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來!衛計委頒佈的20個藥食同源目錄(下集)

收起來!衛計委頒佈的20個藥食同源目錄(下集)

古人發明酒的時候,是用於引藥勢的,而今天則是消愁解悶的良品。大健康時代,很多人熱衷於自我養生保健,如何選擇藥材應是最重要的環節。根據衛計委頒佈的藥食同源目錄,予以詳解。

(續上篇)

11、蓮子

甘;澀;平。心;脾;腎;胃;肝;膀胱經。

功效:補脾止瀉;益腎固精;養心安神。中滿痞脹及大便燥結者,忌服。《綱目》:蓮之味甘,氣溫而性澀,稟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士為元氣之母,母氣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視耐老,此其極輿也。昔人治心腎不交,勞傷白濁,有清心蓮子飲;補心腎,益精血,有瑞蓮丸,皆得此理。

收起來!衛計委頒佈的20個藥食同源目錄(下集)

12、布渣葉

酸;淡;平。脾經。

功效:清熱利溼;健胃消滯。《本草求原》:解一切蠱脹藥毒,清熱,消積食,黃疸。《陸川本草》:收斂去腐。治小兒盜汗;潰瘍,煎湯外洗。

13、大棗

甘;溫。脾;胃經。

功效:補脾胃;益氣血;安心神;調營衛;和藥性。凡有溼痰、積滯、齒病、蟲病者,均不相宜。《本經》: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14、橘皮

辛;苦;溫。脾;肺經。

功效:行氣健脾;降逆化痰。《滇南本草》:黃果皮化痰定喘,止咳嗽,下氣消痰,功甚於廣陳皮;補胃和中,力不及廣陳皮。主降氣寬中,破老痰結痰固如膠者。《四川中藥志》:行氣化痰,健脾溫胃。治食慾不振,胸腹滿脹作痛,腹中雷鳴及大便或溏或瀉。

15、高良薑

收起來!衛計委頒佈的20個藥食同源目錄(下集)

味辛;性熱。脾;胃經。

功效:溫中散寒;理氣止痛。陰虛有熱者禁服。《本草匯言》:高良薑,祛寒溼、溫脾胃之藥也。若老人脾腎虛寒,洩瀉自利,婦人心胃暴痛,因氣怒、因寒痰者,此藥辛熱純陽,除一切沉寒痼冷,功與桂、附同等。苟非客寒犯胃,胃冷嘔逆,及傷生冷飲食,致成霍亂吐瀉者,不可輕用。葉正華曰:古方治心脾疼,多用良姜。寒者,與木香肉桂、砂仁同用至三錢。熱者,與黑山?川黃連、白芍藥同用五六分,於清火藥中,取其辛溫下氣、止痛。若治脾胃虛寒之證,須與參、耆、半、術同行尤善,單用多用,辛熱走散,必耗沖和之氣也。

16、雞內金

味甘;性平。脾;胃;腎;膀胱經。

功效:健脾消食;澀精止遺;消癥化石。脾虛無積者慎服。《本草經疏》:肫是雞之脾,乃消化水谷之所。其氣通達大腸、膀胱二經。有熱則洩痢遺溺,得微寒之氣則熱除,而洩痢遺溺自愈矣。煩因熱而生,熱去故煩自止也。今世又以之治諸疳瘡多效。

17、赤小豆

味甘;酸;性微寒。心;脾;腎;小腸經。

功效:利水消腫退黃;清熱解毒消癰。《食性本草》:久食瘦人。《本草綱目》: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腸,能入陰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而治下痢腸僻,解酒病,除寒熱癰腫,排膿散血而通乳汁,下胞衣產難,皆病之有形者。久服則降令太過,津液滲洩,所以令肌瘦身重也。其吹鼻瓜蒂散及闢瘟疫用之,亦取其通氣除溼散熱耳。

18、小茴香

味辛;性溫。歸肝;腎膀胱;胃經。

功效:溫腎暖肝;行氣止痛;和胃。陰虛火旺者禁服。《本草匯言》:“倘胃、腎多火,得熱即嘔,得熱即痛,得熱即脹諸證,與陽道數舉、精滑夢遺者,宜斟酌用也。”《本草述》:“若小腸、膀胱並胃腑之證患於熱者,投之反增其疾也。”

19、佛手

辛;苦;溫。肝;胃;脾;肺經。

功效:舒肝理氣;和胃化痰。陰虛有火,無氣滯症狀者慎服。《本經逢原》:痢久氣虛,非其所宜。《滇南本草》:補肝暖胃,止嘔吐,消胃寒痰,治胃氣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氣。

20、薏苡仁

收起來!衛計委頒佈的20個藥食同源目錄(下集)

甘;淡;微寒。脾;肺;腎經。

功效:利溼健脾;舒筋除痺;清熱排膿。本品力緩,宜多服久服。脾虛無溼,大便燥結及孕婦慎服。《藥品化義》:薏米,味甘氣和,清中濁品,能健脾陰,大益腸胃。 主治脾虛瀉,致 成水腫,風溼盤緩,致成手足無力,不能屈伸。蓋因溼勝則土敗,土勝則氣復,腫自消而力自生。取其入肺,滋養化源,用治上焦消渴,肺癰腸癰。又取其味厚沉下,培植部,用治腳氣腫痛,腸紅崩漏。若咳血久而食少者,假以氣和力緩,倍用無不效。

21、槐花

味苦;性微寒。肝;肺;心;大腸經。

功效:涼血止血;清肝明目。脾胃虛寒者慎服。《日華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藏蟲及熱,治皮膚風,並腸風瀉血,赤白痢。《醫學啟源》:涼大腸熱。

22、粉葛

甘;辛;平。脾;胃;肺;膀胱經。

功效:解肌退熱;發表透診;生津止渴;昇陽止瀉。張元素:不可多服,恐損胃氣。《本草正》:其性涼,易於動嘔,胃寒者所當慎用。《本草經疏》:葛根,解散陽明溫病熱邪之要藥也,故主消渴,身大熱,熱壅胸隔作嘔吐。發散而升,風藥之性也,放主諸痺。傷寒頭痛兼項強腰脊痛,及遍身骨疼看,足太陽也,邪猶未入陽明,故無渴證,不宜服。

附:保健食品禁用中藥名單(毒性或者副作用大的中藥)

八角蓮、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山莨菪、川烏、廣防己、馬桑葉、馬錢子、六角蓮、天仙子、巴豆、水銀、長春花、甘遂、生天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生狼毒、白降丹、石蒜、關木通、農吉痢、夾竹桃、硃砂、米殼(罌粟殼)、紅升丹、紅豆杉、紅茴香、紅粉、羊角拗、羊躑躅、麗江山慈姑、京大戟、昆明山海棠、河豚、鬧羊花、青娘蟲、魚藤、洋地黃、洋金花、牽牛子、砒石(白砒、紅砒、砒霜)、草烏、香加皮(槓柳皮)、駱駝蓬、鬼臼、莽草、鐵棒槌、鈴蘭、雪上一枝蒿、黃花夾竹桃、斑蝥、硫黃、雄黃、雷公藤、顛茄、藜蘆、蟾酥。

明確不是普通食品的名單:

西洋參、魚肝油、靈芝(赤芝)、紫芝、冬蟲夏草、蓮子芯、薰衣草、大豆異黃酮、靈芝孢子粉、鹿角、龜甲。

精彩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