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品牌網 美國人咋看中國品牌?

近些年來,我國本土品牌的發展日漸成效,國人對“中國製造”四個字愈發自信。尤其是伴隨著新媒體的盛行,國內也越來越多的看到國際友人對中國商品的肯定。

說起走出去的中國品牌,很多人張口就能說出好幾個,比如阿里巴巴、華為、聯想、海爾,甚至是老乾媽。當我們說出這些名字時,民族自豪感與品牌自信溢於言表。前段時間,黃燜雞米飯登陸美國,竟然讓這個地廣人稀國家的人排起了長龍。

但是,拋開價格、質量、數量等製造層面的因素,從更注重褒貶、好惡等情感內涵的品牌意義上而言,中國製造,是否也贏得了當地人的認可?

首先要說的是中餐。由祖籍為江蘇的美籍華人程正昌創辦的熊貓快餐(Panda Express)的連鎖店已經像麥當勞、星巴克一樣開遍了全美,在全美國餐飲企業排行榜上,列第80名。在熊貓,你可以看到無數的美國人蹩腳地使用筷子,正如我們第一次在西餐廳使用刀叉。只可惜,熊貓的“移民血統”讓它註定無法為我國貢獻GDP。

不過,其合作伙伴李錦記卻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品牌”。正如去麥當勞會拿到無數免費番茄醬包一樣,我們也可以在熊貓拿到無數的免費醬油包,而這些小包裝上無一不印著李錦記三個字。在類似沃爾瑪這樣的大超市的亞洲專區也可以看到李錦記的產品,但總體上還是日本調味品居多。

中國國家品牌網 美國人咋看中國品牌?

說過了“食”,我們再來說一說“衣”。2016年,中國本土服裝品牌JNBY(江南布衣)正式入駐西雅圖Pacific Place購物中心,安踏也首次進入美國市場。可是,一個品牌只在一個城市的一家商場入駐,很難被認為是“走向世界”。

雖然是誤會一場,卻讓我認清了一個道理。“中國製造”雖然聞名於世,可真正走出國門的品牌還是太少了,以至於讓我這個中國人看到一點蛛絲馬跡都興奮不已。

至於電子產品,除了在洛杉磯中國城的移動店裡能看得見OPPO、VIVO等國產手機,其他地方真是尋而未果。至今為止,能夠成為中國符號的產品,在美國,恐怕還是隻有美食和按摩。

那麼,為什麼美國市場這麼難以真正進入呢?

畢竟,作為世界頭號強國的美國,進入品牌社會階段已近百年,美國人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消費意識,對於一些外來的新鮮品牌,尤其是中國這樣新興國家的,很難不抱有偏見。

不過,我國的國際影響力日漸提升,本土品牌也在日益壯大,銷路也在不斷拓寬。只要找準方向、找對方法,距離真正的“走向世界”一定不會遙遠。

2014年,真人秀“極速前進”熱播,美國時代廣場大屏的廣告投遞費隨之曝光,中國人驚訝於如此好的廣告平臺卻有著如此低廉的費用。自那時起,美國時代廣場廣告屏上的中國面孔就越來越多。只可惜,這些廣告大多數是粉絲們買來為偶像應援的,真正的中國產品卻很少。若是品牌能夠拿出粉絲製作應援視頻的水準與熱情來為中國產品製作廣告,相信這會對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大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