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荷蘭到貴州,貴大留學生萬里尋親: 爸爸媽媽你們在哪兒?

“哦,我大概還有八分鐘就到了……”,隔著手機傳來一句音調不怎麼標準的中文。電話這邊,三月溫柔的陽光照亮了隨風而落的櫻花花瓣,各種形狀的雲不知正從哪個國家飄向哪個國家,校車疾馳而過、行人熙熙攘攘。

迎面走來的是一身簡潔運動裝、滿懷自信笑容的女孩,但同時也分明是一位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她是一位荷蘭籍留學生,中文名字叫魏芳。28年前,她出生在貴州,是一名中國孩子。二十多年前,她被一個荷蘭家庭收養。8年前,懷著對親生父母的牽掛,她重返故土,來到貴州大學留學,踏上漫漫尋親路。

從荷蘭到貴州,貴大留學生萬里尋親: 爸爸媽媽你們在哪兒?

不是喜歡,只是習慣

1993年3月20日,年僅三歲的魏芳在貴陽火車站被人撿到,隨後被送往福利院,福利院給她起名魏芳。1995年,她很幸運地被一個溫暖的荷蘭家庭收養,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典型的歐洲生活、良好的西方教育等等這些都讓魏芳樂在其中並且心懷感恩,作為被收養的孩子,養父母用他們的愛,讓魏芳度過了歡樂的童年時光。

從荷蘭到貴州,貴大留學生萬里尋親: 爸爸媽媽你們在哪兒?

“雖然我過得很開心,但我依然惦記著中國和我的親生父母。小朋友總是問我的情況,為什麼我長得像中國人,名字和父母卻是荷蘭的。有時我也很困惑,為什麼父母和身邊的人都跟我長得不一樣。被收養這件事,讓高中的我覺得很丟人”,魏芳說,有些事實始終要去面對。

走在荷蘭的每一寸土地上,與西方人相差甚遠的外表卻有著西方人生活習慣的魏芳,總是會在與其他人初次見面時,被誤認為是外國人,在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解釋背後,是她無處言說的無奈。在中國,她也有著和我們一樣的面孔,在她不說話時,她就是中國人。然而,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語言表達,在相同外表下卻又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

不管在哪裡,她總是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自處。在日復一日的重複中,她漸漸地習慣了,習慣了這樣的身份。“父母的遺棄對當時的我來說真的很痛,在歐洲的生活很好但我無法忘掉這段往事,無法擺脫自己的身世,因為我得不停的給別人解釋,不是喜歡,只是習慣。”她說,沒有人願意到處揭露自己的傷疤。


一個“外國人”的身份,讓這個愛笑的女孩一度自我封閉,旁人的臆斷讓她對自己的人生產生了懷疑。“很多時候會很想念父母,會很難過,也習慣了這種時候把自己關在一個安靜封閉的空間裡,不受外界打擾,自己聽音樂。”在她覺得難過時,她就像一隻受傷的小獸,選擇獨自舔舐自己的傷口,在沒有人的地方,聽著自己喜歡的音樂,從中獲得慰藉。

媽媽,你在哪裡?

魏芳說:“即使我住在國外,但是我依然想說中文,因為我的外在看起來就是中國人,2010年的時候我就來中國了,來體驗這邊的生活、來學中文,在荷蘭的時候我也會自學中文。”魏芳開始賣力地學習中文,除了心裡對故土的那一份牽掛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魏芳想找到她在中國的親生父母。

從荷蘭到貴州,貴大留學生萬里尋親: 爸爸媽媽你們在哪兒?

2010年,高中畢業的魏芳來到貴州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學習漢語、體驗中國文化。雖然想找親生父母,但是她知道的一切只有福利院猜測的年齡和送給自己的名字,尋找雙親在國土如此遼闊的中國猶如大海撈針。由於機會渺茫,那時的魏芳還未開始尋找親生父母。而這兩年,她看到一些與父母失散的孩子如願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看著別人與親人重逢的喜悅和感動,魏芳重拾起了尋親這個被擱置的念頭。

雖然她尋找父母的唯一線索只有右手上的一塊疤痕,但為了不讓自己後悔,魏芳執著於自己心中的信念,不論幾率有多小,“我知道找到他們的機會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我現在不找他們,我一定會後悔,所以不管我最後能不能找到他們,我都要去做這件事情。”魏芳堅定地說。

從荷蘭到貴州,貴大留學生萬里尋親: 爸爸媽媽你們在哪兒?

因為多次無果,魏芳也曾陷入失望,她說:“那種空洞感依舊縈繞著我,因為我不知我來自何處,我是誰,我的親生父母在哪兒?他們過的好嗎?我真心希望有一天能找到生父生母,因為我很想他們,想知道他們過得怎麼樣。我想見見他們,告訴他們我過得挺好。”

2018年2月,魏芳再次來到貴陽尋親。在這曲折的尋親之路上,魏芳的養父母一直在給予她鼓勵和支持,在接受貴州電視臺的採訪時,魏芳的養父母說道:“我們很愛她,我們希望她能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她是我們的家人,所以她的親生父母也是我們的家人。我們很愛她,所以我們希望中國的父母也會愛她。”

笑容永遠可以治癒一切

魏芳的荷蘭名字叫做Vera,雖然被收養的身份使她時常痛苦和困惑,但在她的臉上始終洋溢著自信的笑容,也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她喜歡踢足球、玩手球,喜歡彈鋼琴、滑雪,去過歐洲很多國家旅行,嘗試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有著多種愛好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從荷蘭到貴州,貴大留學生萬里尋親: 爸爸媽媽你們在哪兒?

對於將如何處理自己與親生父母、養父養母的關係和是否會接受很大的生活差距,她笑容坦然的說道:“我對我的生活已然是心存感激了,不論好壞。同時我很愛我的養父母,這點他們也很清楚。尋找生父生母並不意味著會減少我對養父母的愛,反而是我會有更多的愛給予他們雙方。我的養父母也希望有一天我能找到親生父母。我不在意我為什麼成了一名孤兒,因為我知道那時很多人都過得比較辛苦。我所想的僅僅是找到他們,讓心裡的創口癒合,讓我和親人的生活能多一份美好。”魏芳也曾幻想過與親生父母相見的那一瞬,可能是一句“終於找到你們,我很想念你們”,但是相比於話語,魏芳相信,擁抱和眼淚將會詮釋一切。

在魏芳的腦海中,她早記不清親生父母的長相,想不起家的模樣,但是她始終能感知到20多年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故,這些模糊而又細碎的畫面牽引著魏芳,一步步踏上尋根的旅途,她期待心裡的嚮往能得到回應。如果最終真的找到了親生父母,魏芳願意在貴州大學延長一個學期的學習,以便有更多的時間與他們溝通和相處。

雖不能改變過去,也不能預測未來,但是魏芳可以努力於當下,在遲暮之年,可以無愧於心,不悔於昔。


願魏芳如願與親生父母團聚!

(如果您有線索,請在後臺給我們留言,

也可直接與魏芳本人聯繫,

魏芳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運營:李柏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