的憑藉廠裡原來掌握的技術找到新的對口門路,有的則在外地開旅館經營飯店或其他生意賺錢,有的則拿回廠裡那幾萬補助借給自己親戚朋友做生意賺利息,要知道,當時的好幾萬塊可是今天的幾十萬喲,也是一筆不少的數目。最差的也同我們這些農民工一樣在外面打一份工賺取辛苦費養活自己與全家。若是他們熬到現在,少說也攀上了小康生活,衣食無愁,老有所靠了吧。論年紀也就五六十歲左右,以後的好日子還長著呢,正等著他們去好好享受。致敬這群共和國過去年輕挺拔的工人老大哥們!


本姓很受敬

老了兒女養,難不成還想國家養。

至少下崗工人還能打工二十年,四十歲下崗,兒子都已經大了,也沒太多的壓力。一年你存1萬,二十年也有個20萬存款,差不多可以養老了,兒子在補貼點!

種地的老百姓呢?一畝地一年收成一千,正常一個人兩畝到五畝地,按最多的五畝算,一年五千塊的生活費,不知道一年到頭還能剩餘多少錢,農村老人基本沒存款的。農村老人怎麼養老呢?不是靠兒女嗎?

農村老人都靠兒女,不麻煩國家,你城裡人還想!哦 忘記還有醫保社保……




皖北楊小菲

下崗!下崗工人!當這倆新名詞出現在上世紀末時,多少工人為此心驚肉跳!當我拿到企業破產失業證明和兩萬多元的破產補償金時,我已經下崗兩年多了。我們夫妻同在一家國企中工作,這又要一同到社會中重新尋找生存機會了。

從下崗到退休,在十七年的歲月中,有失敗,也收穫成功。其中的艱辛只有自己體會。無論那些年有多難,我都會按時為我們兩口子繳養老和醫療保險。也就是這些保險,確保我們在退休後能衣食無憂,也不必靠孩子來養老。

我們這代人有著十分豐富的生活經歷。求學路上遇到動亂,很多很多人學業未成就上山下鄉。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又被捲入改革大潮。在沒學會游泳時就被扔進大海里。好在嗆了幾口水後絕大多數人都游上了岸。


很多人說我們是倒黴、悲催的一代人。我不贊同這種說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相比我們的長輩,我們是幸運的。
題主問下崗後打了二十多年工,老了怎麼辦?如果是我,就去辦社保!因為子女有他(她)們的生活。如果他(她)們自己生活都困難,又如何忍心讓子女為你養老?只有辦理社保按時繳費,待老時,方有依靠。


彭城漢風

下崗工人在外打工二十多年,老了怎麼辦?首先我也算是一名下崗職工I,九十年代末期,企業虧損解散,當時的政策是工作滿三十年的作退休人員安排,未滿30年的買斷工齡,每年給600元補助,我工作剛滿十年,單位一次性補助我六幹元。這就叫買斷工齡,沒有發什麼下崗證。什麼養老保險單位也只給我交了十年的,餘下的就是我自已完成了。題主的意思要求回答老了怎麼辦,我瞭解的政策是下崗工人可以交養老保險,而且退休金也很高。在說如果不願意交養老保險,都打了20年工,一年只存五千元,現在也有十多萬了,兒女們也長大了,還擔心老了怎麼辦嗎?


辣得笑

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參與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