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官居丞相,每天飲酒作樂不理朝政,為何卻被稱頌為千古名相?

在古代的朝廷當中,除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之外,丞相的地位最高,是皇帝的左膀右臂,輔佐帝王處理天下大事,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形容丞相毫不為過。畢竟皇帝的精力有限,往往只是個決策者,具體朝廷事務由丞相所負責,百官易得,賢相難求,若能得到一位德才兼備的丞相,對於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來說,都稱得上一種莫大的幸運。

此人官居丞相,每天飲酒作樂不理朝政,為何卻被稱頌為千古名相?

由於丞相的位置非常重要,非皇帝的心腹謀臣所能擔任,只要不是太過昏庸的帝王,在任命丞相的時候,肯定慎之又慎,否則不但不能讓文武百官折服,還有可能把江山治理的千瘡百孔,春秋時期的管仲、漢初的蕭何及蜀漢的諸葛亮,無一不是青史留名的丞相,他們的功績及人格魅力令人望塵莫及。

通常來說,不管是哪個朝代的名相,都具備以下兩個優點,一是能力極為突出,處理事情比較果斷,敢於指出皇帝的過失;二是工作努力,即所謂的實幹派,有拿得出手的功績。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曾有這樣一個丞相,在位的幾年間,幾乎每天都飲酒作樂,對朝政不理不問,卻深得皇帝和同僚的讚許,還被後世人稱為千古名相,究竟是為何呢?

此人官居丞相,每天飲酒作樂不理朝政,為何卻被稱頌為千古名相?

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曹參,漢高祖劉邦最信任的大臣之一,年輕時在沛縣的衙門裡做官,而且還是劉邦的上司。一個人的眼光,優勢會決定他未來能達到的高度,儘管當時劉邦在別人眼中只是個小混混,但曹參卻認為他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魅力,以後肯定能幹大事,從不把劉邦當下屬看待,而是視他為好哥們。

聽說劉邦起兵反秦,曹參二話不說,立馬辭去了官職,抄起傢伙就跟著劉邦打天下,每次作戰都身先士卒,先後攻破了五十多座城池,靠著顯赫的功勳被封為平陽侯,正兒八經的萬戶侯。後來,劉邦覺得長子齊王劉肥太年輕,未必能處理好封地的大小事務,就派曹參到齊地輔佐劉肥。

此人官居丞相,每天飲酒作樂不理朝政,為何卻被稱頌為千古名相?

起初,曹參也不知道如何治理好齊地,經過多方打聽,得知有個叫蓋公的隱士,他精通黃老學說,曹參不辭勞苦,親自向蓋公請教治國之道。蓋公對曹參說:“如今天下剛結束戰亂,讓百姓休養生息才是最重要的,你只要採取無為而治的策略就行了。”

曹參聽從了蓋公的建議,參透了無為而治的精髓,把齊地治理的相當不錯。蕭何去世後,曹參接替了他丞相的位子,當皇帝認為他會大施拳腳,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工作上時,曹參的做法卻讓漢惠帝驚呆了。他隔三差五才上一次朝,即使上朝也基本不上奏,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沒有絲毫的作為。

此人官居丞相,每天飲酒作樂不理朝政,為何卻被稱頌為千古名相?

皇帝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責問了他一番,曹參卻反問道:“陛下與先帝相比何如?您覺得我與蕭何誰更有能力?”漢惠帝被問得一愣一愣的,曹參接著說道:“陛下不如先帝,我也比不上蕭何,咱們只要按照他們制定好的法度去做,自然能天下太平。”曹參看似沒有多大的作為,其實是他參透了清靜無為的本質,無為而又無不為,使得百姓安居樂業,故能成為令人稱頌的賢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