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的女子要遵守三從四德,究竟是指什麼?

古人常說的女子要遵守三從四德,究竟是指什麼?

三從四德是古代的習俗之一,三從四德這個詞出自《儀禮·喪服·子夏傳》,三從四德是兩個詞,分別出自《儀禮·喪服·子夏傳》和《周禮·天官·內宰》。

三從出自《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

四德出自《周禮·天官·九嬪》:“九嬪掌婦學之法,以九教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古人常說的女子要遵守三從四德,究竟是指什麼?

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未嫁從父這句話的大意就是女子未嫁人之前要聽從父母的,要聽從家長的教誨,不要胡亂地反駁長輩的訓導。

既嫁從夫指的是出嫁為人妻的婦女必須遵夫命,要禮從夫君,輔佐丈夫。要與丈夫一起持家執業、孝敬長輩、教育幼小。

夫死從子指的是丈夫死後,女子必須遵子命,賢妻良母則是指撫養輔佐兒子。妻子不但不能改嫁,而且要永遠服從自己兒子的領導。這樣的女人就可以被寫到史書裡面的《列女傳》裡。

"四德"指的是"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德就比較好理解了,婦德是指品德要好,能正身立本;婦言是指婦女要有知識修養,言辭恰當,語言得體;婦容指女子漂亮但不能妖豔,例如商周時期的妲己就是妖豔的代表;婦功指相夫教子、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等生活方面的細節。

古人常說的女子要遵守三從四德,究竟是指什麼?

總的來說古代對一位女子的品德教養就是看她的三從四德,古代三從四德可以說是從後漢開始的,漢朝史學家班固的妹妹班昭寫了一本《女戒》,提倡女人要講究“三從四德”,這一著作的出版就正式公告了三從四德。

《女誡》共有七篇,一共寫有1600字,班昭的《女誡》雖然文字不多,但是給古代女子應該這樣遵守道德立下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