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打造互聯網+餐飲

康凱簡介:

超過10年以上互聯網經驗,O2O概念的先行者,深耕於餐飲行業;

中國餐飲互聯網的現狀

中國餐飲行業始終是一個朝氣蓬勃的行業,且其發展相對而言十分迅速。通過《餐飲收入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圖示,我們可以看到,2017年中國餐飲的消費總額達到39000億元,佔比超過國民社會消費品總額的10% ,其年複合增長率始終高於中國GDP的發展(中國GDP的發展維持在6%-7%之間)。

在中國餐飲互聯網化的進程中,外賣業務可謂已經深入人心。中國餐飲正處於“三高一低”的大環境之中,房租越來越高,人工越來越高,消費品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是利潤越來越低。面對這種大環境,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商戶開通外賣業務,通過外賣業務,商戶可以把原來的“用戶必須到店”,擴展到其在家也可以享受到餐廳多種多樣的服務,從而有效地幫助餐廳提高坪效、流水、產值,降低成本的攤銷,從而達到盈利的目的。

從宏觀的數據來看,如今的餐飲已經進入了洗牌階段,餐廳的增速開始放緩,存量還在上升。中國的餐飲門店在接近700萬家後開始接近平穩,到今年,餐廳的總增速在1%左右。以前老舊的經營思路和經營方式會被“清洗掉”,很多新興的經營者會嶄露頭角。

如何有效打造互聯網+餐飲

互聯網+給餐飲企業帶來的變化

首先,從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來看,目前全球有30億的移動用戶,互聯網滲透率是42%。其次,從全球移動互聯網活躍用戶來看,日韓是移動用戶活躍率最高的地區,達到了86%,而中國只達到了60%,還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

中國寬帶用戶的數量這兩年呈爆發式增長,越來越多的用戶“觸網”,越來越多的用戶擁有了智能手機,擁有了自己的無線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為用戶使用互聯網產品帶來的極大的便利,用戶可以非常快地接觸到餐廳為其提供的便捷服務。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口結構重構,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傾向個性化生活,人們不再把更多的時間放在買菜做飯上,而是願意做一些年輕人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讓自己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然而人們的飲食需求並沒有因此而衰減,所以就會選擇更便捷的就餐方式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互聯網環境下的支付手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移動支付成為了餐飲第一大支付方式,佔比36%。這個變化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用戶的消費更加趨向於感性消費,因為不需要現金,其消費的頻次與金額會變高,從而刺激和拉動經濟的增長。在線支付佔比的提升以及各種互聯網業務能夠有效刺激用戶在餐飲上的消費,來達到提升整個餐飲流水的目的。

如何有效打造互聯網+餐飲

如何有效打造互聯網+餐飲

餐廳如何“觸網”,完成互聯網+的轉化?

如何有效打造互聯網+餐飲

首先,基礎設施的建設必不可少。十年前,餐廳的老闆都在擔心員工的工作狀態會被網絡影響,從而降低工作效率;但是十年後,基本上所有的老闆在裝修房屋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會考慮到網絡佈線。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在康凱先生看來,中國餐飲互聯網進程中發生的三次業務革命,導致了餐廳老闆對互聯網的“忠誠度”急劇上升。

第一次業務革命,是2009年興起的團購。從美國的Groupon(美國的一家團購網站)開始,到美團網成立中國第一家團購網站,在這個過程中,有非常多的商戶認知到“團購”是一種流量入口,他可以通過團購的產品帶動整個餐廳的消費,進而拉動很多的額外消費,以此來扭轉原來“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口碑傳播的經營方式。也正是從2009年的團購網站開始,餐飲企業認知到,互聯網可以給自己帶來客人。

第二次業務革命,是2012年興起的外賣。這一年,“外賣”成為了人們生活中的一個新的亮點。“2012年的時候,還沒有用戶使用外賣,”康凱先生這樣回憶道:“我剛開始做外賣的時候,跟很多用戶訪談,大家會擔心食材的口味、衛生、保溫及保鮮等等一系列問題,這個過程(外賣發展)雖然很艱辛,但是大家看到了這個發展趨勢,不止因為用戶使用的便利性,更因為外賣對餐廳的毛利提升作用非常顯著。”從2012年到現在,中國餐飲在外賣業務線上經歷了非常大的變革。通過這一輪“洗牌”,餐廳開始發現自己需要上網。以前團購的時代需要驗證團購券,對網絡的要求不高,但是現在外賣的時代,對網絡的要求就高了很多,因為餐廳整個營業的時間段都需要“在線”,需要把餐廳搬到網上,讓用戶能夠快捷地選擇食品,下單,然後支付,完成餐廳的經營過程。如今,中國餐飲已經把網絡當做必備的一個項目。

互聯網的業務非常廣泛,其應用已經滲透到餐飲行業的各個細節之中,包括移動支付、門店WiFi、CRM(顧客忠誠計劃)以及移動社交等等一系列的產品,這些產品會幫助餐廳與顧客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幫助餐廳更充分地去觸動客戶,傳遞自己的價值。

其次,是餐廳運營方式的改變。十年前,餐飲企業的老闆對信息化系統的接受度非常低,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當時IT設備的成本過高,一臺機器需要上萬元,而僱傭一個人力的成本只需要六百到八百元。十年後,隨著IT設備批量化生產,成本大幅下降,目前一臺設備的成本只需要一兩千元,比十年前縮減了90%。而服務員的成本從原來的七八百元增長到現在的五六千元,導致現在的餐飲企業越來越用不起人,人員的成本佔據了餐廳運營成本的很大一部分。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建立信息化的運營管理系統。

以前餐廳的經營都是人工經營,這種經營方式帶來的好處就是人的靈活性很高,能夠保證餐廳的服務質量。但是隨著餐廳規模的擴大,員工不斷增多,隨之而來的問題便是管理的複雜程度越來越高,會需要越來越多的系統化管理,通過完整的數據化的認知,來發現企業中最嚴重的問題在哪裡。從餐前、餐中、餐後,以及整個的運營管理方面,通過系統處理,將其全部進行數據化、結構化,然後對其進一步進行數據的分析,來發現當前的情況。

互聯網對餐飲帶來的價值,體現在網上系統的大數據化。本地的數據屋不會再是一個信息的孤島,我們可以把全中國整個餐飲企業的店面數據進行收集和整理,通過不同維度、不同角度進行分析,對餐飲老闆的決策進行更多的支撐。

如何有效打造互聯網+餐飲

如何有效打造互聯網+餐飲

最後,是餐廳營銷方式的變化。餐廳的營銷,這可能是餐廳與用戶在互聯網上對接得最密切的一個模塊。十幾年前,餐廳只能基於傳統的會員系統去維護自己的忠實用戶。而現在新的變化趨勢是什麼?通過便捷的互聯網系統,餐廳可以實現“全渠道客戶管理”,通過WiFi、支付、外賣、預定、排隊、點餐等等各種各樣的互聯網產品來追蹤餐廳的顧客。這兩者的對比會產生什麼樣的差異呢?以前的實體卡用戶最多佔比餐廳客人的5%-10%,餐廳管理的範圍也就侷限於此。而現在的通過互聯網產品,餐廳最多可以達到90%的顧客管理量。如今互聯網業務層出不窮,但是歸根結底都是商戶連接用戶的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