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國人為什麼突然之間不愛生孩子了?

不愛說話的內向者

自己小的時候,也就是剛一實行計劃生育的時候,在坊間流行一句話,割肚引產(結紮絕育手術)催糧要款(收農業稅、特產稅、提留款、交公糧)!那些育齡婦女聽見做絕育手術,東躲西藏,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嚇得魂飛魄散!

後來計劃生育成了一項基本國策,自己在鄉鎮上班那幾年,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等是一票否決!鄉鎮幹部天天下鄉搞摸排!這時有一個黃宏和宋丹丹主演的小品叫《超生游擊隊》那些農村人受傳統封建思想影響,生不下小子絕不收兵!

轉眼間,二胎(準確地講應該叫二孩)政策放開,扯開嗓子讓人們生,可人們就是不生!為什麼?生孩子的成本太高了!生不起也養不起,從孩子出生到孩子大學畢業,從大學畢業到成家立業,期間有多長的路要走?這路又需要用多少血汗錢去鋪就?這都是問題!

不是我們的政策不好,關鍵是配套政策的出臺和完善相對滯後!要扭轉這個從不要到放開,從放開到鼓勵的被動局面,個人認為政府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去年網上有人傳言要出臺二胎獎勵政策?如何獎勵?怎樣獎勵?獎勵多少?這都是問題!國家會算賬,老百姓也會算賬,當生育成本養育成本遠遠高於養老成本和生存成本的時候,人們寧願放棄!

這個問題還需專家們坐下來慢慢研究!我們期待有朝一日有更好的鼓勵政策出臺!期待中……


冀之筆

自從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7年中國的出生人口為1723萬,比上一年減少了63萬,下降了3.5%,這組數據不僅讓國內的媒體、公眾炸了鍋,香港同胞同樣是著急啊。

有媒體就報道,“港媒稱中國應鼓勵生育:直接發放補貼或給父母減稅”。

甚至連外國人都熱心地來建言獻策了英國《金融時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外媒對中國出生人口減少進行了報道、分析和提建議。

確實,相對於以前,現在二胎放開了之後,貌似並沒有出現想象中的人口井噴情況,反而是一些80後們,不著急生孩子,甚至有些不打算生孩子了。

就拿我身邊舉例,年過30卻沒有生育意願的女性,佔了相當一部分。

跟幾位未婚未孕的朋友交流,可以一窺他們的所思所想。

R先生,是我的工作合作伙伴,有女朋友,雙方都已買房,未婚。兩人打定主意要丁克,對父母的催婚和催生,都採用拖延戰術。R先生和女友想要“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他們有強烈的自我實現的願望,不管是事業上還是生活上,都想盡力自己過好。

R先生和朋友合夥開了一個小公司,整天忙得不亦樂乎。創業,加上他與女友雙方都要還房貸,經濟上壓力也不小。再加上平時想看個演出、會下朋友,創業初期,R先生一度自嘲靠花唄過日子,每月吃土。沒有心思更沒有意願生娃,也不指望生娃養老。

現實情況是,作為適齡的生娃主力的80、90後,其中一部分人恐怕對所謂的生娃引導政策,並不感興趣……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80、90一代的個性化色彩更濃,家庭關鍵漸弱,多樣化的生活方式也被接納,另一方面,不管有沒有生育意願,經濟條件都是生娃的重要考慮因素。

房價就不說了,多了都是淚,即便不買房,孩子教育費用也是一筆大開支,如果父母雙方都有工作,長輩也無法帶孩子,那麼請家政帶孩子的費用也不少。就算錢夠,沒人幫忙看孩子,請保姆也是非常費心費力的事兒。

總之一句話,生娃之後,父母自動變印鈔機,孩子就像碎鈔機,畢竟,隨隨便便散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父母,誰不想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生活呢。


槓桿遊戲

中國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國人變得不愛生孩子,不是“突然之間”的事情。這是經濟發展的結果。這個特性也並非中國人所獨有。事實上,幾乎所有國家在伴隨著經濟發展,尤其城市化過程中,都出現了生育率的顯著下降。當今高城市化率的國家,它的人口出生率水平無不呈現出極低水平。

