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是每一個人追求的,如何可以做到財富自由?

在北京,流傳著很多都市傳說

比如:槓姐的前同事,靠著十年如一日吃涼皮兒,穿公司LOGO T恤,買上三環邊的兩套房,娶妻生子,接老父母來京,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啊不,自由之路

財富是每一個人追求的,如何可以做到財富自由?

又比如:當年沒考上大學的高中同桌,路邊倒碟片,中關村賣電腦,年紀輕輕就只剩下吃喝玩樂的人生,羨煞一幫舊友。

於是老師在催人奮進的時候不忘提醒一句:你們這些學習好的,別忘了對學習差的同學好點,當你們大學畢業的時候就要去人家公司找工作了。

扎心嗎?頂著KPI的壓力,拿著買不起房的薪水,看著客戶的臉色,說著自己也不信的承諾……每當這個時候是不是就想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是不是就端起理財書,立志實現財富自由?可是你仍然坐在辦公室裡,手裡是放不下的手機,眼前是關不上的電腦。

今天槓姐就告訴你,為什麼生活沒有改變,無望的日子總是在繼續。原因就在“財富自由”這個理財路上的歪理邪說,它就是幸福成功的絆腳石!

財富是每一個人追求的,如何可以做到財富自由?

自由從不是人生真諦

人什麼時候會想財富自由呢?沒錢花了,不想上班了,擠地鐵難受了,想家想媽了……說白了就是這日子太難,老子不想玩兒了。

從理財角度講,財富自由並不是什麼高不可攀人生目標。只要被動收入>日常開支就自由了,不用為錢擔心,不再為錢奔波。這裡的被動收入指的就是理財收入,是錢生錢,睡覺也能賺到的錢。

但是心心念念想著財富自由的人卻總是離它很遠。要麼收入太少,千省萬省也跑不贏物價上漲;要麼心態太急,衝進場投資卻做了韭菜。更重要的原因:財富自由只是結果,並不應該成為目標。

如果我們把實現財富自由的人作為榜樣,會發現無論如何也達不到人家的成績。因為世易時移,同樣的方法不能在這個世界贏兩次啊。如今還能靠省錢在北京湊首付嗎?還能靠倒碟片賺到人生第一桶金嗎?常聽人抱怨:問君能有幾多愁,沒買騰訊沒買樓。現在槓姐要加上,還沒有買茅臺吧。當我們盯著前人腳印的時候,後面的路也錯過了。

財富是每一個人追求的,如何可以做到財富自由?

那什麼樣的人實現了財富自由呢?專注於可實現的目標,放眼未來的人。我們需要的不是虛幻的美景,是切實的目標+規劃。如果說幸福是一種驅動力,那麼不幸是更大的驅動力。在人生的賽場上,你可以不贏,但不能缺席。以退卻為目的,以享樂為動力是永遠達不到終點線的。

說了這麼多,槓姐就是想講理財規劃的重要

想穿3000元的jimmy chou?還是想環球旅行?這些都只是數字,規劃讓你實現。

  • 目標—算賬—解決問題—達成夢想

怎麼做規劃呢?

  • 第一步,找到目標。計算達到目標需要多少錢。
  • 第二步,規劃實現的可能性。計算收入、支出、年度結餘,看看是否能在計劃內實現目標。
  • 第三步,調整規劃。目標能夠達成,繼續下一個“規劃”;目標和現實有差距,調整目標或者改善財務狀況。
  • 第四步,執行規劃,達成夢想。

可能有小夥伴看到這裡覺得,做規劃也沒幫我多賺一分錢

有什麼用呢?

  • 規劃可以讓你對自己的財務狀況作出梳理,知道自己賺多少錢,花多少錢。
  • 有了具體的規劃規劃,看起來高不可攀的100萬“難題”,可能只需要每天賺下50元就能解決。
  • 避免內疚情緒。理財路上最容易出現挫敗感,不如別人的時候,亂買了東西的時候,有一份規劃就知道這些小錯並不影響目標,只要及時糾正。
  • 最後,如果你有另一半,拿出規劃比苦口婆心地勸說更有用處,可以讓兩個人為共同目標達成一致。

— End —

槓姐語錄:

想學習理財、制定規劃的小夥伴,來關注我們吧。如果你有眼前的財務難題,下期我們講一個特別有用的小技巧——信用卡修改賬單日,不用分期,零成本解決財務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