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的原理是什麼?

寶媽天天育兒

一般而言,急性感染性疾病是引起發熱最常見的原因,通常起病多較急驟,常有受涼、疲勞、外傷或 進食不潔食物等病史,若發熱前有明顯寒戰者,多屬化膿性細菌感染;而一般非感染性發熱,以及結核、傷寒、立克次體和病毒感染多無寒戰。

下面說說人體散熱系統,主要有輻射、蒸發、對流及傳導物理過程,當週圍溫度低於皮膚溫度時, 熱即從皮膚輻射散熱;其次是體內熱量傳導至皮膚周圍空氣層,經對流散熱。當週圍溫度超過體溫時,主要依靠汗液蒸發,體熱從皮膚、呼吸道和大小便 消散,以皮膚散熱最為重要。當室溫在 23~25°C時,體熱通過皮膚輻射、對流、傳導散熱佔 70%;當室 溫高達 31~32°C時,出汗蒸發即成為散熱主要方式。這也就是夏天會出汗多的原因,皮膚血管內血流量越大,散熱速度越快;體表溫度越高,則散熱也越迅速。經常能看到戶外運動時大量的汗液蒸發才不會引起體內熱量集聚引起中暑。

為什麼會出現發冷-汗出-熱退的規律呢?那是因為健康人的產熱與散熱處於平衡狀態。產熱與散熱過程均受在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 的調控。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存在著與恆溫箱溫度調節器相類似的調定點,此調定點的高低決定體溫的水平。體溫調節中樞調定點上移,中心溫度低於調定點時, 調定點的衝動發放,調溫指令抵達產熱和散熱器官,一方面通過運動神經引起骨骼肌的 張力增加或寒戰,使產熱增多;另一方面經交感神經系統引起皮膚血管收縮,使散熱減 少,最終導致發熱。

體溫升高有發熱與高溫之分,高溫是由散熱障礙或產熱過多引起, 一般與體溫調節中樞無關:散熱障礙可因藥物如抗精神病藥物、阿托品中毒等、外界高溫引起的中暑及內源性代謝熱如甲亢危象等引起,在溼熱環境中更容易發生。超高熱是體溫升高至體溫調節中樞所能控制的調定點以上,達到特別高的水平如>41°C, 見於腦炎、腦出血、顱內病變、中暑等疾病。


中華醫學科普

人是恆溫動物,正常體溫能夠一直保持在37°C左右,原因在於人體有個“體溫控制中心”,位於丘腦下部(Hypothalamus)。這個控制中心會不斷地發出指令,協調人體的各個組織和器官(比如汗腺和血管),以達到恆定體溫的效果。

如果體溫超過38°C,醫生就會說你發燒了。不過,如果我們嚴格較真的話,體溫升高並不等於發燒。有一種情況,科學術語叫做“體溫過高”(Hyperthermia),指的是人體降溫措施失效造成的體溫過高。比如,你穿著羽絨服在桑拿房裡蒸上半小時,體溫肯定會超標。但這是因為汗排不出去造成的,只要脫掉羽絨服出門待一會兒,問題就解決了。

真正的發燒,是指人體有意識地抬高體溫。

原來,人的體溫是由“體溫控制中心”預先設定的。正常情況下這個數值是37ºC左右,即使處於“體溫過高”的狀態時,這個預設數值仍然是37ºC沒有變。發燒就不同了,這時“體溫控制中心”主動發出了升高體溫的指令,為了滿足新的預設數值,血液繼續不斷地離開四肢流向內臟,這就是為什麼發燒的人反而會感到寒冷的原因。

既然發燒是人體“自找”的,便有人提出了一個理論,認為發燒很可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是有用處的,否則人體為什麼會進化出這樣一個奇怪的體溫控制機制呢?