從世界經驗看,大型城市沒有增長人口的能力,它反而消耗人口,靠源源不斷的外來人口才能維持城市膨脹。北京、上海、香港是這樣,首爾、東京、紐約也呈現出這樣的特徵。以高生育率著稱的伊斯蘭世界,德黑蘭的生育率也在持續降低。幾乎所有發展中國家一旦啟動城市化,必定伴隨人口出生率迅猛下降。可以說,城市化是最有效的避孕藥。

為什麼經濟發展和城市化會拉低人口出生率呢?觀察實際生活,就不難理解。

城市化是人類工作的精細化,分工化。金錢收入是最主要的競爭形式。當人大部分精力都奉獻給工作和賺錢,生育這件本該重要的事情,就被擺到次要地位。每個人都以此生創造的金錢財富衡量人生價值,至於生兒育女,倒不太重要。在人生最重要的階段,傳統社會都會多生孩子,現代城市人則避免生孩子。大城市的生育年齡總體偏遲,這拉低了生育率。

在貧困的農村,家庭新添一個人口的養育成本,無法增添一雙碗筷,一些糧食,這些成本其實很低;絕大多數兒童長到十幾歲就參與工作自給養,負擔養老,農村養育孩子的收益成本比是很高的。這一點在城市完全相反。出於對孩子的責任心,人人平等的觀念影響,絕大多數城市人都無法接受農村式的“低水平養育”方式。在城市裡養孩子,需要付出的精力和時間成本奇高,父母從孩子身上的獲得,其實很少。時間和金錢有限,教育昂貴,城市白領階層能常傾向精養模式——把幾乎所有資源傾注在一兩個孩子身上,這也造成養育的成本過高。現代社會,養兒防老已是被廣泛批評的、政治不正確的觀念。

在生孩子這件事情上,現代人的投入成本高,預期收益低,自然而然地,就會傾向於少生。從根本上說,絕大多數人都不是受衝動支配的動物,而是受自己利益驅使的理性人。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各項政府福利也在健全,人們不僅無需擔心老來飢餓的威脅,甚至體面養老也納入期待。大城市女性大多經濟獨立,不願過早受到婚姻和生育束縛。單身、丁克、剩女文化流行,都在拉低生育率。大城市生育率偏低,這在全世界是普遍現象。如果一個國家絕大多數人口都陷入到大城市這個陷阱,會不會帶來嚴重的老齡化危機。有此,有學者以此為由積極呼籲反對大城市,好保持人口自然增長。


菁城子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不願意生孩子,那我也想問為什麼我們要生孩子?


現在說起生孩子,就好像這是我們人類天經地義,不容置疑的義務一樣。難道就因為很多人都生,我們所有人都應該生嗎?那如果有一天發生世界大災難,很多人都死了,其他的倖存者是不是也應該主動去死呢?


有人說不生孩子的人生不完整。什麼叫人生完整,難道我們應該把那些沒做過的事情都做一遍才叫人生完整嗎?這樣說我們是不是還應該各種體驗人生,這樣的人生才完整?


有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什麼叫孝,難道只要生個孩子,就是孝順嗎?我覺得只要內心尊重父母,愛護父母,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陪陪他們,讓他們開開心心渡過下半輩子就是孝順。

而不是讓他們照顧你半輩子,還要讓他們再照顧你孩子半輩子。即使有些父母逼著你要孩子,也要記住我們是作為有自由意志的人,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物,我們可以選擇過怎樣的人生,而不是過父母想讓你過的人生。何況逼迫也只是一時,他們也是怕你年輕沒想好,老了後悔,想讓你開心快樂。當後來他們意識到你的選擇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當他們看到你以後生活的幸福快樂時,也就欣然接受了。



有人說不要孩子的人就是自私。我不否認這一觀點,可人類的本性就是自私,如果不自私人類也不會發展到今天這個水平。而且那些要孩子的人又何嘗不自私,你們有問過自己的孩子願意生下來嗎,就自作主張替他們做了決定,我想如果可以選擇很多孩子是願意出生在"馬雲爸爸"家裡,而不願意出生在我們這些底層家庭中的。

有人說"養兒防老"啊。那是上個世紀的事情了,現在各種保險那麼健全,還用擔心養老的事情?而且即使不要保險把你養孩子花的錢存起來也不愁養老了。再說你養孩子為了養老真的合適嗎,你把孩子當成什麼,一種投資產品?何況有了孩子你老了以後也不一定管你。

有人說沒有孩子人生沒意思。那我只能說你有了孩子人生也沒意思。自己的愛好廣泛,有理想,有追求,人生自然有意思。你把有沒有意思放在孩子身上,難道他的出生是為了供你娛樂的?