眾所周知,人體在受到病菌感染時體溫就會升高。於是有人猜測說,發燒是為了燒死病菌。可惜這個說法是沒有道理的,溫度高1-2°C並不能殺死大部分細菌。

經過多年研究,科學家們終於搞清了其中的原因。原來,發燒帶來的體溫升高能動員更多的淋巴細胞進入淋巴循環,參與免疫反應,整個過程的分子機制也已經搞清楚了,沒有問題。

這一結論再一次驗證了生物界的一條真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生物進化了這麼多年,保存下來的所有習性都應該有其道理。

所以,發燒後不要急著退燒,而是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制定相應的策略。當然了,長時間發燒對兒童來說很危險,應該及早退燒才是。


土摩托看世界

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導致發燒

1、各種毒素炎症因子作用 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血液裡的毒素和炎症因子,尤其前列腺素E2,通過腦屏障,到底體溫調節中樞下丘腦的體溫調節點,使得調節點原本在37℃左右正常水平,升高到不同水平,升高的水平與血液毒素炎症因子數量種類有關。

2、神經體液調節 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的調節點升高後,機體就默認為這是升高的調節點為正常水平。發出神經和體液調節衝動,作用到效應器。

3、效應器發生作用 骨骼肌震顫,抖動,產熱增加,同時立毛肌收縮,導致汗腺分泌汗液減少,毛孔收縮,同時體液的腎上腺素樣激素釋放增加,導致體溫升高度新的體溫調節點,出現發燒。

中暑發燒

總之不同發發熱機理,處理方式也有所區別。如果小兒發燒中暑,首先是物理降溫,而不是給予美林退燒藥物,容易肝腎損傷。(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發燒是人體自身與疾病鬥爭的一種典型表現。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由於各種原因,細菌或者病毒入侵,炎症等,導致產熱增加或散熱減少,則出現發熱。發熱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是自身免疫系統被調動起來的一種信號,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

寶寶的正常體溫在36-37度,如果體溫高於37.5度,應該就是發燒了。寶寶發燒,寶媽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降溫,其實降溫不是馬上降到基礎體溫,只要降到38.5度以下就可以,否則會破壞寶寶免疫系統對病菌的抵抗。

寶寶發燒38.5以下,可採取物理降溫。


當寶寶體溫超過38.5度時,就要用退燒藥降溫,目的是防止寶寶出院高溫驚厥等危險。

如果高燒以外還有別的症狀,如嗜睡等,應立即就醫。


有些寶寶接種疫苗後發燒,不用擔心,這是寶寶的身體與疫苗發生對抗的表現。這種發燒只要不高於38.5度,一般不需要處理,72小時內自動退燒。


駱駱麻麻

以上就是本人對發熱原理的瞭解,不當之處,歡迎參與討論。


傷感R

通俗點講是因為病原體侵入人的身體後,身體想要通過升高溫度的方法熱死病原體,於是你的體溫調節中樞就會把平時的正常體溫值調高了,然後體溫就開始上升了。很多人認為發燒應該蓋被子捂汗,但是出汗是一種人體降溫的機制,你的體溫調節中樞認定39或者40是正常體溫的話是不會出汗的,不過還好的是一般你的身體不會正常溫度值調那麼高,它又不傻!不過凡事總有萬一,所以發燒後應該做的是退燒,而不是自己出汗,現在想想小時候發燒得說胡話我爸媽還給我蓋被子也是後怕啊,還好我命大!


薯餅小姐姐

發熱有好幾種。一種是人體細菌感染引起的,還有一種是中暑引起的,有些癌症也可引起低燒。正常情況下,我們人體產熱和散熱,保持一個動態平衡。比如說人體熱了,就可以通過出汗(散熱)來調節。保持一個正常的體溫。什麼情況下發燒呢?在人體低抗體降,低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可導致發燒。發燒是人體本身對外來細菌的一種防禦機能。比如細菌病毒感染,人體免疫系統被激活,產生內源性致熱源。同時,病毒和細菌產生一種外源性致熱源。它們同時作用於人體下丘腦,導致發熱。發熱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體溫升高,導致細菌病毒沒有適宜的生存環境,病原體繁殖就不會那麼快了。中暑的發熱是高溫情況下,產熱與散熱功能的異常。


清澈34802536

正常時人的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疾病時許多致熱原和致熱因素引起機體產熱增加、散熱減少,使體溫上升,引起發熱。

有由病菌引起的、有代謝引起的、或者中暑

水是仙丹 每天都要吃

祝身體健康 快快樂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