有人說如果每一個人都不要孩子,人類就滅絕了。你說的沒錯,我都不知道該誇你偉大呢還是罵你聖母呢。你以為你是誰,你能控制所有人的思想和行為,讓他們都不去生?這個狀況是不可能發生的,你不生自然會有人生,而且這些人還很多。即使所有人真的都不生了,那也和我無關,人類是否滅絕這種問題還輪不到我這種小人物考慮,我可不是救世主。



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說,不管你怎麼做,都會有很多人不滿意,反駁你,對於這種情況不用在意,臉皮厚一點,只要自己過得好,幹嘛去在意其他人怎麼看你。我們是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別人怎麼看而活。


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出現一種社會現象就說明這樣做利大於弊。為什麼很多人不要孩子,不想大概有以下幾點:


1.養不起。現在想養一個孩子成本太高,小時候的奶粉費,玩具費,早教費,學習各種才藝的費用,上幼兒園的費用,請保姆照顧他的費用,上小學中學大學的費用,給他結婚的費用,給他買房的費用,更別說學區房之類的附加費用了。我們得把自己家庭積蓄的一多半全部用在孩子身上,這些錢明明是用來提升自己生活品質,實現自己理想的。


2.大量時間,精力的投入。如果有了孩子,我們需要把原本屬於自己可以用來讀書,健身,旅遊,提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浪費在他身上,這對於很多喜歡自由,有理想,想過品質生活的人來說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3.失去轉職,創業的勇氣。有了孩子,就有了負擔,不能再毫無顧忌的放手一搏了,害怕資金斷收使自己面對各種收費時面臨的窘境。


4.麻煩。孩子剛出生時,對於喜歡安靜獨處的人來說是一種折磨,每天都得在他的哭泣吵鬧中心煩意亂,餵奶把尿。年幼時擔心他的健康狀況,擔心汙染的環境對他的不利影響,擔心他被小夥伴欺負。長大後擔心他的學習狀況,擔心他的的心理壓力,擔心他在應試教育下喪失的創造力。成年後擔心他能否找到理想的工作,能否找到合適的配偶,能否接受無論自己如何努力也打不破階級壁壘帶來的失落感。我甚至擔心如果他出現意外先我而去我該如何面對成為失獨老人後的生活。


5.無趣。擔心有了孩子,我和妻子的二人世界是否會沒有之前那麼和諧。有了孩子,妻子是否會身材走型,不注重打扮。有了孩子,一旦我和妻子感情破裂,是否也會為了孩子而繼續維持早已名存實亡的家庭。所以作為一個不太喜歡小孩子,喜歡安靜自由,想過品質生活的人,面對那麼多可能出現的糟糕狀況,又從中感受不到任何好處的人,我為什麼要孩子?

進一步

算一筆賬,生娃懷孕到出生各種檢查2-3萬過去了,好吧你有社保,打個對摺,小一萬跑不掉吧。娃出來了到3歲上幼兒園之前,奶粉尿布吃喝拉撒睡,一年下來保守估計2.4萬/年(真的挺省的了),3年 2.4萬X3=7.2萬;幼兒園,目前我家娃上的普通的 2000/月全包;一學年 2萬,2萬X3=6萬學費;生活費買買日用品,日常買菜做飯什麼的1300/月,一年就1.5-1.6萬左右;校內外的興趣班 8000/年左右;偶爾生個小病看看醫生,一年最少也得2000-3000,這只是學前的剛性支出,什麼旅遊娛樂保險之類的統統沒有算在裡面喲。當家長的特別是媽媽因為生育和照顧孩子導致的精力崩潰、職業上升中斷之類的損失也沒有算進去啊! 光是學前的幾年我們來看看1個孩子至少需要多少的支出 1+7.2+6+1.5+0.8+0.2=17.3萬,這些僅僅是小學之前的剛性支出,孩子不得不花的錢而已!那小學以後的費用呢?長大了,工作了,結婚了,生孩子了 做爸媽的還管不管,幫不幫忙?最少也要熬到娃成年吧,財力,精力、智力、情商、人脈缺一不可,請問你還敢輕易要二胎嗎?反正我是沒這個本事了


唔打得都嚇得

我三十歲的時候要了一個男孩,剛讀高三。

四十歲的時候想一想,MD別老實,還生一個吧,又是一個帶把的,罰了一萬塊,聽說還沒有罰完,但是我不願意交了,可惜後來吃虧了,剛讀一年級。

現在咱們算一算這兩小傢伙一年花掉多少錢,大的學費不貴三四千,伙食費幾百元一個月,各種其他開銷幾百元一個月,大概一年花個兩萬多吧,很節約了吧。小的那個,我們不符合條件,讀私立學位,六千八學費(實驗班一萬二),中午吃飯一千八,午睡一千二床位,我想,看起來一年不花個兩三萬多是不可能的。

現在問題來了,就算給父母一毛不拔,就算孩子健康一分不出,就算自己用辣椒醬拌飯,就算不供房,就算自己健康不花錢,就算親戚有事一分錢不幫襯,假如是一萬月薪,單單孩子學習支出就要花五六萬以上,在一線城市光房租就是三四千的地方,大家去算算,一年到頭還有回家的路費嗎?

哈哈,養個孩子不容易,不像我們讀書的時候了。要是我沒看錯,很快了就有一股力量會想盡辦法讓孩子讀私立學位的,未來讀書更貴,更加養不起孩子了。

所以,個人建議,收入不超過二十萬一年,最好生一個好了,男女都一樣。


老龔說勢

現在國人為什麼突然之間不愛生孩子了?除開社會法律對人身安全有保障之外。

第一,中國曆代是一個農耕的國度,歷代的"養兒防老,蓄錢防餓"成了中國文化的傳統。但是,到了現代,中國已進入了快速的工業時代,機械已取代了人力,電腦已取代了人腦,人漸漸失去應有的作用,那些舊文化的舊傳統習慣,已完全失去了現實中的意義,所以不願多生孩子。

第二,現代城市退休的人不但無需子女養老,老的數千元退休金反而養兒子,養孫子,每一人只需為一代付出很大的代價,現代生孩子已沒有什麼寄託之外,反而會自己受累受苦,所以不願多生孩子。

第三,因為現代的生活豐富多樣化,自由化,精采化,多生孩子不但不得享受,反而加大了生活的成本,所以不願多生孩子。

第四,現代多數人已拋棄了多子多福的,傳宗接代的舊關念,普遍接受只要把自己過好就OK了的新觀念,所以,不願多生孩子。

總的來講,人類不願多生孩子的新觀念,對地球十分有利,老天爺也很欣賞,因為地球確實經不起咱人類這種肆意的,這種貪婪的索取了。


東方霧曉


手機版電視

不想生或少生,處決於一個字,累!

一累生養成本高。貧富差過大,誰也不想未來的孩子受人歧視。衣食住行,不再是三十年前的方式了。年輕夫婦盼子生畏。

二累教育成本高。從幼教到高教,少說也要幾十萬到百萬以上。普通家庭承受不了。

三累普通家庭萬事求人百事累。不怕養育孩子生活苦,就怕上幼兒園,上小學,上中學求人累。有權有錢家的孩子永遠是優越感強。普通家庭孩子求學總是求人或仰視別人。父母命苦天已定,不想讓孩子再這樣下去。

四累多個孩子多份責任。天天忙於生計,都是四二一的家庭人口結構。夫婦倆養老育小壓力大。房貸,醫療教育等方面讓他們不敢再生。

五累工作壓力大。隨時有被解顧的危機。普通人的日子,天天在擔心中度過。根本無心情考慮要孩子了。


水木周莊

我能說我知道的情況麼~( ̄▽ ̄~)~就是我們從小被教育男女授受不親,女生要自愛別早戀,然後很多同學在過分禁慾的教育下都對造人都覺得有陰影。所以當年的禁止早戀很大程度上已經讓不少同學變成了禁戀_(:з」∠)_之前一直被教育男女授受不親的同學們在年紀大了之後卻發現要生孩子就得幹以前被父母認為是不自愛的齷蹉事之後,整個人都天雷滾滾了~( ̄▽ ̄~)~這和我們多年所接受的禁慾教育是相違背的。真的,身邊很多不結婚不戀愛的老同學,私下都這樣說,因為怕合歡之禮男女之事,所以索性就不想戀愛不想結婚生孩子了~(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